趙普出身小吏世家,生于五代亂世,自幼學吏事以謀衣食。成年以后,最初在衙門里當幕僚,后來被舉薦到滁州任軍事判官。
顯德年間,趙匡胤(時任后周宋州節(jié)度使)在滁州捕獲了100多名盜匪,準備全部處斬。趙普(時任滌州參佐)懷疑其中有無辜者,請求審訊。結果,十之八九是被誣良為盜的。這件事使趙匡胤認為趙普有先見之明,且處事周密老成。
趙普是個天生機敏的人,他雖然讀書并不多,但目光卻很敏銳,還特別善于審時度勢、把握機會。就在趙匡胤攻打滁州時,他的父親趙宏殷也被派到滁州助陣,沒想到的是老爺子到了滁州卻病得起不了床。由于軍務急迫,趙匡胤不得不領兵出征。于是,趙普就像趙宏殷的親兒子一樣朝夕看護他,照顧得無微不至。趙匡胤是個很孝順的孩子,從那時起,他們?nèi)叶及掩w普看做是自家人。后來回到京城,趙普自由出入趙家,儼然以家臣自居,這對他后來的人生發(fā)展影響巨大。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正當后周的君臣喜迎新年到來之際,突然,邊境鎮(zhèn)、定二州飛馬入奏,說契丹大軍與北漢合兵,將大舉南侵。此時,后周小朝廷原來的皇帝世宗剛剛去世20天,在位的是一個年僅7歲的幼兒柴宗訓,皇太后符氏是已故皇后之妹,才20出頭,入宮剛剛20天便遭喪夫之痛,她一個弱女子,嚇得早已沒有了主張,一切只能聽憑大臣安排。時任都點檢的趙匡胤手握兵權,出征御敵,自然是非他莫屬了。
正月初二,因軍情緊急,趙匡胤立馬帶兵出發(fā)。第二天傍晚,當大軍行至陳橋驛時,將士托故不行,軍中便鼓噪說:“主上幼弱,我們出死力破敵,誰能知道?不如先冊立點檢為天子,然后北征,為時未晚!”有人把這一情況報告給趙普。其時,趙普以掌書記身份,隨軍出征,地位既不高,實權更是談不上??砂l(fā)動政變的將領和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卻一同來向趙普請教。商議完畢,趙普立即派快馬入京,通知趙匡胤的死黨石守信等人準備內(nèi)應,又部署眾將徹夜守護在趙匡胤的軍帳四周,以防不測。次日黎明,趙普等人入帳,將準備好的杏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由此,大宋建立。當時,趙匡胤33歲,趙匡義22歲,趙普已37歲。在這場政變的3個核心人物中,趙普年齡最大、機謀最多,所以他極有可能是這場好戲的編劇、導演和最好的演員。
趙匡胤通過兵變奪取政權,因此他非常擔心屬下也會效仿他。在平定了李筠、李重進叛亂后,趙匡胤就立即召趙普謀劃此事。趙普建議趙匡胤削弱領兵將領的權力。趙匡胤猶豫地說我待這些人恩重如山,絕對不會有問題。趙普立即反問:“后周皇帝待你同樣恩重如山,怎么就出了問題呢?萬一他們的部下也把黃袍披到自己身上,又會如何呢?”趙匡胤被說中心事,就問怎么辦。趙普回答:“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過了一段時間,趙匡胤找了個機會設宴招待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們一起喝酒。席間,他借著酒意大發(fā)感慨,說做個皇帝實在太難了,連覺都睡不安穩(wěn),不及做臣下高枕無優(yōu)。當石守信等人紛紛表示誓死效忠時,趙匡胤推心置腹地說人生如白駒過隙,追求富貴,也不過是想多積點錢,圖個舒心快樂。你們不如放下手中的兵權,到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去做官,買點兒地,建些屋舍,多娶幾個美貌佳人,飲酒作樂以終天年。這樣,咱們君臣互不猜忌,該多好??!”
第二天,識相的石守信等將領紛紛辭去軍職,交出了兵權。于是,趙匡胤信守承諾,就讓他們到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地方去做官,還把自己的1個妹妹、3個女兒都嫁給了這些功臣。就這樣,趙匡胤不傷兄弟情分,如愿以償?shù)厥贡彼瓮醭M入了文人主政的時代。
根據(jù)趙普的建議,趙匡胤還分離掌兵權和發(fā)兵權,使“兵無常帥,帥無常師”;推行文人政治,創(chuàng)建了“強干弱枝”的中央集權政治體系。趙宋王朝由此走出了軍閥混戰(zhàn)的陰影,在300多年歷史中,兵變從沒有成為宋廷的致命威脅。
作為“陳橋兵變”的重要策劃者,趙普促使“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成功地導演了一場讓古今權術家叫絕的“杯酒釋兵權”的悲喜劇。不凡的謀士遇見了不凡的皇帝,有功于社稷的趙普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摘自金城出版社《歷史上最有爭議的宰相》 主編:史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