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菊 王永進
72例肺栓塞患者的急救與護理
白永菊 王永進
目的探討肺栓塞患者的急救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2例,其中35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急救及護理方法進行治療為對照組;37例患者采用抗凝栓介入治療及心理干預護理方法進行治療為觀察組。分別以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焦慮度作為臨床觀察指標,并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急救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度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采用抗凝栓介入治療方式結合心理干預護理,可有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焦慮度,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肺栓塞;抗凝介入治療;心理干預
肺栓塞臨床上又稱肺動脈血栓栓塞,其主要由于外源性或內源性栓子將患者的肺動脈或其分支阻塞[1],進而導致患者肺功能出現障礙的一種綜合性疾病。臨床研究顯示,近年來肺栓塞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該病發(fā)病時主要表現為胸部劇烈疼痛、咯血、呼吸困難等,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肺栓塞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诖?,筆者進行了肺栓塞的臨床急救及護理的相關臨床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2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48.3±5.8)歲;其中35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急救及護理方法進行治療,作為對照組;37例患者采用抗凝栓介入治療及心理干預護理方法進行治療,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匯總統(tǒng)計
1.2 方法
1.2.1 臨床急救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急救方法進行急救治療,即對患者進行吸氧、休克糾正、止痛[2]、抗心衰及舒張支氣管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抗凝介入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即采用Seldinger法對患者的右側股靜脈進行穿刺,并植入8F動脈鞘管,經動脈鞘管注入8000U肝素,并沿泥鰍導絲送至肺主動脈處,并將6F豬尾巴導管也送至肺主動脈處,連同高壓注射器,30ml/s、300Pa壓力條件下進行肺動脈造影,從而了解患者肺部栓塞的具體部位、程度。將普通8F右冠PTCA導管沿置入的泥鰍導絲送至血栓栓塞處,并使用10ml注射器連通導管[3],手推造影,再次對患者肺動脈進行選擇性造影。再使用50ml注射器連通導管,邊負壓抽吸,邊推拉導管,從而獲得碎栓、搗栓及洗涮的效果。
1.2.2 臨床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基礎護理、環(huán)境護理及飲食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心理干預護理進行護理,即護理人員應盡心盡力為每例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并在護理過程中,根據患者實際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對于情緒比較激動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用溫和的語言安慰患者,讓患者認識到自己已經受傷的事實,同時通過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成功治療的案例,以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息,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盡可能的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護理氛圍,使患者可以以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迎接接下來的臨床治療。
1.3 臨床觀察指標分別以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焦慮度作為臨床觀察指標。臨床療效評價,治愈:患者栓塞處栓子完全清除,肺栓塞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肺循環(huán)恢復正常;有效:患者栓塞處栓子基本清除,肺栓塞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肺循環(huán)恢復正常;無效:患者治療前后病情無明顯改善,甚至出現惡化。采用漢密爾頓焦慮表(HAMD)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結果進行匯總統(tǒng)計,并將統(tǒng)計結果使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進行Ridit分析,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均以P<0.05作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基本檢測標準。
2.1 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護理前后焦慮度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度比較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度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度比較[(±s),分]
組別n護理前評分 護理后評分觀察組 37 21.56±1.34 9.01±1.89對照組 35 21.45±1.23 18.56±1.67t0.651 -2.280P 0.524 0.011
急性肺栓塞在治療過程中,有效的組織患者肺栓塞的擴展為該病治療的主要目的。抗凝介入治療法通過對患者肺栓塞部位進行溶栓、碎栓等處理[3],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患者栓塞的擴展,同時也防止了因血管栓塞而導致患者神經、體液的變化。肺栓塞由于發(fā)病較急,且臨床癥狀較為劇烈,嚴重時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病發(fā)后,通常會出現恐懼、焦慮等消極情緒,進一步加重了病情的惡化,同時由于患者對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不了解,往往也耽誤了患者的治療[4]。本次臨床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HAMD評分為(9.01± 1.89)分,對照組為(18.56±1.67)分,前者明顯低于后者(P<0.05),從而說明心理干預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研究還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為91.89%,對照組為74.29%,前者明顯高于后者(P<0.05),進一步證實了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抗凝介入治療法對于肺栓塞治療的有效性??傊捎每鼓ń槿胫委煼绞浇Y合心理干預護理,可有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焦慮度,對于肺栓塞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進行進一步臨床研究應用。
[1] 吳靜,劉惠玲,黃芳.62例急性肺栓塞臨床分析及護理對策[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2(02):294-296.
[2] 黃淳茂,沈敏燕,鄭葉平.高齡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中并發(fā)肺栓塞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2):l138-1139.
[3] 湯日波.肺栓塞的臨床診斷要點[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1(35):4-5.
[4] 李承峰,焦光宇.33例急性肺栓塞臨床分析及診治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1(07):56-56.
R473.5
A
1673-5846(2013)04-0164-02
石家莊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河北石家莊 05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