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茜 李 貞 邵長俊
肝癌術后優(yōu)質護理對治療的影響分析
王筱茜 李 貞 邵長俊
目的探討肝癌術后優(yōu)質護理對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將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實施優(yōu)質全面的護理措施。結果對照組患者恢復效果一般,實驗組患者術后接受優(yōu)質護理后癥狀顯著改善,病情平穩(wěn),且未出現并發(fā)癥,兩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工作對肝癌術后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對患者的康復有較好地促進作用,應在臨床加以推廣應用。
肝癌;術后;優(yōu)質護理;影響
近年來,癌癥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而原發(fā)性肝癌又是臨床最多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為患者的身心及患者的家庭帶來嚴重的負擔[1],目前,手術仍是最為有效地治療方法,而臨床發(fā)現肝癌患者已出現癌細胞的轉移,為患者的治療帶來更多的困難。其中患者術后的護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我院將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優(yōu)質護理對肝癌術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和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在34~86歲,平均年齡52.6歲。60例患者均經核磁共振、肝臟穿刺或CT進行確診,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消瘦、食欲減退、腹部脹痛;術后不良反應主要為87%的患者出現嘔吐,42%的患者出現發(fā)熱,36%的患者出現疼痛,92%的患者肝功能受到損害,未出現休克、大出血等并發(fā)癥。
1.2 方法為患者實施治療手術進行肝癌的治療。手術后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患者實施優(yōu)質全面的護理措施。對比分析兩種護理方法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1.2.1 注意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避免各種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術后的24h內觀察患者神志、呼吸、脈搏、體溫的變化情況,每天進行4次測量,密切注意患者血壓的變化,每15~30min測量1次,患者一旦有血壓波動、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脈搏細速等癥狀出現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并配合醫(yī)生進行搶救[2]。
經治療后,觀察組PARP水平(30.51±0.94)U/L比對照組(31.57±1.36)U/L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822 6,P<0.05)。
經以上研究可知,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工作對肝癌術后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重要影響,對患者的康復有較好地促進作用,應在臨床加以推廣應用。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藥物治療依從性分別為100.0%,觀察組的藥物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本文采集了7個國內主流的外籍人才招聘網站(如Foreign HR、外國人才網等),共采集5 193個網頁,采集時間為2017年5月。經過數據清洗,去重和剔除無效信息后,有效招聘信息6 826條。采集的招聘信息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招聘公司信息;第二,招聘崗位信息,如崗位名稱、薪資范圍、招聘人數、發(fā)布日期、學歷要求、經驗要求等;最后是崗位描述,包含崗位職責和崗位要求兩部分。
1.2.4 注意胃腸道反應的護理由于化療藥以及栓塞治療會使患者的迷走神經興奮進而誘發(fā)出現嘔吐、惡心、黑便、嘔血等癥狀,護理人員應觀察,詳細準確記錄嘔吐物的量、顏色、持續(xù)時間等,當患者出現嘔吐時要及時將其頭偏向一側,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必要時給予護胃及止吐藥物。指導患者術后禁食6h,之后可進食易消化清淡的飲食,一次進食在100~200ml。次日鼓勵患者少量多餐,進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飲食,餐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忌食用油膩辛辣等食物。
1.2.5 觀察患者腹痛的變化護理人員應密切對患者腹痛的程度、性質、部位進行觀察,向患者解釋腹痛的原因,緩解疼痛,不可頻繁的搬運患者。1周后患者若仍有腹痛癥狀,并有加重傾向且伴高熱,應及時向醫(yī)生報告,并配合醫(yī)生進行處理。
1.2.3 觀察患者體溫變化由于穿刺部位可能發(fā)生感染,介入治療應用了大劑量的化療藥物且栓塞治療使癌細胞出現壞死,患者術后2d內常會有各種程度的發(fā)熱狀況[4],當體溫低于38.5℃時無需進行處理,囑患者多飲水,當其體溫高于38.5℃時,需為患者進行物理、藥物降溫或輸液治療,患者出汗過多時,及時為其更換衣被,使患者的皮膚保持干燥清潔,不可用酒精對其進行擦浴。為預防術后感染,應常規(guī)給予患者相應的抗菌藥物。
4.設置的問題要有啟發(fā)性和挑戰(zhàn)性?!皩W始于思,思始于疑”,問題是探究學習方式的核心,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就會產生較強的學習動力,就會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并提高學習能力。
1.2.6 心理護理為了有效增強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信心,鼓勵患者積極的面對疾病,樹立痊愈的信心,護理人員應重視疾病知識的宣傳,將心理護理工作、健康教育工作全面的貫穿于疾病的整個治療過程。護理人員在患者術后應經常對其進行巡視,緩解其不良情緒,并指導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工作,避免使患者受到刺激。患者出院時應指導其規(guī)律作息,合理飲食,按時來院進行血象、肝功能的復查。
對照組患者恢復效果一般,實驗組患者術后接受優(yōu)質護理后患者癥狀顯著改善,病情平穩(wěn),且未出現并發(fā)癥,臨床體征及癥狀減輕,肝功能在術后的2周到1個月間得以改善,胎甲球蛋白水平下降,B超或CT復查可見碘油的沉積狀況良好,腫瘤縮小,無嚴重的并發(fā)癥出現。兩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效果比較[n(%)]
1.2.2 觀察患者血象變化及肝腎功能觀察患者的鞏膜及皮膚是否出現黃染,按時監(jiān)測患者的電解質及肝功能,并注意腎功能的復查工作,將患者的尿量準確的記錄,為促進患者排尿,使尿液堿化,護理人員要提醒并鼓勵患者多飲水,使其術后得到充分的水化,尤其應關注患者術后2h內的尿量,術后3d內每天的攝水量應至少達到3000ml,3~7d內每天排尿量約2500ml,以減輕藥物的副作用,促進藥物的排出[3]。當患者出現無尿、少尿、血尿等情況時要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對患者進行輸液等基礎操作時要注意無菌原則,患者術后免疫能力受損,應盡量避免發(fā)生交叉感染,實施保護性的隔離措施,觀察患者白細胞、血小板等的變化情況。
[1] 錢利,袁芳.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的療效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2):1091-1092.
[2] 陳娟,力利,宋緒梅.32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圍介入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21):61-62.
[3] 賀國輝,龍文平.85例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的心理需求分析及護理干預[J].當代護士(綜合版),2008(9):37-38.
[4] 冷秋,趙惠敏,裴秀艷.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467例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32):146-147.
R473.73
A
1673-5846(2013)04-0158-02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河南鄭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