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虹
喜炎平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手足口病160例療效觀察
李 虹
目的研究喜炎平聯(lián)合巴韋林治療手足口病的具體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借鑒。方法將160例手足口病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80例,對照組患兒在采取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進行治療,而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取喜炎平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對兩組患兒用藥后的體征和臨床癥狀進行觀察分析,對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患兒皮疹消退時間和退燒時間進行對比。結果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患兒體征和癥狀方面治療組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喜炎平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手足口病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應用推廣。
喜炎平;利巴韋林;手足口??;聯(lián)合治療;療效分析
手足口病在學齡前兒童中比較多發(fā),一般是由于腸道病毒所引發(fā)[1]。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此很容易給患兒和家長造成一定的恐慌。手足口病患兒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足、手、口等部位出現(xiàn)皰疹,患兒還會表現(xiàn)出發(fā)熱的癥狀[2]。較輕的手足口病能夠自愈,但嚴重者則會發(fā)生腦炎、腦膜炎以及心肌炎等并發(fā)癥,更為嚴重的還會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所以患兒家屬應對其高度重視,做到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治療。引發(fā)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達20多種,比較常見的有柯薩基病毒A組的4、5、9、10、14型,以及腸道病毒的71型等[3]。我院通過使用喜炎平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手足口病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文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手足口病患兒160例,男88例,女72例,年齡最小7個月,最大6周歲,平均年齡2.5歲。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80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在常規(guī)液體療法治療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對癥處理[5]。對照組采取利巴韋林注射液10mg/(kg?d)開展治療,治療組則應用喜炎平注射液10mg/(kg?d)聯(lián)合利巴韋林注射液10mg/(kg?d)進行治療[4]。兩組患兒均使用5%葡萄糖溶液進行靜脈滴注的方式進行治療。5d為一個治療療程,每天進行兩次。
1.3 療效判定總有效率=(有效病例+顯效病例)/總例數×100%[6]。治療無效是指治療40d患兒仍舊有進食受限、發(fā)熱等癥狀,且皮疹沒有減少而是不斷增加,患兒合并有口腔的細菌感染發(fā)生,且口腔潰爛、黏膜出血等癥狀明顯;有效是指患兒72h內體溫正常,患兒的一般情況有所好轉,且5d內患兒可以進食,皮疹有所減少甚至消失;顯效是指48h內患者體溫正常,患兒的一般情況有所好轉,且患兒在72h內能夠進食,且可以正常玩耍,皮疹有所減少甚至完全消失。在對患兒開展治療后對兩組患兒的總有效率進行對比分析[7]。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組數據使用SPSS 13.0進行了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其中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2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分析(n,%)
2.2 體征消退時間和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治療組的皮疹消退時間和退熱時間均小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及皮疹消退時間比較(h)
1957年首次在新西蘭發(fā)現(xiàn)了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伴隨著科學技術和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逐漸認識到EV71病毒是導致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染源[8]。該病的主要特點是傳染性較強,流行強度較大,常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大面積的流行。2008年起中國衛(wèi)生部將此病列為丙類傳染病,要求一旦發(fā)現(xiàn)必須立即上報。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散發(fā),但每年的6月至9月為該病的高發(fā)時段。從中醫(yī)上來講,該病屬于“時疫”,因時行疫毒,是濕熱邪毒經口鼻進入體內。所以對于此類疾病的治療主要是以解毒為主,兼顧對患兒進行利濕、清熱[9]。
手足口病是臨床上兒童較為常見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一般是由腸道病毒所引發(fā)的,這些病毒的主要特點是病毒顆粒核酸內核為單股的RNA。由于受到病毒感染的影響,細胞DNA、RNA及蛋白質的合成均會受到一定的抑制,使得細胞功能和結構受到一定的影響而發(fā)生人體的病變。對于手足口病,臨床上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療的方法對患兒進行治療。另外也會輔助一些支持療法,可盡快使患兒的癥狀得到減輕,最大限度的縮短患兒治療的時間[10]。
利巴韋林是一種用的廣譜抗病毒藥物,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利巴韋林在進入細胞后,會被磷酸化為三氮唑核苷單磷酸,可以對細胞內的多種酶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阻斷病毒鳥苷酸單磷酸的合成,達到抑制病毒蛋白質與mRNA的合成,使病毒的傳播和抑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該藥物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主要是對于病毒腺苷激酶會產生較強的依賴性,所以很容易造成一定的耐藥性。喜炎平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蓮內酯總磺化物,該藥物的抗病毒機理主要是以通過占據病毒進行復制時的蛋白質和DNA的結合位,有效阻止蛋白質對RNA和DNA片段所進行的包裹,遏制RNA和DNA發(fā)生復制,以達到抑制和殺滅病毒的積極作用。喜炎平可抑制早期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及水腫的發(fā)生,同時還具備明顯的促腎上腺皮質功能,可以提升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以及巨噬細胞對病毒和細菌的吞噬能力,從而增強患兒自身的免疫力。
喜炎平聯(lián)合利巴韋林對抗手足口病病毒具有很好的協(xié)同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25%,明顯要高于對照組的81.25%。治療組的皮疹消退時間和退熱時間均小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傮w而言,采取喜炎平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手足口病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促進患兒生存質量的提升。
[1] 鄒麗云,高元生,黃美華,等.痰熱清注射液治療手足口病88例[J].福建中醫(yī)藥,2011(05).
[2] 郭照江,王憲斌,溫紅偉.利巴韋林氣霧劑對手足口病應急預防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03).
[3] 解霞.熱毒寧聯(lián)合病毒唑治療手足口病療效分析[J].淮海醫(yī)藥,2011(02).
[4] 路燕,魏燕,徐明,等.兒童重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180例臨床分析[J].交通醫(yī)學,2011(01):84-85.
[5] 潘樂英.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手足口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24).
[6] 劉元祥.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35).
[7] 謝揚學,何淑君.康復新液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01).
[8] 韋西魯,蒙濤,莫韋敏.痰熱清注射液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并發(fā)肺炎效果觀察[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0(05):742-743.
[9] 陳愛貞,何麗紅,何麗儀.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觀察[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07).
[10] 王潔.康復新液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分析[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21):4039.
R725.1
A
1673-5846(2013)04-0142-02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吉林長春 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