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春秋
收入分配不僅是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收入分配不公問題解決不好,就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社會日益分裂為對立的利益群體,對抗性矛盾增多,不利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國家長治久安。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今年3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坦言:“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蹚”,必須“觸動原有的利益格局”。這表明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堅定意志和強大決心。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一直高度重視收入分配問題。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國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收入分配理論創(chuàng)新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十四大提出,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十四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對“多種分配方式”的具體內容作了明確論述,即“允許屬于個人的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受益分配”。十五大提出,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受益分配。十六大提出,要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黨的十八大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把“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明確提出“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強調要“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些理論和方針政策,都說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人們都希望錢包更鼓、房子更大、收入更高、福利更好,真正實現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積極回應群眾新期待,努力實現人民共同富裕,也是黨和政府推動改革發(fā)展的目的。這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調節(jié)力度,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例如,各地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近三年年均增長21.8%;企業(yè)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從2005年以來實現“九連調”,翻了一番多;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xù)三年快于城鎮(zhèn)居民。收入分配狀況開始出現積極變化,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
同時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領域也出現了一些不均衡、不公平的問題,突出表現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規(guī)范,隱性收入、非法收入問題比較突出,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等等。特別是在1997年之后,收入分配差距呈加速擴大態(tài)勢,仍然形勢嚴峻。拿地區(qū)差距來說,我國西部內陸最不發(fā)達地區(qū)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沿海地區(qū)的1/10左右。行業(yè)收入差距也不樂觀,收入最高和最低行業(yè)的差距達10多倍,遠高于多數國家行業(yè)間1.5—2倍的差距。群體收入差距更大,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收入最高的10%群體和收入最低的10%群體的收入差距,已經從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3倍。今年1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了201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公布了2003年—2012年的基尼系數,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在0.47到0.49之間。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0.47到0.49之間的基尼系數不算低,這說明我國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具有緊迫性。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而收入分配嚴重失衡已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不爭事實,我們必須下大力氣解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wěn)定的根本舉措,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也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如果收入差距繼續(xù)擴大,必將成為影響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大隱患。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就進一步明確了今后各項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普遍提高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水平,有利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也有利于平衡不同群體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長治久安。這就要求,不僅要通過發(fā)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都能夠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2013年2月3日,國務院批轉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度舾梢庖姟吩诜治霎斍靶蝿莼A上,全面闡述了下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和方向。強調總體要求是,立足基本國情,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發(fā)展中調整收入分配結構,著力創(chuàng)造公開公平公正的體制環(huán)境,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堅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調節(jié)并重,繼續(xù)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jié)機制,以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為重點,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fā)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進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四個方面目標是,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和居民之間收入差距較大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扶貧對象大幅減少,中等收入群體持續(xù)擴大,“橄欖型”分配結構逐步形成;收入分配秩序明顯改善;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護,過高收入得到合理調節(jié),隱性收入得到有效規(guī)范,非法收入予以堅決取締;收入分配格局趨于合理,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和就業(yè)等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明顯提升?!度舾梢庖姟窂某醮畏峙?、再分配、農民增收和分配秩序等四個方面,提出了30條政策措施,積極回應了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如:促進就業(yè)機會
公平,促進中低收入職工工資合理增長,建立健全國有資本收益分享機制,完善公共資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機制,更多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和處罰措施,加大扶貧開發(fā)投入,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等等。
按照中央的部署,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關鍵是要抓住重要環(huán)節(jié),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取得實質性突破,真正讓人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一是要從初次分配領域給予更多的保障,大力促進低收入職工工資合理增長,加強國有企業(yè)高管薪酬管理,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二是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加大稅收調節(jié)力度,進一步提高轉移支付的規(guī)范化和透明度,擴大一般轉移支付規(guī)模,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改進稅收返還機制,同時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社保體系從“廣覆蓋”變成“全覆蓋”,進一步撐大民生“保護傘”。三是要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針對“表叔”、“房姐”、“房祖宗”、“土地奶奶”,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灰色收入、黑色收入問題,認真分析抓住癥結,嚴厲打擊懲治違法行為,解決好收入來源的合法性、公平性問題,讓收入分配在陽光下進行。
當前,各地都在制定實施收入倍增計劃,這對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具有積極意義。從我國實際情況看,收入翻番也不是不可能。據測算,未來8年我國GDP增速只要達到7%,就能保證居民收入倍增。從近年來居民收入增幅看,2001—2010年,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后,年均實際增長7.9%,而2013—2020年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僅需年均實際增長6.38%, 就可以實現到2020年城鄉(xiāng)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但收入翻番也不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真正實現目標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還必須確保經濟的持續(xù)快速增長。只有國家的財力不斷增長了,居民收入才能同步增長。否則,居民收入翻番將成為一句空話。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廣大干部群眾的切身利益,必然會經歷一個艱巨的發(fā)展過程,因此,期望一夜間大幅度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也是不現實的?!度舾梢庖姟愤~出了重要一步,還需要出臺配套方案和實施細則,才能取得預期的改革成效。同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調整,很難期望通過一個文件就能畢其功于一役。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這項改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并為此付出長期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