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堯
感染性疾病作為臨床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為了能準確判斷病毒性感染與細菌性感染,除了進行常規(guī)的感染性檢測之外,降鈣素原(procalcition,PCT)因其所具有的獨特的特異性與敏感性,在臨床中已經作為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診斷指標[1]。鑒于其較高的臨床價值,本文對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76例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的PCT檢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7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14例,女162例,年齡為19~82歲,平均年齡(46.3±2.9)歲。所有的患者在入院當天即行血常規(guī)、PCT和細菌培養(yǎng)。在檢測完之后,根據病理學原理和血清免疫學將所有病例分為兩組,其中細菌感染組152例,病毒感染組124例。
1.2 儀器與試劑 血常規(guī)檢測主要采用Sysmex 1800i全自動五分類血液儀及原裝配套試劑。血清的PCT檢測是采用羅氏2010發(fā)光儀進行化學發(fā)光檢測法;細菌鑒定和培養(yǎng)采用的是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自動培養(yǎng)及鑒定儀。所有的儀器的使用均嚴格按照產品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標本的采集 在患者住院的當日就需要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抽取靜脈血行細菌培養(yǎng)及PCT檢測。
1.4 PCT檢測結果判定標準 臨床中一般將PCT的檢測結果分為 4個等級,分別為:<0.5、0.5~2.0、2.0~10.0、≥10.0ng/ml。但是臨床中檢測正常是以<0.1 ng/ml為標準。根據臨床中報道,如果患者的PCT值≥0.5 μg/ml,則為陽性閾值。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如果患者的PCT值≥0.5 μg/ml,則為陽性閾值,則在細菌感染組中有31.0%患者的PCT檢測結果為陰性,而且只是輕癥或者是局部感染;而在病毒感染組中,只有9.7%的檢測結果為陰性,兩組的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病毒感染組與細菌感染組患者的血清PCT檢測對比結果進行統(tǒng)計如表1。
表1 病毒感染組與細菌感染組患者血清PCT檢測結果對比(例,%)
降鈣素原(procalcition,PCT)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物質,屬于糖蛋白,其分子的質量約為13 ku,共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由于其在體外擁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因此極便于檢測。PCT主要是由甲狀腺C細胞進行分泌的,因為其在正常的情況下不會釋放進人體的血液中,因此在健康人的血漿中PCT的含量非常小,一般是低于0.1 μg/ml,所以一般是不會被檢驗出來的[2]。而細菌內部的毒素正是誘導PCT產生的最主要的刺激因子,只要人體中有細菌內毒素的釋放,則必然導致血液中PCT的濃度升高。目前,PCT檢測已經作為感染性疾病的常規(guī)檢測指標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和輔助診斷中。
據研究國內外大量的臨床資料顯示,PCT在人體全身發(fā)生炎癥早期的2 h左右就會升高,因此為早期診斷提供可靠、有效的幫助[3]。并且在病毒性的感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生時,統(tǒng)計的結果是PCT的濃度不會增加或者是輕微的增加,這說明只有當細菌內的毒素釋放引起了感染后PCT的濃度才會增加。
從本文的結果可以看出,當PCT<0.5 ng/ml時,大多是出現(xiàn)在病毒性感染,其中也包含少量輕微細菌性感染;而當PCT介于(0.5~2.0)ng/ml之間時,則主要集中在細菌感染與嚴重的病毒感染之中;當PCT≥2.0 mg/ml時,則主要出現(xiàn)在重度細菌感染中。本組的124例病毒感染組患者檢測的血清PCT水平與輕度或者局限性的細菌感染性的患者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PCT作為一種最新型的炎癥診斷指標,現(xiàn)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檢測中。而臨床上PCT檢測水平可以直接且科學的反映出患者細菌感染的嚴重程度。究其原因主要是人體對細菌感染產生了炎性反應后PCT的濃度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在患者發(fā)生膿毒性或者感染性休克時,PCT的濃度變化極為明顯。PCT濃度的變化與病情變化成正相關,因此病情發(fā)生變化,PCT的濃度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因此PCT檢測可以用于判斷和檢測炎癥的嚴重程度以及患者所患病情的緊張情況。通過本文中的臨床研究表明,病毒感染組患者的血清PCT明顯低于細菌感染組,且隨著感染性疾病的嚴重程度的變化,PCT的濃度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綜上,PCT目前作為重要的診斷細菌性感染的實驗指標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所具有的快捷、方便、可靠以及便于操作的臨床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也是PCT檢測逐步取代傳統(tǒng)的CRP檢測成為主要診斷指標的主要特征。據臨床資料顯示,若患者的PCT≥2.0ng/ml,則足可以表明患者的細菌感染程度已經很嚴重,此時必須進行抗生素治療[4]。因此,在臨床中通過檢測PCT的變化還可以詳細了解到患者自身細菌感染的嚴重程度,在治療的過程中及時檢測并記錄患者血清PCT濃度,對后期的預后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1]時兢,宋秀琴,謝衛(wèi)星,等.降鈣素原監(jiān)測對嚴重感染患者的臨床意義.中國急救醫(yī)學,2004,24(3):222-223.
[2]謝文鋒,嚴海燕,黃松音,等.降鈣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3):1427-1428.
[3]Petitjean S,Assicot M,Etude I.Immunreactivite calcitonine like aucours des processus infectieux.Diplome Detudes Approfondies de Biotechnolosie Universite,Paris,1995:9-18.
[4]長春,姚婉貞,陳亞紅,等.血清降鈣素原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細菌感染的診斷價值.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38(4):38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