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在群芳譜中,是極為特殊的存在。梅蘭竹菊各有風骨,是中國人的最愛,玫瑰卻不是這一掛。她嬌艷、浪漫,卻又以多刺稱著。用“玫瑰”自喻自勵的女人,多少帶有這花兒內(nèi)心敏感而外表堅忍的特質(zhì)。
比如鄒志英。
作為職業(yè)CFO中的活躍人物,她曾在《新理財》雜志舉辦的CFO年會之后與筆者夜話,說:“我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個職業(yè)化的、優(yōu)雅的女人?!?/p>
“優(yōu)雅”是職場中極不易得的一種姿態(tài)。商場如戰(zhàn)場,風光靚麗的簽約臺后,多少刀光劍影、圖窮匕見,恨不得個個以“狼”自喻,哪還顧得上姿態(tài)漂亮不漂亮。鄒志英一路走來也付出許多,但她卻要在自己的微博中簽名:“永遠盛開的粉玫瑰?!?/p>
這是從剛出校門便送給自己的話,彼時她“勇闖”一家全球排名前五的廣告公司,用“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忽悠到老板感動,得到第一張外企的聘用合同。
第一天上班,鄒志英就加班到夜里11點,從此以后,她再沒有“周末休息”的概念。一大摞英文報表被甩在案頭,學校那套老舊公式只能拋諸腦后。這只還帶書生氣的“菜鳥”摔過不少跟頭,也被人笑話過,她把這一切歸咎于自己的態(tài)度和表現(xiàn)不夠“職業(yè)化”,于是暗下決心,要做“職業(yè)化的工作者”,對自己說:是玫瑰,總會盛開的。
這朵玫瑰真正盛開,是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年僅24歲的鄒志英在初經(jīng)職場磨礪后變成了多面手,以至于調(diào)到總部時讓老板頭疼她的職務安排。最終,雙方協(xié)商出一條路徑:過渡期還是多兼一些職責,最終要往財務上轉(zhuǎn),目標是計劃分析、稅收籌劃和司庫。
已經(jīng)充分“職業(yè)化”的鄒志英順著財務這條路大踏步向前跑去,換了幾家公司,從外企到民企,從小小主管到CFO再到執(zhí)行副總裁,利用每一個新機會展示自己的新技能。2013年,她開設了屬于自己的管理咨詢工作室,同時兼任中國國際經(jīng)濟會副會長、美國管理會計師協(xié)會全球理事,并兼任北京國家會計學院的特聘教授以及中央財大的客座教授、對外經(jīng)貿(mào)的客座教授。
看得見的,是她不斷變換的頭銜、迅速擴展的職責范疇,以及一路飆升的薪酬;看不見的,是她整晚整晚地加班,PPT做到吐血,身體極度透支,甚至3個月漲了35斤體重——那些都被掩蓋在輕聲慢語、永遠掛著微笑的嘴角和永遠筆挺的脊背之后。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醫(yī)院病床上接受電話面試,或是在開刀不到7天,就化著淡妝、穿著漂亮的衣服去公司面試。滿意到第二天就發(fā)她聘書的老板沒有意識到,面前這個優(yōu)雅的女人,每走一步,都忍受著鉆心的疼痛。
這是一個把“最重要是姿態(tài)漂亮”演繹到極致的家伙。
受傷的不僅是身體。財務是一個敏感的職位,是企業(yè)中利益交鋒最尖銳的“風暴眼”,“做得好進醫(yī)院、做得不好進法院”是CFO中極為流行的自嘲語。鄒志英笑著把自己可能“得罪”的人分做兩類:“第一類,你做財務管理和內(nèi)部控制會觸及別人的利益,有權利的人會打擊報復,而且往往是‘抱團式的打擊報復;第二類,如果你的才華擋住別人的光,羨慕嫉妒恨總是難免的?!?/p>
對于第一類人,她秉承絕“不同流合污”的原則,但卻會適當調(diào)整自己的“打法”,把自己比做診脈的中醫(yī),每到一處,先對外部環(huán)境和內(nèi)部環(huán)境做充分了解,與老板及其他部門領導充分交流,了解他們的困惑點、考核壓力和業(yè)務需求,提供可視化的決策分析模型,讓對方感受到她是同壕戰(zhàn)友,在取得信任與支持的同時,保持自己的職業(yè)操守。
面對第二類人,她毫不介意隱匿自己的光芒,“不該亮劍時絕不亮劍”。同時,她非常注重了解老板的需求,隨時與之溝通,將自己放至“軍師”的位置,不爭功好勝,并適時出讓利益與榮譽,讓領導及同事時刻感受到自己的尊重。
她也會累,會沮喪,此時她會回到自己的小家,點上金色的蠟燭,伴著玫瑰精油的香味和輕柔的藍調(diào)音樂,吃著香蕉和巧克力,聞著盛開的玫瑰花香,看著月亮,慢慢讓快樂重新浸潤自己,并用這快樂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每天晚上睡覺前,鄒志英都會自省及自勉,以最好的狀態(tài),迎接第二天的太陽。
這朵玫瑰,開得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