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書記向廣東省財政部門推薦《大數據》一書,并部署財政部門研究如何收集、分析、挖掘、加工財政相關的經濟社會數據后,全省財政系統深入開展《大數據》專題學習活動,掀起了一輪學習大數據戰(zhàn)略相關知識、議論制訂實施財政“大數據戰(zhàn)略”的熱潮。廣大財政干部職工結合工作實際,“帶著問題讀、帶著想法讀”,進行了深入思考,對財政部門率先實施大數據戰(zhàn)略有許多心得體會和感想。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曾志權率先垂范,經過深入研讀和分析、思考,提出了深化對大數據的理解和認識、實施財政大數據戰(zhàn)略的一些見解和思考?,F將曾志權廳長及部分財政干部讀書心得摘要如下,以饗讀者。
曾志權(廣東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實施大數據戰(zhàn)略 搭建戰(zhàn)略平臺
提高財政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能力水平要從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階段轉型和社會變革的趨勢深刻理解和認識實施大數據戰(zhàn)略的必然性。當前,我們正處于工業(yè)時代和信息時代交匯的發(fā)展階段,新的通訊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將互聯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結合起來,將為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強大的新基礎設施。在這一輪搶占經濟制高點的競爭中,廣東只有牢牢把握經濟發(fā)展趨勢,順勢而為,才能跟上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的步伐,才能實現經濟發(fā)展階段的戰(zhàn)略轉型。大數據戰(zhàn)略正是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階段轉型,實現新技術革命的必由之路。同時,大數據時代帶來的不僅是技術領域的變革和經濟的發(fā)展,對全社會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首先,從政府職能轉變的進程看,進入大數據時代后,政府決策越來越依賴于數據的支撐和信息咨詢系統的發(fā)展,這一變化也將進一步提高決策的效率,節(jié)約決策的成本。其次,信息化時代數據資源的可共享性和透明性,必然推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政府決策、監(jiān)督政府行為,并進一步改善政府治理。再次,大數據將從根本上改變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大數據時代這些推動社會變革的力量使實施大數據戰(zhàn)略成為必然的趨勢。
實施大數據戰(zhàn)略是提高財政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從財政工作的實際看,財政工作與各種經濟社會數據息息相關,信息技術極大擴展了我們掌握數據、分析數據的手段和方式,也成為提高財政工作水平的重要工具。首先,數據可以服務財政決策。越來越豐富的涵蓋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領域的數據為更準確、高效地做出決策提供有力的幫助。其次,數據可以改進財政管理。通過各種財政業(yè)務數據、民意數據,我們能更清晰地發(fā)現財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將為我們加強管理、改進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再次,數據可以推動財政創(chuàng)新。一方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jiān)管系統等財政業(yè)務系統的數據庫技術創(chuàng)新本身就是財政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加強數據分析,挖掘數據背后有利于增加收入、改進支出的因素,可以推進財政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因此,財政部門必須真正重視數據,研究推進實施大數據戰(zhàn)略的舉措,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使財政工作更有效率、更加開放、更加透明。
實施財政“大數據戰(zhàn)略”,切實提升財政部門數據收集和分析使用水平。第一,更加注重數據收集。明確數據收集范圍,將管理數據、民意數據和環(huán)境數據納入收集范圍。完善信息收集的渠道,其中:對管理數據的收集,重點破解部門封閉化、層級分割化的格局,廣泛建立與各業(yè)務主管部門數據庫的銜接或鏈接口;對民意數據的收集,結合財政監(jiān)督、績效評價、為民辦事征詢民意等工作,廣泛收集財政工作相關的民意數據;對環(huán)境數據的收集,重點依靠監(jiān)測自然界各要素傳感器自動收集。第二,更加注重數據分析。強化數據指標統計工作,重點加強對財政支持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領域資金的口徑設計和數據統計;創(chuàng)新數據管理方式,加快推進標準一致、格式統一、互通互融的數據中心建設,建立可實現數據分析、決策支持的數據倉庫;提升數據分析技術,加強與相關科研機構、高校、企業(yè)的合作,利用其先進的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為財政管理服務;改進民意調查方法,加強與統計部門及民意調研機構的溝通合作,在加強數據共享的基礎上,將計量統計分析工具運用到社會調研中。第三,更加注重數據使用。堅持用數據說話,強化以數據為基礎的定量分析,使數據和信息成為財政專項支出、政策設計等決策的重要基礎。重點加強財政收入分析、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財政政策評估、財政工作宏觀分析,并提出財政調控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政策建議。第四,更加注重數據公開。牢固樹立“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理念,認真落實政務信息公開有關條例制度,堅持積極與穩(wěn)妥相結合的原則,逐步推進數據公開工作。
實施財政“大數據戰(zhàn)略”必須強化技術和人才支撐。大數據帶來的挑戰(zhàn),首先是體現在對硬件和技術的要求上。一是建立一套硬件體系。通過對現有硬件的改造升級和配置新的硬件設備,打造一個能夠適應未來大數據采集、儲存、管理、分析、交換、共享需求,而且簡便、智能、可擴容的硬件體系。二是建立一套運行機制。通過頂層設計,滿足大數據系統建設有序、動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促進建設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序運行。三是建立一套建設標準。建立面向不同類型、涵蓋各個領域、不斷動態(tài)更新的大數據建設標準,為實現各級各類信息系統的網絡互連、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奠定基礎。四是建立一個共享平臺。通過數據集成,打破目前數據部門封閉化、層級分割化的有限狀態(tài),實現財政與國庫、稅務、審計及各執(zhí)行單位、支出單位及各級財政部門各類信息系統的數據交換和共享的最大容量和便利化。另外,財政部門作為和數據打交道的部門,財政干部隊伍作為和數據打交道的人,本身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需要進一步樹立數據管理意識、增強數據收集觀念、改進數據利用手段,真正做到堅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改進管理、用數據推動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鐘煒(廣東省財政廳辦公室主任):
用數據改進財政管理
要更好地應對大數據時代的種種挑戰(zhàn),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數據?二是如何高效地收集我們需要的數據?三是如何合理地運用數據提升財政管理水平?收集、分析數據的根本目的是挖掘數據背后有利于提高效率、改進工作的因素,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實現“用數據改進管理”。
劉雄威(廣東省財政廳數據信息中心主任):
把握時機 應對大數據的挑戰(zhàn)
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要主動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財政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支撐。一是在全省財政系統推廣使用統一的標準編碼體系,解決財政系統內部各業(yè)務應用系統中編碼不一致的問題,為做好財政數據收集掃除障礙。二是加快應用支撐平臺的建設,通過應用支撐平臺將相關業(yè)務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連接,實現對業(yè)務數據的收集和整合,建立數據倉庫。三是做好財政業(yè)務系統一體化項目建設,整合現有業(yè)務應用系統和數據,構建統一門戶,通過可視化技術,生動、形象地為日常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所需的數據和信息。
馮寶璇(廣東省財政廳預算處副處長):
以“大數據”理念提升預算管理水平,一是采集整合數據,建立數據倉庫。二是運用數據手段,創(chuàng)新財政管理。要學習、借鑒并運用數據分析手段,在資金項目的申報、使用和分配等環(huán)節(jié)收集項目情況、用款去向、使用效果等詳細數據,規(guī)范資金申報管理,監(jiān)督資金使用績效,提高資金分配科學性。三是推進數據開放,建設陽光財政。
曾文娟(廣東省財政廳辦公室科員):
在大數據時代怎樣才能逐鹿數壇,在財政宣傳工作上用好數據之劍呢?主要是把握四個方面:一是要注重收集數據,做到手中有數。二是要注重分析數據,做到心中有數。三是要注重運用數據,做到循規(guī)有數。四是注重關注發(fā)展動態(tài),做到變化有數。
(本文摘自《南方日報》,文字有所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