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譽,曾鈺堯
(1.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4;2.95402部隊,貴州 貴陽 550014)
該磚砌擋土墻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某家屬區(qū)與某食品有限公司邊界處,總長度396.5m,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位于水塘填土區(qū),為懸臂式鋼筋混凝土擋土墻,長129.6m,高 2.9 ~3.5m,懸臂板厚300mm,基底板寬1900mm;第二部分,位于一般填土區(qū),為重力式漿砌片石擋土墻,長80.0m,高3.0~3.4m,墻頂寬 500mm,基底寬 1300mm;第三部分,位于挖方區(qū),為普通磚砌擋土墻,長186.9m,高2.4~2.8m,墻厚370mm,基底寬600mm。2009 年3月,因為靠近片石擋墻的一段(約42m)磚砌擋墻發(fā)生嚴重傾斜變形,拆除后改用片石擋墻重建,所以片石擋墻部分實際長度122m,磚砌擋墻部分實際長度145m。該三部分擋墻頂部均設有磚砌圍墻,高2100mm,厚240mm,每3.5m 設一370mm ×130mm附壁柱。磚砌擋土墻設計采用M10水泥砂漿砌MU10普通燒結粘土實心磚,厚370mm,基底設100mm×400mmC10素混凝土,墊層上澆一道370mm×300mm C25鋼筋混凝土地圈梁,并每隔3.5m設置一根370mm×370mm C25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與之相接,墻頂設370mm×240mm C25鋼筋混凝土壓頂梁與構造柱相連。墻外距地坪300mm高處每2000mm設Φ50PVC泄水管一根,墻背設200mm寬卵石濾水層。擋土墻及圍墻立面布置如圖1所示,磚砌擋土墻、圍墻斷面如圖2所示。該工程于2009年11月17日發(fā)包給施工單位,2010年5月,在擋土墻主體完工后不久,與片石擋墻鄰近的一段(約42m)磚砌擋墻發(fā)生嚴重傾斜變形,經協(xié)商,對該段擋墻實施拆除并按片石擋墻重建,2010年9月,該工程全面完工,2011年4月,磚砌擋土墻再次倒塌50多米,且大部分向外傾斜。
圖1 擋土墻立面示意圖
圖2 磚砌擋土墻及圍墻斷面示意圖
磚砌擋土墻及圍墻外露部分均用水泥砂漿粉刷,從倒塌部分墻體看,墻體砌筑方法基本正確,擋土墻砌筑砂漿為混合砂漿而不是設計要求的水泥砂漿,灰縫飽滿度、灰縫厚度等基本符合規(guī)范要求。墻體變形縫的留設位置、寬度基本符合設計要求,墻身泄水孔位置、直徑和數(shù)量基本符合設計要求,但由于墻后未按設計要求鋪設卵石濾水層,致使泄水管大部分堵塞,墻后排水不暢。擋土墻頂部未按設計要求布置排水溝,而擋土墻底部雖然按設計要求設置了排水溝,但溝內排水不暢。
采用鋼卷尺測量了磚砌擋土墻截面尺寸和墻后回填土范圍,擋土墻截面寬度370mm,地面以上高度2.2m~2.4m不等,與設計圖紙基本吻合。墻后回填為素填土,以粉質粘土為主,松散、較濕,未見參有粗粒徑的卵石或碎塊石,回填土上部寬度達1.5m,下部寬度達0.6m(垂直墻背方向)。
通過現(xiàn)場檢測,與片石擋土墻比鄰的一段磚砌擋土墻(約52m)整體向外傾覆破壞,滑移變形不明顯。尚未倒塌的部分墻體和地基梁(長約93m)局部存在細微裂縫,且大部分發(fā)生外傾變形。隨機抽取三個測點,通過吊線、吊錘和直尺檢測其側向變形,測得擋土墻頂部相對于其底部的側向位移分別達到263mm、251mm、171mm,已遠遠超出《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規(guī)定的極限25mm,墻體處于危險狀態(tài)。
采用回彈法對砌筑磚和砌筑砂漿的抗壓強度進行檢測,共檢測了2個測區(qū)各10塊磚和5個砂漿測位,依據《砌體工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GBT50315-2011),得到各測區(qū)磚抗壓強度等級和砂漿抗壓強度等級推定值。檢測結果表明,磚砌擋土墻所用主要材料燒結普通粘土實心磚推定抗壓強度等級為MU10,滿足設計要求。砌筑砂漿推定抗壓強度等級為M2.5,不滿足M10的設計強度要求,而且所檢砂漿為混合砂漿,不符合設計要求的配合比。
從現(xiàn)場墻體破壞形式看,墻體以向外整體傾覆為主,滑移變形不明顯。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 50330-2002)3.3.6 條規(guī)定,對擋土墻的整體穩(wěn)定性進行驗算。
鑒于被鑒定對象為挖方區(qū)擋土墻,現(xiàn)場檢測結果表明,該擋土墻后實際存在約0.6~1.5m寬范圍不等的回填土,因此,針對墻后為原狀土和墻后為回填土兩種狀況分別驗算其穩(wěn)定性。
由于該擋土墻工程未進行專門的巖土工程勘察,依據設計文件及相鄰建筑物勘察資料,挖方區(qū)邊坡土質主要為粉質粘土和粉質粘土,為安全起見,以土質較差的粉質粘土計算,其物理力學參數(shù)取值為:
γ =18.9kN/m3、c=31.2kPa、Φ =15.5°。
按朗肯土壓力理論,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第 6.2.4 條,邊坡直立開挖的臨界高度為: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該邊坡直立開挖的臨界高度4.3m遠大于擋土墻設計高度2.8m,該邊坡土壓力為0,設計成直立開挖是完全可以的。
如前所述,當擋土墻后為原狀粉質粘土時,其郎肯土壓力為0。事實上,按照庫倫土壓力理論,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第6.2.3條,擋土墻墻背承受的庫倫主動土壓力為:
取 α =90°、β =0、q=0、c=31.2kPa、Φ =15.5°、γ =18.9kN/m3、H=2.8m、δ=Φ =7.75°,代入上 式 得:Kq=1、η =1.179,Ka< 0,取Ka=0,得Ea=0。即墻背為原狀粉質粘土時,所得庫倫主動土壓力也為0。
因擋墻基底水平,擋土墻滑動力和傾覆彎矩均為0,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第10.2.3、10.2.4 條,擋土墻整體穩(wěn)定。
根據設計,墻背與坡面之間設置了200mm寬卵石濾水層。也就是說,即使邊坡按照設計未被超挖,擋墻與坡面之間也會存在一個200mm寬的回填區(qū)。如果泄水管堵塞或排水不暢,回填土不密實,墻頂?shù)孛嬗譄o隔排水措施,則地表雨水可能大量滲入回填區(qū)并迅速抬高地下水位(因為墻體、原狀土坡面和原狀土地基滲透系數(shù)相對較小,可以視為相對隔水層)??砂此练炙愕姆椒ǚ謩e計算水土壓力。由于填土區(qū)較小,與靜水壓力相比土壓力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可以近似認為墻背只受靜水壓力作用,計算如圖3所示。
設回填區(qū)浸水高度為hw,則墻背所受靜水壓力為EW=1/2×10×hw2=5hw2,靜水壓力合力作用點距離基底的高度為ZW=1/3hw,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第10.2.3條,擋墻的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為:
Ks1.3 得:hW< 1.9m。
圖3 墻背受靜水壓力作用時擋土墻的穩(wěn)定性計算簡圖
又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第10.2.4條,擋墻繞基底前趾的抗傾覆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為,得hw< 1.5m。
擋墻繞圈梁底前趾的抗傾覆穩(wěn)定安全系Kt2=,得hw< 1.4m。由此可見,在擋土墻泄水管堵塞或排水不暢的情況下,只要墻背回填土浸水深度超過1.4m,擋墻便不滿足規(guī)范抗傾覆穩(wěn)定性要求。
根據現(xiàn)場勘察,墻后回填土為粉質粘土,如果施工中能按照西南地區(qū)標準圖集(圖集號04ZG901)說明中要求控制好回填土的質量,則其物理力學參數(shù)可按照該圖集取為:
γ =18kN/m3、c=6kPa、Φ =20°、δ=10°、μ =0.25
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第6.2.3條,擋墻墻背承受的庫倫主動土壓力為=90°、β =0、q=0、c=6kPa、Φ =20°、γ =18kN/m3、H=2.8m、δ=Φ =10°,代入上式得 Kq=1、η =0.198、Ka=0.211、Ea=13.3kN/m。
Ea作用點離基底高度為Zf=H=0.93m。
Ea的水平分力為 Eax=Eacosδ=13.1kN/m。
Ea的垂直分力為 Eay=Easinδ=2.3kN/m。
(1)抗滑穩(wěn)定性驗算
根據圖4所示進行計算。
圖4 墻后為回填土時擋土墻的穩(wěn)定性計算簡圖
圍墻重:G1=0.24 × 2.1 × 19=9.6kN/m
擋墻重:G2=21.9kN/m
取擋墻與地基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第10.2.3條,擋墻的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為:
不滿足規(guī)范抗滑穩(wěn)定性要求。
(2)抗傾覆穩(wěn)定性
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第10.2.4條,擋墻繞基底前趾的抗傾覆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為:
不滿足規(guī)范抗傾覆穩(wěn)定性要求。
擋墻繞圈梁前趾的抗傾覆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為:
由此可見,即使墻后嚴格依照西南地區(qū)標準圖集要求回填粉質粘土,擋土墻抗傾覆穩(wěn)定性也不能達到規(guī)范要求,更何況墻后回填土實際質量尚未達到西南標的設計要求,因而其穩(wěn)定性更差。
根據以上檢測結果和計算分析,該磚砌擋土墻垮塌的原因有:
1)擋土墻后原狀粉質粘土邊坡被過度超挖,超挖后回填土的物理力學性能較原狀土顯劇降低,導致磚砌擋土墻所承受的土壓力顯著增大,超出了擋土墻的整體穩(wěn)定承載力。
2)擋土墻泄水孔堵塞或排水不暢,墻頂未采取隔排水措施,致使雨水滲入填土區(qū)內,在土水壓力共同作用下,加劇了擋土墻的垮塌。
3)施工時邊坡開挖方法不當,導致?lián)跬翂笤瓲钔帘贿^度超挖。施工時對施工質量控制不嚴,擋土墻砌筑砂漿抗壓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配合比與設計不符,墻背回填土不密實,卵石濾水層不符合設計要求,墻身排水孔大部分堵塞或排水不暢。
[1]林宗元.巖土工程治理手冊[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2]巖土工程手冊編寫委員會.巖土工程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4.
[3]劉堯新,朱新實.預應力技術及材料設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羅幫富,魏明鐘.鋼結構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9.
[5]劉正峰.地基與基礎工程新技術實用手冊[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