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佳,巫 軍,林厚文
(1.浙江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浙江寧波315200;2.寧波拜奧生物醫(yī)藥科技,浙江寧波315201;3.第二軍醫(yī)大學長征醫(yī)院藥學部,上海200003)
細薄星芒海綿(Stelletta tenuis Lindgren)屬尋常海綿綱(Demospongiae)、星骨海綿目(Astrophorida)、星芒海綿科(Stellettidae)星芒海綿屬(Stelletta)動物,該物種在我國從福建東山到西沙群島的海域均有廣泛分布[1]。我們以稻瘟霉模型和體外細胞毒模型跟蹤篩選,將細薄星芒海綿中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一系列異瑪拉巴烷(isomalabaricane)型三萜化合物命名為海綿總萜烯(STS),研究發(fā)現(xiàn),該物質體內外均顯示明顯的細胞毒活性,尤其對HL-60細胞株有強細胞毒活性,IC50<10-3mg/L。本課題進行了STS對小鼠經(jīng)口、腹腔給藥急性毒性的研究,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jù)。
1.1 海綿 細薄星芒海綿(Stelletta tenuis Lindgren)采自我國南海三亞周邊海域,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李錦和研究員鑒定為正品。
1.2 實驗動物 清潔級昆明種小鼠,體質量19~23 g,雌雄各半,上海復旦大學實驗動物科學部提供。
2.1 腹腔注射急性毒性試驗 選用清潔級健康小鼠50只(上海復旦大學實驗動物科學部),雌雄各半,適應環(huán)境3 d后進行試驗。小鼠體質量為 18.5~21.4 g。按隨機均衡原則將小鼠均分為5組。按已設置的劑量分別對各組小鼠腹腔注射。試驗前動物禁食16 h,不限制飲水。給藥后4 h內嚴密觀察并記錄,隨后每天上、下午各 1次,連續(xù)觀察14 d,詳細記錄小鼠中毒表現(xiàn)及死亡情況。對死亡動物進行尸檢。按改進寇氏法計算所試藥物的LD50值。[2]
2.2 經(jīng)口急性毒性試驗 取清潔級健康小鼠70只(上海復旦大學實驗動物科學部),體質量18~22 g,禁食12 h(供水),按體質量隨機分成7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按10 mL/kg體質量的容量經(jīng)口給藥,各組小鼠的給藥濃度分別為0.200、0.160、0.128、0.102、0.082、0.066、0.053 g/mL,以 0.5%CMC-Na 配制,用Bliss法計算LD50及其95%可信限。觀察14 d內動物毒性反應情況和死亡情況,包括中毒癥狀,中毒發(fā)生時間、持續(xù)時間、恢復時間及動物死亡時間等[3]。
3.1 腹腔注射急性毒性試驗 試驗結果顯示,海綿總萜烯對小鼠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隨著劑量的增大,其毒副作用也相應增強,有劑量效應關系。當給藥劑量為300 mg/kg體質量時,小鼠即已出現(xiàn)中毒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力下降、發(fā)紺。當給藥劑量大于300 mg/kg體質量時,小鼠出現(xiàn)死亡。由改良寇氏法得到海綿總萜烯的半數(shù)致死量(LD50)為450 mg/kg體質量,其95%的可信區(qū)間為409~495 mg/kg體質量,結果見表1。
3.2 經(jīng)口急性毒性試驗 給藥后24 h內動物活動自如,毛緊貼身,有光澤,進食飲水正常,糞便及其它情況均未見異常。動物死亡發(fā)生在給藥后的第2~6天內,動物死亡前安靜少動,聳毛,毛色無光澤,拒食拒水,肛門口有褐色糞便殘留物。死亡動物經(jīng)尸檢肉眼觀察未見明顯病理改變(結果見表2~4)。
表1 海綿總萜烯小鼠腹腔注射急性毒性結果及LD50計算(n=10)
表2 海綿總萜烯經(jīng)口給藥對小鼠急性毒性死亡頻數(shù)表(n=10)
表3 海綿總萜烯經(jīng)口給藥對小鼠急性毒性體質量變化±s,n=10) g
表3 海綿總萜烯經(jīng)口給藥對小鼠急性毒性體質量變化±s,n=10) g
注:a表示n=3,b表示n=4,c表示n=5,d表示n=7,e表示n=8。
劑量/(g/kg)體質量給藥前 第7天 第14天2.00 20.45±0.78 1.60 20.60±0.88 18.90±1.65a 26.27±3.46a 1.28 20.68±0.62 18.50±0.22b 26.88±3.17b 1.02 20.61±0.93 19.78±0.84c 27.92±0.69c 0.82 20.58±0.85 19.69±4.61d 27.97±3.51d 0.66 19.94±1.25 19.04±1.58e 28.71±1.98e 0.53 19.87±0.74 19.79±0.70 0.59±3.05
表4 海綿總萜烯經(jīng)口給藥對小鼠的急性毒性觀察結果(n=10)
海綿總萜烯(STS),其化學組成清楚,產(chǎn)品純度高(海綿總萜烯的含量達到80%以上),產(chǎn)品得率高(約0.3%),動物體內外試驗都表現(xiàn)出很好的抗腫瘤活性,對裸鼠A549肺癌和裸鼠結腸癌LS-174T模型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高劑量組(8 mg/kg體質量,灌胃;4 mg/kg體質量,腹腔注射)對腫瘤的抑制率分別達到78%和82%。本實驗結果表明:小鼠灌胃海綿總萜烯的LD50為1.08 g/kg體質量,小鼠腹腔注射海綿總萜烯的LD50約為0.45 g/kg體質量,約相當于最大治療劑量的125倍,初步推斷STS屬于低毒物質,口服給藥較為安全。
[1]王增蕾,張紅軍,林厚文,等.星芒屬海綿次生代謝產(chǎn)物及其生物活性[J].中國海洋藥物,2004,23(6):42-47.
[2]王增蕾,熊巍,林厚文,等.南海細薄星芒海綿抗腫瘤活性成分研究(Ⅱ)[J].中國海洋藥物,2006,25(4):11-16.
[3]陳建濤,楊帆,張紅軍,等.海綿 Haliclona oculata化學成分的研究[J].藥學實踐雜志,2010,28(1):52-54.
[4]王治喬,袁伯峻.新藥臨床前安全性評價與實踐[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1997:23-24.
[5]張艷,孫志偉.參茸龜芪口服液的毒理學安全性評價[J].吉林中醫(yī)藥,2005,25(4):49-50.
[6]丁青龍,李瑩,徐連明.夜寧膠囊毒理學試驗研究[J].吉林中醫(yī)藥,2008,28(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