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雪莉, 韓玲
原 發(fā) 性 腎 病 綜 合 征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兒童常見的腎小球疾病,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特點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嚴重水腫和高膽固醇血癥。西醫(yī)治療以激素為主,副反應大、易復發(fā)。PNS歸屬于祖國醫(yī)學“水腫的陰水”范疇,中醫(yī)治療本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形成了獨特的治療模式。本科用金匱腎氣丸輔助治療PNS激素撤退期和停藥期的32例患兒,取得顯著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06/2013-02在陜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住院的患兒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齡3~12歲。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6.30±2.64)歲。觀察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6.43±2.24)歲。兩組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患兒均符合第7版《兒科學》PNS診斷標準[1]。
1.3 納入標準 (1)符合兒童PNS的診斷標準;(2)患兒為初發(fā),采用足量強的松治療8周后開始逐漸減量,符合中醫(yī)脾腎陽虛證表現(xiàn);(3)患兒年齡3~12歲;(4)告知患兒家長知情同意并且接受隨訪。
1.4 排除標準 (1)紫癜性腎炎;(2)狼瘡性腎炎;(3)糖尿病腎病等繼發(fā)性腎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強的松常規(guī)減量治療,隔日給2mg/kg,早餐后頓服;繼用4周后,每2~4周減總量2.5~5mg直至停藥,療程至少6個月。觀察組在給予強的松常規(guī)減量的同時服用金匱腎氣丸加減。藥物組成:干地黃24g,山藥、山萸肉各12g,澤瀉、茯苓、丹皮各9g,附子、桂枝各3g。血壓偏高者,加菊花、石決明;大便干燥者,加生石膏。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兩組患兒在服藥期間給予必要的抗凝、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
1.6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療效、復發(fā)情況及副反應情況。
1.7 療效判定標準 (1)完全緩解:多次測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0.2g,血白蛋白正?;蚪咏#[消失;(2)顯著緩解:多次測24h尿蛋白定量在0.2~1g,血白蛋白顯著改善,水腫等癥狀顯著減輕;(3)部分緩解:多次測尿蛋白定量<3g/d,血白蛋白有所改善,水腫等癥狀減輕50%;(4)無效:治療后尿蛋白、血白蛋白、水腫等無明顯改善;(5)復發(fā):治療后臨床癥狀緩解,但以后出現(xiàn)反復[1]。
1.8 中醫(yī)證候積分 PNS脾腎陽虛證主要包括:面白無華、神疲倦怠、納少、便溏、舌淡、苔白滑、脈沉細無力。自擬積分標準:按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記0、1、2、3分,治療前后各觀察記錄1次。
1.9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t=2.11,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2 11.23±3.47 8.25±2.76a對照組20 11.63±3.58 10.07±3.42
表1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減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總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后療效比較(n)
表2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
2.3 副反應 對照組發(fā)生柯興樣體態(tài)7例(35%)、感染4例(20%);觀察組發(fā)生柯興樣體態(tài)3例(9.4%)、感染1例(3.1%)。觀察組副反應明顯較對照組降低,表明配合服用中藥可以減少單純用西藥引起的副反應。
PNS具有病程長、容易反復和不易根治的特點。病理改變以微小病變?yōu)橹?,激素敏感。患兒因低蛋白血癥、組織間隙水分增多、對炎癥反應的效能下降、IgG和IgA水平降低及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功能損害等原因易發(fā)生感染,感染是引起反復的重要原因。
PNS屬中醫(yī)學之“水腫”范疇,《諸病源侯論》曰“水病者,由脾腎俱虛故也。腎虛小能宣通水氣,脾虛不能制水,故水氣盈溢,滲液皮膚,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腫也?!碧崾颈静∫云⒛I虧虛為本。治本則以補脾滋腎,溫腎健脾,行氣利水為主。金匱腎氣丸出自《金匱要略》,是補腎諸方之祖,主治脾腎陽虛。方中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之陰,用附子、桂枝壯腎中之陽,用陰中求陽之法,以達到溫補腎陽之目的,“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藥理研究證明,溫腎藥可促進腎小球濾過率及腎血流量的增加,減弱外源激素對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組織及腎上腺的抑制作用[2]。
在小兒腎病綜合征激素撤減期,由于腎上腺長期受抑制,大部分患兒出現(xiàn)脾腎陽虛證,幾乎每個病理分型中脾腎陽虛者都是最多[3]。患兒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神疲倦怠、納少或食后飽脹、便溏、易感冒、舌淡、苔白滑、脈沉細無力等癥狀。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后脾腎陽虛證候積分明顯減小,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fā)及副反應明顯減少。應用腎氣丸輔助治療有助于減少機體對激素的依賴,防止出現(xiàn)激素撤減綜合征的發(fā)生。同時還有增強細胞免疫和增加抗體作用,預防感冒,減少復發(fā)因素。單純中藥治療對于一些病重的患者療效欠佳,且臨床上存在一定的風險;單獨應用西藥治療,大部分患兒可以緩解,但病情易反復,而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以取長補短,起到穩(wěn)定病情的作用。
綜上所述,該組資料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用金匱腎氣丸配合強的松治療減藥期和停藥期的PNS患兒值得推廣,應堅持使用中藥鞏固治療。但相關研究仍尚淺,需進一步反復實驗研究,加大樣本量的臨床實踐。
[1] 王衛(wèi)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82-184.
[2] 孫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46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兒科雜志,2009,5(5):37.
[3] 鄭?。涸l(fā)性腎病綜合征中醫(yī)臨證思維[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16(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