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針已經指向晚上9點,安徽合肥岳西路上,70歲的黃玉好老人和老伴一邊拍打著蚊子,一邊等待顧客的到來。幾天暴雨給老兩口的西瓜攤帶來不小的影響,今天終于放晴,氣溫也迅速回升。高溫對黃玉好老人來說就是希望,盡管他和老伴年歲已高,但對辛苦習慣了的老人來說,“心憂瓜賤”,熱他們并不怕,最怕的是瓜賣不出去。
黃玉好和老伴劉士群來自安徽合肥市長豐縣,他們并不種瓜,這車瓜是從合肥市肥東縣販來的,盡管氣溫已經升高,但今天一天的收入并不高,從早晨7點多到現在才賣了200多斤,估算也就80多元錢的收入?!斑@么大年紀了,還能做什么?”不過老兩口還是挺開心的,黃玉好老人說,他們現在全家6口人租住在合肥岳西路附近,這么辛苦也就是想掙一點錢補貼家用,“孩子們也都不容易。”
而此時此刻,合肥紅十字醫(yī)院邊的巷子里,33歲的張元敏正在和一個顧客討價還價。張元敏就是合肥人,家所在的史河路附近晚上夜市也非常熱鬧,但卻選擇到這里擺地攤,并不是這里比那邊人氣旺,而是這里有朋友的店鋪,晚上收攤后可以將貨物擺放在朋友那里,這樣省去了她很多時間。
張元敏說,她擺地攤也實屬無奈,最早她做過幼兒園老師,后來有了孩子就徹底呆在家里帶孩子。一家三口主要靠丈夫的一點收入,現在孩子越來越大,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于是想到出來擺攤。
“每天晚上5點半到這里,9點半結束。”張元敏說,這個時間是城管允許擺攤的時間段,只要自己不占道,基本沒有問題?!笆杖朊刻於疾环€(wěn)定,多的話一天100多,少的話也就幾十元錢。閑著也閑著,盡管辛苦,一個月下來好歹也有一兩千元的收入?!?/p>
已經是晚上10點,合肥史河路上,28歲的杜天枝依然在等待,一旁3歲多的兒子已經開始打哈欠。來自安徽宿州市蕭縣的杜天枝在這里擺攤已經兩年時間?!斑@里原來有些亂,馬路上到處都是攤位,后來多方管理,現在總算好起來?!?/p>
杜天枝說,她和丈夫到合肥闖蕩已經有些年了,擺攤也就是這兩年才開始的,“生活壓力太大?!睅啄昵昂驼煞蛟诤戏适匈I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欠了20萬的貸款。為了減輕生活壓力,每天下午下班后就和婆婆到這里擺攤,“掙多少算多少吧。”杜天枝說,一個月扣掉300元的攤位費,至少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吧。
其實,在安徽合肥的街頭巷尾,每天早晨、傍晚和夜里,都活躍著無數像黃玉好老兩口,以及張元敏和杜天枝這樣的小商販。
在每個月、甚至每個星期,都會有關于城管的新聞事件發(fā)生的當下,攤販們的生活,并不怎么安穩(wěn)。如果城市能用“規(guī)劃”去接納這些攤販而不是“驅趕”,會不會更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