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
我到美國留學以后,頭一次去學校,我的老師加里·格拉夫曼見我第一面就說:“你來美國要做什么?”我說:“我要把包括美國的、歐洲的、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鋼琴比賽全都比掉。我想當鋼琴家。”他說:“你這也太……太功利主義了!你這根本不是為藝術(shù)而當鋼琴家。你應該真正把本領(lǐng)學到,提煉這些藝術(shù)大師的造詣、這些經(jīng)驗、這些精華。當你擁有這些的時候,你就會自然而然成為一個鋼琴家?!?/p>
我當時不太贊同他這句話,但仍然決定先好好練琴。一年半的時間里,我跟老師學了35首鋼琴協(xié)奏曲、6套鋼琴獨奏會曲目。我那時確實感覺到了老師說的這種重要性——藝術(shù)是永恒的,而不是一時的。你的實力如果沒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就算你很幸運地開始出名,你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摔下來。當你站在一個舞臺上的時候,你如果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你得到的會比你想要的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