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屆全國農(nóng)藥藥效試驗總結(jié)暨技術(shù)交流會上,殺蟲劑專業(yè)組對2011~2012年度完成的殺蟲劑新產(chǎn)品田間藥效試驗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和評價。
兩年來,在全國開展的殺蟲劑農(nóng)藥試驗總數(shù)超過3400個,其中殺蟲劑新產(chǎn)品有28個,包括24種化學(xué)農(nóng)藥和4個生物農(nóng)藥,單制劑產(chǎn)品23個、復(fù)配制劑產(chǎn)品5個。試驗對象涵蓋水稻、小麥、玉米、蔬菜、果樹、林木、花卉、甘蔗、煙草、牧草等十余大類寄主上的各類主要害蟲。新農(nóng)藥主要包括新有效成分產(chǎn)品、新使用范圍產(chǎn)品、新混配制劑產(chǎn)品及新劑型產(chǎn)品,下面分別就涉及到的產(chǎn)品藥效情況介紹如下:
1 新有效成分產(chǎn)品
兩年來,取得田間試驗批準(zhǔn)證書并開展試驗的新有效成分有9個,通用名稱分別為四氯蟲酰胺、耳霉菌素、嘧螨胺、環(huán)氧蟲啶、乙唑螨腈、呋蟲胺、螺枯威、Cormoron180(產(chǎn)品代號)、BAS4401(產(chǎn)品代號)。新有效成分產(chǎn)品田間條件下都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防效,均能達到害蟲防治要求,具體內(nèi)容詳見以下介紹。
1.1 四氯蟲酰胺10%懸浮劑 用于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在15~30g(a.i.)/hm2的試驗劑量下對稻縱卷葉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產(chǎn)品的保葉效果在98.9%~99.4%之間,殺蟲效果在96.2%~97.9%之間,對水稻生長無不利影響,田間推薦使用劑量為15~30g(a.i.)/hm2。
1.2 耳霉菌素200萬個/毫升懸浮劑 用于防治水稻稻飛虱和黃瓜白粉虱,對2種靶標(biāo)都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較長。在2250~2875mL/hm2(制劑量)劑量下,防治稻飛虱,藥后21d防治效果在92.8%~95.6%之間,略高于噻嗪酮的防效;在2875~3500mL/hm2(制劑量)劑量下,防治白粉虱,藥后14d防治效果在87.6%~89.7%之間,高于對照阿維菌素的防效。田間對作物和天敵等非靶標(biāo)生物安全。
1.3 嘧螨胺15%可溶液劑 用于防治柑桔全爪螨,田間試驗劑量下,產(chǎn)品表現(xiàn)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未發(fā)現(xiàn)對柑桔葉片和果實產(chǎn)生不良影響,對天敵等非靶標(biāo)生物亦安全,在全爪螨盛發(fā)初期噴霧防治,推薦使用濃度為50~100mg/kg,制劑稀釋倍數(shù)1500~3000倍。
1.4 環(huán)氧蟲啶25%可濕性粉劑 用于防治水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及小麥蚜蟲。產(chǎn)品表現(xiàn)出較好的速效性與優(yōu)異的持效性,對水稻和小麥生長安全。對稻飛虱藥后14d防效達85%以上,推薦使用劑量為90~120g(a.i.)/hm2,應(yīng)在稻飛虱低齡若蟲期噴霧防治;對稻縱卷葉螟藥后14d防效達90%以上,推薦使用劑量90~150g(a.i.)/hm2,應(yīng)在稻縱卷葉螟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齡幼蟲發(fā)生期噴霧防治;對小麥蚜蟲藥后lOd防效為94.2%~96.9%之間,于發(fā)生始盛期施藥,噴施要均勻,推薦使用劑量60~90g(a.i.)/hm2。
1.5 30%乙唑螨腈懸浮劑 用于防治棉花紅蜘蛛,試驗劑量下噴霧防治,施藥后lOd防效在99.3%~100%之間,對棉花生長安全,與阿維菌素防效相當(dāng)。產(chǎn)品還具有速效性,且有效控制期可達lOd以上,推薦用量為22.5~45g(a.i.)/hm2,于棉紅蜘蛛發(fā)生始盛期施藥,噴霧要求使葉片正反面均勻著藥。
1.6 呋蟲胺20%可溶粒劑 用于防治黃瓜白粉虱和薊馬。試驗劑量下對白粉虱的藥后7d防效在80%以上,持效期可達lOd,推薦使用劑量為120~150g(a.i.)/hm2;防治薊馬田間速效性一般,藥后7d防效在85%以上,持效期可達10d,推薦使用劑量90~120g(a.i.)/hm2。對黃瓜生長安全,對天敵生物亦未現(xiàn)明顯的不利影響。
1.7 螺枯威10%顆粒劑 屬于植物源農(nóng)藥,通過兌水潑施方式防治水稻福壽螺,藥后14d防效在90%以上,試驗劑量下對水稻安全,對人畜低毒,對魚類低毒,田間推薦劑量為1200~1500g(a.i.)/hm2,在福壽螺危害的任何時期都可使用。
1.8 Cormoron 180懸浮劑 用于防治蘋果金紋細蛾,在推薦劑濃度90~120mg/kg下,表現(xiàn)出良好的防治效果,藥后lOd防效在85.6%~88.5%之間,藥后15d防效在90%左右,與對照藥劑滅幼脲25%懸浮劑的防效無明顯差異,持效期較長,對作物和天敵安全。
1.9 BAS4401 10%懸浮劑 用于防治棉花棉蚜,具有速效性和長持效期,施藥后21d防效為98.O%~98.5%,對棉花安全,對棉田天敵較安全,推薦使用劑量為10~15g(a.i.)/hm2,應(yīng)在棉花蚜蟲發(fā)生盛期噴霧防治,噴霧應(yīng)使葉片背面和嫩尖均勻著藥。
2 新混配制劑產(chǎn)品
2.1 氟蟲雙酰胺·噻蟲啉480克/升懸浮劑 用于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在試驗劑量43.2~86.4g(a.i.)/hm2條件下防治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藥后13d的防效分別在81.25%~91.01%、79.36%~87.71%之間,表現(xiàn)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在20d左右,對水稻生長安全,建議使用劑量為43.2~86.4g(a.i.)/hm2。
2.2 氟蟲雙酰胺·甲維鹽12%水乳劑 用于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在試驗劑量28.8~32.4g(a.i.)/hm2條件下,殺蟲效果在90.6%~98.7%之間,保葉效果在82.7%~92.8%之間,防效略低于對照藥劑氟蟲雙酰胺單劑,但高于甲維鹽。
2.3 瑞·蘇1.2%微乳劑(瑞香狼毒素和蘇云金桿菌) 該農(nóng)藥為生物農(nóng)藥復(fù)配制劑,用于防治牧草草原毛蟲,在高、中試驗劑量下表現(xiàn)出較好的持效性,藥后14d,防效達85%以上,對牧草安全,宜在牧草草原毛蟲低齡幼蟲發(fā)生高峰期施藥,推薦使用劑量為5.4~8.1g(a.i.)/hm2。
3 新使用范圍或新使用技術(shù)產(chǎn)品
3.1 溴氰蟲酰胺100克/升可分散油懸浮劑及溴氰蟲酰胺19%懸浮劑 屬鄰氨基苯甲酰胺類農(nóng)藥,對鱗翅目害蟲和刺吸式害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通過對水稻、辣椒、黃瓜、番茄等四種作物上的水稻二化螟、辣椒薊馬、辣椒蚜蟲、辣椒煙粉虱、黃瓜薊馬、黃瓜煙粉虱、黃瓜美洲斑潛葉蠅、黃瓜瓜絹螟、番茄煙粉虱、番茄甜菜夜蛾、番茄薊馬等11種害蟲,采用移栽前2d苗床內(nèi)根部噴淋及噴霧2種方法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結(jié)果表明本品都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防效、速效性好、持效期長達28d左右,對作物安全,且作物表現(xiàn)出長勢健壯、葉片光亮、收割期延遲等特點。
使用常規(guī)噴霧的方法,建議防治水稻二化螟有效成份用量為20~30g(a.i.)/hm2,防治蔬菜薊馬、蚜蟲、煙粉虱使用劑量為30~75g(a.i.)/hm2;若采用噴淋法,防治甜菜夜蛾用量在60~90g(a.i.)/hm2,其它各類刺吸式害蟲用量在75~150g(a.i.)/hm2,須在各種作物床移栽前1~2d,采用苗床內(nèi)根部噴淋,夏季施藥宜選擇傍晚時進行,苗床(100株苗/㎡)噴淋用水量2L,施藥1次,包土移栽。
3.2 氯蟲苯甲酰胺200克/升懸浮劑 用于防治棉花棉鈴蟲效果較好,持效期較長。試驗劑量30~40g(a.i.)/hm2條件下防效可達94.70%,在棉鈴蟲卵孵盛期至幼蟲3齡前用藥;防治大豆豆莢螟,藥后防效在75%~89%之間,對大豆安全,推薦使用劑量為18~27g(a.i.)/hm2,施藥適期為豆莢螟卵孵盛期。
3.3 氟啶蟲胺腈50%水分散粒劑 屬磺酰亞胺類殺蟲劑,用于防治棉花盲蝽、棉花粉虱和小麥蚜蟲。試驗劑量50~75g(a.i.)/hm2條件下,藥后7d對棉花盲蝽的防效在85.37%~91.44%之間;防治棉花粉虱,試驗劑量50~100g(a.i.)/hm2條件下,藥后7d防效在80.37%~91.92%之間;防治小麥蚜蟲,試驗劑量10~25g(a.i.)/hm2條件下,藥后14d防效在94.90%~97.84%之間。
3.4 螺螨酯240克/升懸浮劑 防治棉花紅蜘蛛,試驗劑量36~72g(a.i.)/hm2條件下,藥后7d防效在91.44%~97.59%之間,最高可達100%;防治蘋果紅蜘蛛,試驗濃度40~60mg/kg條件下,防效達92%以上。
3.5 螺蟲乙酯240克/升懸浮劑 產(chǎn)品殺蟲譜較廣且具有優(yōu)良的內(nèi)吸性。用于防治蘋果綿蚜,在試驗濃度60~80mg/kg下對蘋果綿蚜藥后7d無明顯防效,但藥后21d防效達90%以上,表現(xiàn)較長持效期,對作物和天敵生物安全。
3.6 噻蟲嗪·氯蟲苯甲酰胺40%水分散粒劑 用于防治甘蔗蔗螟,畝用制劑量30~50mL,第2次藥后90d防效在74.49%~86.23%,優(yōu)于單劑防效。移栽時和第1次培土?xí)r各用藥1次,可藥肥混合施用,對作物安全。
3.7 丁氟螨酯20%懸浮劑 屬新型?;译骖悮Ⅱ齽乐胃探廴︱?,1000~2500倍液防效達95%以上,持效期長達40d;速效性好,優(yōu)于螺螨酯240g/L懸浮劑4000倍液的防效。未發(fā)現(xiàn)對柑桔葉片和果實產(chǎn)生藥害,對天敵安全,不受溫度影響,是花前低溫時期理想藥劑,推薦劑量為80~lOOmg/kg,制劑稀釋倍數(shù)2000~2500倍液。
3.8 喹螨醚18%懸浮劑 用于防治茶葉紅蜘蛛,在75~150g(a.i.)/hm2用量下,藥后14d防效在96.8%~99.6%之間,表現(xiàn)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對茶小綠葉蟬等害蟲有兼治作用,其速效性、持效性均較好,對茶樹生長無不良影響,推薦使用劑量為100~150g(a.i.)/hm2,在茶葉紅蜘蛛發(fā)生高峰期防治效果最好,宜在上午露水干后用藥,用藥部位在茶樹蓬面及兩側(cè)葉的正反面,該藥持效期在21d以上。
3.9 噻蟲嗪·氯蟲苯甲酰胺300g/L懸浮劑 用于防治甘蔗蔗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畝制劑使用量在30~50mL,需施藥2次,末次用藥后90d的枯心防效在83.07%~87.47%之間,對甘蔗生長安全,施用方法為在移栽和第1次培土?xí)r各施藥1次。
3.10 乙螨唑20%懸浮劑 用于防治柑桔全爪螨,制劑6000~8000倍稀釋液時的防效達90%以上,且具較好的速效性和較長的持效期,對柑桔及天敵安全。乙螨唑?qū)β?、幼若螨高效,但對成螨無效,宜在害螨發(fā)生初期使用,害螨危害嚴重時與其它殺螨劑混合使用。
3.11 蟲螨腈240克/升懸浮劑 用于防治梨樹梨木虱,試驗濃度120~180mg/kg下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與較長的持效期。產(chǎn)品速效性較差,藥后5d防效在60%~75%之間,不如對照藥劑吡蟲啉等,藥后10d防效均在90%以上,對作物和天敵安全。
3.12 吡蟲啉600克/升懸浮種衣劑 用于拌種防治玉米金針蟲,試驗劑量在240~360g/100kg種子條件下的防效在92.22%~98.91%之間,適宜施藥時期為玉米播種前1d按處理劑量進行人工拌種,對玉米安全。
3.13 球孢白僵茵100億孢子/毫升油懸浮劑 用于防治草原蝗蟲,制劑量分別為2250、2625、3000mL/hm2時,用3WF-600J型背負式靜電噴霧噴粉機進行噴霧處理,藥后14d內(nèi)的最高防效在67.58%~82.10%之間,防治適期為蝗蝻期。
4 新劑型產(chǎn)品
4.1 噻蟲嗪350克/升種子處理懸浮劑 用于種子處理防治水稻薊馬,田間試驗采取了3種方式:包衣后浸種催芽處理、浸種后包衣處理后催芽、浸種處理后催芽。該藥劑的3種施藥方式均可以有效的防治水稻薊馬,30d后的防治效果均在70%~8O%之間,其中浸催(浸種后再催芽、播種)方式處理的防治效果略低。
4.2 氯蟲苯甲酰胺0.4%顆粒劑 產(chǎn)品采用毒土法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和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優(yōu)良、速效性好、持效期長。在30~42g(a.i.)/hm2條件下防治稻縱卷葉螟31d效果在91.2%~95.3%之間,防治二化螟40d防效在91.7%~97.6%之間,建議于水稻分蘗中前期用藥,稻縱卷葉螟成蟲高峰期前5~6d或二化螟成蟲高峰期前6d左右用藥,推薦用量為30~42g(a.i.)/hm2,畝拌沙土5kg,均勻撒施。施藥時確保田面水層深3~5cm,保水7~8d,對作物安全,無藥害。
田間藥效是農(nóng)藥登記的基礎(chǔ),以上介紹的殺蟲劑新產(chǎn)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未來殺蟲劑產(chǎn)品的發(fā)展方向。此次交流討論的田間試驗殺蟲劑新產(chǎn)品,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一是針對難防靶標(biāo)開發(fā)。新有效成分產(chǎn)品和擴大使用范圍產(chǎn)品的防治對象主要針對農(nóng)業(yè)上較難防治的害蟲。比如防治稻縱卷葉螟的產(chǎn)品有:四氯蟲酰胺、氟蟲雙酰胺·噻蟲啉、氟蟲雙酰胺·甲維鹽、溴氰蟲酰胺等;防治蔗螟、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的產(chǎn)品有:噻蟲嗪·氯蟲苯甲酰胺、吡蟲啉等;防治稻飛虱、粉虱、薊馬等刺吸式害蟲的產(chǎn)品有:環(huán)氧蟲啶、耳霉菌素、呋蟲胺等;防治草原毛蟲等草原害蟲的產(chǎn)品有:瑞香狼毒素·蘇云金桿菌、球孢白僵菌。二是防治效果普遍較好。交流評價的新農(nóng)藥產(chǎn)品的田間防治效果基本上都優(yōu)于對照藥劑或與對照藥劑防效相當(dāng)。三是新有效成分多為國內(nèi)首創(chuàng)。新有效成分中四氯蟲酰胺、耳霉菌素、嘧螨胺、環(huán)氧蟲啶、乙唑螨腈、螺枯威等都為國內(nèi)企業(yè)首次申請?zhí)镩g試驗,占到新有效成分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表明我國的農(nóng)藥研發(fā)水平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四是生物農(nóng)藥得到重視。耳霉菌素、螺枯威、瑞香狼毒素·蘇云金桿菌、球孢白僵菌等均是我國開發(fā)的新生物農(nóng)藥品種,并在田間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顯示生物農(nóng)藥越來越得到企業(yè)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