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飛駿
只要是中國人,都對“站穩(wěn)立場”這個詞不陌生。
什么是“立場”?
當年的一則“最高指示”就是“立場”的高度概括:“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河南某局長呵斥記者:“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群眾說話?”則顯示“站穩(wěn)立場”仍是中國官場的政治主旋律。
“立場”的本質就是“認清形勢站好隊”,認勢不認人,永遠站在勢力較大的一邊。
“立場”包括以下幾層意思。
一是兩個團隊發(fā)生利害爭執(zhí),你得認清形勢“站好隊”,如果判斷錯誤“站錯隊”就要付出很大代價。二是你得無條件服從本團隊領隊的指令。三是你得無條件維護本團隊的利益,跟著團隊隨波逐流。四是你得無條件為本團隊成員“護短”,不可對外認錯,就算要處理也只能用“內部紀律”。五是只要屬本團隊“認為”的競爭對手,無論是真實的還是“假想敵”,你就得遵從“壞人推論”,對方干的事縱好也壞,對方團隊也“沒一個好人”。
“立場”的思想行為邏輯屬典型的“幫派思維”。
什么是“是非”?
和“立場”相比,“是非”的內涵就要簡單得多。只看你的所言所行是有道還是無道?是“務實”還是“做假”?是維護還是傷害了社會公德和公眾利益?是否傷及無辜?是推進還是阻礙了國家民族的文明進步?
一切都是就事論事,不管你來自何門何派,也不管你先前做了多少好事或壞事,答案只有一個,不存在雙重標準。
強奸搶劫可恨!美國人、日本人在中國強奸搶劫可恨;中國人跑美國、日本強奸搶劫一樣可恨!無惡不作的流氓混混強奸搶劫罪不容誅;為國家人民立下大功的英雄強奸搶劫一樣不能將功抵過!大學不能賣文憑,專家教授不能站在權威位置上說昏話,教師不能發(fā)職業(yè)財……這是必須遵從的“職業(yè)道德”,而不是你的“公民自由”,更不能從“改革開放”上找借口。
一加一就是等于二!不管你是男女“相加”有可能孕出一胎或者雙胞胎,它的正確答案就是等于二!
“樹上9只鳥打死1只鳥還剩幾只鳥?”正確答案自然是“8只鳥”,而不是殘害兒童心智的“腦筋急轉彎”里的答案“0只鳥”。
“0只鳥”是只有中國才特有的答案。所以特色中國出不了諾貝爾科學獎!
傳統(tǒng)中國曾經是一個講“是非”的民族。我爺爺曾經講過本地熊氏家族在上世紀30年代曾活埋了四個人,原因是我族和仇家發(fā)生械斗,那四個后生倚仗熊氏在當?shù)氐拇笞宓匚?,居然沖上去對仇家的大姑娘動手,脫下了對方的上衣。這等傷天害理之舉不用仇家上告,本族人就義憤填膺把四人活埋了。這或許是熊氏家族能成為當?shù)赝迩议L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民族放逐了“是非”,轉而向“立場”投誠了。
記得上初中時,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把蔣介石寫得簡直“不是人”,凡是和蔣沾邊的事都不是好事。蔣這人是干過不少壞事,歷史教科書抨擊他犯下的罪行很有必要。但就算是十惡不赦的流氓惡棍一生有時也會干幾件好事,蔣也一樣。比如蔣介石在位時努力推行的“新生活運動”,被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不惜用大量的篇幅來抨擊丑化“新生活運動”,把它當成蔣的一大罪行。
大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一直被要求“站穩(wěn)立場”和“立場鮮明”,卻很少被要求“分清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關心的只是“別站錯隊”和“站穩(wěn)立場”。直到互聯(lián)網手機普及、信息現(xiàn)代化的今天,我們的官員依舊在“你是為黨說話還是為群眾說話?”的“幫派思維”里轉圈……
只有“立場”沒有“是非”,必然泯滅“公道”“正義”和“良知”!
一個沒有“公道”和“良知”的民族是絕對沒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