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智
許多年前,流行一句話: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F在時移勢遷,這句話提得不再頻繁。但“官二代”、“富二代”的字眼卻頻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為令人艷羨的一類人。難道有個好爸爸真的很重要?
當今社會仍然不乏白手起家的人,那位遠涉重洋而來的胡潤甚至編出了《胡潤白手起家女富豪榜》,據說前20名中有11名都是中國人。可是她們付的艱辛與代價也比那些家世顯赫的人要多得多。但是在中國,甚至在全世界,有個了不起的父母仍然是促成你成功的一大助力。比如,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他的母親是IBM董事,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8歲時他的國會議員父親帶他去參觀紐約交易所,而且是由“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如果說蓋茨和巴菲特的父母只是他們能取得成功的第一塊基石,那么在中國,升學、找工作、升遷中,好爸爸的優(yōu)勢則更加地明顯。
公務員考試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怎樣才能加大中選幾率?那就是要有個好爸爸。高官的后代更容易獲得權力,在中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F在,更有一些極端的事例出現:
本來要到一年后才畢業(yè)的在校大學生,竟然已經被安排進了家鄉(xiāng)的湖南省冷水江市財政局工資統(tǒng)發(fā)中心工作,享受事業(yè)編制。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長曹長清就是這樣為還在大學校園的兒子曹博文找到了工作,而且據說是名正言順的,因為市政府應該照顧各級政府單位一把手親屬子女的工作。
在江蘇省南京市,一家事業(yè)單位招聘4人,就有3人是“官二代”。而且據報道,這次招聘是一次徹頭徹尾的“了無痕跡”的招聘,沒有任何公告、公示,人力資源保障局副局長甚至公開承認這是一次針對勞動系統(tǒng)內部的招聘。參加招聘的都是局里領導干部的子女或在職人員,被招錄的4人中,有3個局領導的子女。
對于每年數以萬計的大學生來說,父母、親戚仍然是找工作的法寶。同樣履歷的學生,因為父母親戚的不同,找到的工作差距巨大。中國求職學第一人何竟源老師向中國的千萬大學生直白地指出:如果你沒有一個富爸爸,就得找一個好工作??墒菃栴}是,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爸爸,要找到一個好工作何其困難。公務員在中國是好工作,上述的例子或多或少可以告訴我們好爸爸在成為一個公務員時的重要性。
簡單地來說,好爸爸或者可以帶給你人脈,或者可以帶給你背景,或者可以帶給你資源,或者可以帶給你金錢,或者可以帶給你智慧。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使你衣食無憂,甚至于輕輕松松就能獲得別人需要用畢生所追求的生活質量。
是的,我們現在知道了,好爸爸是一種難得的資源,可以使我們在社會上有一個高的起點,為事業(yè)提供幫助。
對于很多大學畢業(yè)生來說,沒有好爸爸,有個好親戚或是父母的好朋友,一樣也對找到好工作有莫大幫助。再推廣開來,那些親人好友代表的是一種可資利用幫助的關系網。因此,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好爸爸代表的是一種良好的人脈。
好的人脈對于在社會上生存十分重要。在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認識誰?!比撕腿说母偁幈举|上是與一個人所能調動的所有社會資源的競爭,父母也好、朋友也好,本質上都一樣,都是你取得成功,在競爭中占優(yōu)勢的一個砝碼。所以千萬別鄙視關系,它是成功的基礎。
要說到人脈,中國人永遠沒有西方人那么坦蕩。雖然中國人更熱衷于搞關系,但是在臺面上,一般人對于講人情還是羞答答的不愿提起,至于因為人情而給予方便的“走后門”的事情,更是不能公開承認。雖然對于很多事情的“走后門”情況大家都心知肚明。
相比之下,西方人坦白得多,直接得多。他們出席雞尾酒會的很大一部分目的就是結交朋友,拓展人脈。因此西方人在雞尾酒會或婚宴場合,在出發(fā)前,都會先吃點東西,并提早到現場。因為那是他們認識更多陌生人的機會??墒牵鄬Φ?,華人卻不是太注意在這種場合拓展人脈,他們大都有些害羞,不但會遲到,還盡力找認識的人交談,甚至好朋友約好坐一桌,以免碰到陌生人。因此,盡管許多機會就在身邊,但人們總是平白地讓它流失了。
這并不代表中國人不注重人脈,而只是文化差異,中國人經營人脈的方法不一樣而已。要是科學一點來說,人脈按其形成的過程可分為:血緣人脈、地緣人脈、學緣人脈、事緣人脈、客緣人脈、隨緣人脈。西方人在雞尾酒會上結識的大多屬于隨緣人脈,但對于中國人來說,他們更看重血緣人脈、地緣人脈、學緣人脈。
血緣人脈就是親屬關系,中國人將它發(fā)展到極致,就是人們常常批判的“裙帶關系”,雖然這種關系從古代就常被人詬病,但不可否認,就算是今天,也仍然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地緣人脈也就是利用地理優(yōu)勢來拉近與對方的距離,套上關系。也就是我們今天還覺得親切的“同鄉(xiāng)”。因為在同一塊土地上生長,語言相同、風俗相同,因而倍感親切,很容易獲得對方認同。在大學校園里、在大城市里,同鄉(xiāng)都是拓展人脈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古代有個詞叫做“同年”,是指科舉時同榜錄取的人。鄉(xiāng)試、會試時同榜錄取而加以結交,拉好關系,是為以后在官場上互相照應。其實在今天,它大概就可以稱為學脈關系,大家是同學,自然會彼此有些認識,有些感情在里面。在大學里,還可以拓展到同一大學的師兄、師弟、師姐、師妹們。畢業(yè)于同一學校,住過同樣的大學,自然有親切感在里面,遇到事情自然比陌生人會多給予一些幫助。
在社會上工作以后,因為工作或生活的關系,還是會繼續(xù)認識一些朋友,隨時可以拓展人脈。朋友越多,自然信息越豐富,對自己的事業(yè)幫助也會越大。有些畢業(yè)生會因為師兄師姐的幫助找到工作,這就是人脈發(fā)揮的巨大作用。
血緣、地脈、學脈至少是今天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人脈網,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套積累人脈的方式,但是這其中還是有很多方法需要注意。有些人有著地脈、學脈關系卻不去交往,因此也就沒多少人脈。所以,如何有效地提升人脈競爭力,是一個重要問題,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也許,有些人的做法可以給我們某些啟示。
日月光半導體公司總經理劉英武當初在美國IBM時,為了爭取與老板碰面的機會,每天都觀察老板上洗手間的時間,自己選擇在那時去上洗手間,增加互動。這樣不僅可以讓老板多了解自己,而且對自己有了好印象,也有利于在公司內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和升遷機會。
對于許多普通白領來說,可能不太愿意和公司老板多接觸,總覺得老板高高在上,離自己很遠。其實,拓展人脈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具備自信與溝通能力。曾經有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高薪收入者在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方面都特別有優(yōu)勢。有位高薪人士在受訪時說,凡與其共過事的同事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十分細致入微的人物,而這種細致正是體現在他能妥善處理與每一位同事的關系。
拓展人脈是為了對自己有所裨益,但有時候太過功利化也不好。有些人在經營自己的人際關系時,總是以利益為導向,如果有求于對方,便拼命討好別人,而一時似乎不會給自己帶來利益的人,就不把他們放在心上。其實很多人脈是在一種偶然條件下起作用的,因為未來不可預期,在不確定的某個時間里,你可能就會用得上他,或者他會給你帶來一個成功的機會。
所以,拓展人脈的時候不用目的性太強。只要對方為人不錯,都有值得交往的必要。而那些雖然對工作有幫助,但眾所周知,人品不佳的人則需要有清醒的認識,這種人只能短暫結交,不能發(fā)展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