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世界》采訪報道
西沙飛魚郡郡主的海藍之夢
《海洋世界》采訪報道
陳慧從小生活在軍營,受其父親的影響,一直向往著西沙。在父親的描述中西沙美極了,清澈的海水,滿天的飛鳥,沖擊巖石的海浪和來不及逃走的虎斑貝……
1998年第一次上島的她就被西沙的美麗和寧靜深深吸引。那里晴空萬里,公路貫穿,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海面靜如止水,海水能見度30~40米,在海面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下的珊瑚和顏色鮮艷的熱帶魚,晚上坐在碼頭邊吹著微微的海風,看著滿天的繁星,傾聽波濤拍岸,還有退潮時趕海抓魚撿螺的快樂……當時島上還沒手機信號,打電話非常困難,幾乎與外界隔絕,但是,島上的環(huán)境卻極其美麗,漁民也非常熱情,雖素不相識,卻大方地將遠到的客人請到家中隨便用餐,娓娓地向客人講述西沙的故事。這些與深圳的繁華和喧囂是個極大的反差,對于厭倦了都市生活的人來說,這里就是天堂、避難所、桃花島。自此她結下了深深的西沙情結。
西沙飛魚郡休閑會所
美麗西沙鑄就陳慧的海藍之夢
未到西沙之前對西沙的艱苦是有所耳聞的:高溫、高濕、高鹽,沒有電話,沒有空調,沒有車子,沒有淡水等等。然而,這些都不能影響她對西沙的迷戀,只要有時間她就往西沙跑,老的瓊沙輪船員都知道,除了上島工作的人員外,她是上下島最多的一個女人。
2003年的一次行程受天氣影響陳慧被滯留在了島上,這一待就是一個月。因為島上沒有對外的經營場所,每天除了吃飯、打牌、遛島和到海邊看海之外,就只能回到招待所發(fā)呆了。單調的生活使她萌發(fā)了開家咖啡書屋的念頭,想到如果在島上有個小小的書屋不僅能讓島上島下的人有個交流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平臺,還可以豐富島上軍民的生活。
2007年夏,在西沙工委的支持下,陳慧上島進行了考察,并于2008年2月在永興島上開了一家名為“西沙飛魚郡休閑會所”的咖啡茶藝館,因為它在祖國的最南端因此稱為:中國最南端,的休閑驛站。為了打造一個有西沙特色的場所,店里的裝修使用了很多西沙特有的貝殼做裝飾,桌子下面還鋪上了細細的海沙和她在海邊撿拾回來的貝殼、珊瑚。她努力挖掘本土特色,希望讓上島的人們知道西沙也是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她的辦館理念是“取之西沙,用之西沙”,要把西沙所得回報給她摯愛的西沙。
然而,到西沙玩玩可以,要在島上開展工作還做生意,那真是太難了!小到牙簽、釘子,大到設施設備都要一件一件地從海南經幾度轉運才能到島上。那時,因為西沙的神秘不被外人所知,對西沙了解的人不多,她幾乎招不到服務員,因此,她既是老板,又是服務員,事無巨細都要自己干,她說:“西沙不是個有錢就能解決問題的地方,很多時候有錢在這里沒用。我的員工都是多能的,既是服務員、搬運工,又是潔凈阿姨,實在忙不過來時還是廚房師傅呢……”陳慧的心臟不好,做過手術,需要長期服藥不能間斷,有一次在島上因天氣不好,船不能按時靠島,她帶去的藥吃完四五天了還不知道船什么時候會來,情況很是危險,后來在工委的幫助下才坐救助飛機取藥脫離了險境。
店開了,在島上居住的時間就多了,平日里也會在島上轉轉,細心的她發(fā)現,島上的環(huán)境因為近些年上島的人增多而有了一些變化。廢棄的物品增多;垃圾得不到有效處理;珊瑚大面積死亡;海龜和熱帶魚的消失;海產品的減少等等。為了能減少一些垃圾廢棄物,陳慧的店里很少使用的一次性餐具,然而,陶瓷和玻璃的餐具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壞損,這使她的經營成本增加很多。還有她倡導的瓶裝啤酒改易拉罐啤酒的做法也遇到困難,因為,一大瓶和一小聽價格是一樣的,相比起來肯定是大瓶實慧,這樣來消費的人自然就少了。盡管成本加大,生意不好,因為環(huán)保的理念,陳慧還是堅持下來了。空閑時,她還帶動店里的員工經常去清理路邊和海灘的垃圾;去和漁民宣傳法螺不要抓,海龜不能抓,珊瑚不能挖;為保住即將被海水淹死的樹苗,恢復西沙洲的綠色生態(tài),陳慧和志愿者冒著小船被浪打翻的危險去西沙洲考察,并自出資金組織漁民頂著酷暑筑壩固堤……
志愿者在西沙清理海邊垃圾
陳慧在紅樹林保護基地
2009年3月,在西沙工委的支持下,她發(fā)起并成立了海南省海洋環(huán)保協(xié)會。協(xié)會成立后由于交通不便難以開展活動,籌集經費遇到困難,協(xié)會幾乎沒有經費來源,陳慧只有自己出錢來維持協(xié)會工作,然而,最痛苦的不是出錢出力的問題,而是不被理解和缺乏支持,有些人說她是打著環(huán)保的旗幟搞旅游,想達到謀利的目的……
協(xié)會至今成立4年來,開展大小活動近40次,捐款捐物約計30萬元,投入保護基地和各項建設經費達50萬余元,提出環(huán)保倡議13份。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是個不愛求人的人,然而,為了環(huán)保工作,她硬是放下面子東奔西跑,到處游說。搞環(huán)保這些年,陳慧感到心力交瘁,也有些灰心,幾次想放棄,可是,支持她的朋友都鼓勵她堅持下去,不要退縮。她說:“每當我心灰氣餒時,總能被感動;支持我的人很多都是平實的普通人,他們和我一樣都在為環(huán)保的工作努力著,奔忙著。我不是孤獨的,環(huán)保是件好事,能造福子孫,為了心中的那片藍我會執(zhí)著下去。”
▲廢瓶改罐
西沙天氣熱,島民都喜歡喝啤酒,久而久之,玻璃啤酒瓶就堆積了很多很多,因無法回收處理而成為垃圾廢棄物。陳慧發(fā)現這個問題后率先選用易于打包運輸的易拉罐啤酒,并多方宣傳,向西沙工委、部隊提出倡議,希望大家能共同開展“棄瓶改罐”活動。經過努力,西沙工委下文不允許帶瓶裝啤酒上島,并免費運輸使用壓縮后的易拉罐下島,真正做到從源頭制止?,F在,島上基本杜絕瓶裝啤酒,這一改變使島上的玻璃廢棄物大大減少。
▲筑堤固沙:
西沙洲距離永興島約10海里,是海南省海洋環(huán)保協(xié)會的生態(tài)恢復與發(fā)展示范基地,整個島沒有一棵樹,是個沙島,完全暴曬在烈日下。為了西沙能多一片綠洲,工委在島上種了些馬尾松,因為西沙洲的海平面極低,漲潮時海水就把樹苗淹沒了,大多數樹苗都被淹死。專家建議,建個堤壩防止海水進來,樹苗才有存活的希望。然而,要在一個沒有任何輔助設施的荒島上搞建筑談何容易啊!經過一番調研,陳慧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用編織袋將附近小島漁民廢棄的螺殼裝進袋里,再一個一個壘起來形同一個堤,這樣就能擋住漲潮的海水了。
▲西沙洲海洋島嶼生態(tài)恢復與發(fā)展示范基地
▲西沙海龜自然保護與放養(yǎng)區(qū)
▲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基地
▲文昌定大海龜保護基地
▲南沙美濟礁玳瑁保護區(qū)(籌建中)
▲三沙硨磲貝保護區(qū)(籌建中)
(責編:思源)
陳慧在紅樹林保護基地
陳慧給環(huán)保紀念碑回填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