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都離不開學生閱讀的實踐活動。本文就如何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掌握運用文字的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閱讀能力,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筆者借本刊一角淺談自己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閱讀 反思 興趣 習慣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076-01
語文的閱讀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明確規(guī)定:“小學生的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币虼?,以課內(nèi)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以精讀帶泛讀,把課堂教學同課外閱讀緊密結合起來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的必由之路。一個人是否有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是決定把握信息與否的關鍵。據(jù)調查結果顯示現(xiàn)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令人堪憂。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有很多主客觀的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1.閱讀時間少。在我所帶的幾個班里的學生呈兩極分化狀態(tài)。差生,學業(yè)跟不上,連正常的學習任務都無法完成,更談不上課外閱讀了。好生,老師、家長都寄予厚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yè)和習題,根本就擠不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2.閱讀氛圍差。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環(huán)境差、校園文化建設薄弱。3.語文教師自身的精力不足于承擔起輔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每天疲于應付份內(nèi)的教學任務,較少要求學生課外閱讀或有布置沒有落實。4.家長不支持。學生家長受自身認識的制約,對孩子的課外閱讀持放任態(tài)度,甚至視課外書籍為閑書,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做些習題,背背單詞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有的家長無奈何于老師的強烈要求才會讓孩子看書,但難以堅持,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5.學生不重視。不少學生貪玩,自我約束能力差,視課外閱讀為負擔。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反思與對策
激發(fā)閱讀興趣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閱讀是一種獨立自主受主體潛意識驅使的腦力活動。在小學階段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絕非一日之功,這就要求教師:一要以身示范,與生同讀,創(chuàng)設生動的閱讀情境,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二要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學校與家庭相結合,課外閱讀的主要陣地是家庭,但在家庭生活中,電視、電腦、游戲占據(jù)了孩子大量的課余時間,書本對孩子沒有吸引力。三要培養(yǎng)閱讀能力就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如果能夠角色換位,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不但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而且還要注意因材施教,選材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先易后難。不僅如此教師還得教授學生各種閱讀技巧,鼓勵他們參加各種讀后的反饋活動。
三、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習慣
小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和基本閱讀能力的形成,除了得法于課內(nèi),更得益于課外。因此,只有樹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由封閉型走向開放型才能使小學生的閱讀量得以大大豐富和擴展,閱讀能力得以充分鍛煉和提高,從而形成終身受益的良好的閱讀習慣。筆者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努力并建議:1.在小學階段,推薦學生的課外閱讀理應以兒童文學為主,因為它的讀者對象的定位較為明確,在表達內(nèi)容和技巧上,也比較符合兒童的閱讀口味,也能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 2.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選擇或推薦讀物,如關于動、植物、神秘玄奧的宇宙或益智動腦的百科知識通常作為首推,讓他們通過看自己喜愛的書愛上閱讀。3.結合語文課本,推薦膾炙人口的人物傳記,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科普知識等書籍,從小培養(yǎng)他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良好的道德品質。4.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做到邊讀邊思考,教學生寫讀后感,及時寫下自己與文本的交流心得。5.開展讀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揮榜樣作用,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傳遞正能量。6.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故事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地介紹自己的課外閱讀所得,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和成功的喜悅,促使他們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四、閱讀課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教學有章,教無定法?!耙宰x為本,由讀生疑,由讀求悟,由讀生情”, 徐世英先生的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的優(yōu)勢充分體現(xiàn)了出來了。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我通常以此作為訓練學生閱讀的指導思想。為什么這種讀書法能夠奏效呢?因為學生通過自己讀、分組讀、齊讀、扮演角色讀等多種形式,能做到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表演故事,編寫文章后續(xù),談讀后感想、評同學作品等多種形式的訓練活動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智慧、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也讓教師從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中掙脫出來去接觸更新的教學理念。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發(fā)揮他們的個性,形成開放性思維,積累語言知識等都有很大的作用。也改變了過去老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的一言堂,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變學生“厭學”為“愿學”,“樂學”。
五、結束語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的訓練,要合理地安排閱讀的時間和內(nèi)容,通過“由讀求悟,由讀生情”來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從教學的方方面面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閱讀水平、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高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章永生 教育心理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安恩平 閱讀教學中的探究與實踐[J].教師教育科研2006 0521
[3]劉輝 營造書香校園喚醒閱讀興趣[N].鄂爾多斯日報2007
作者簡介:
劉瑞容, 1963年4月出生, 性別:女,專業(yè)技術職稱:小學高級,研究方向: 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