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國家用以傳播公共文化的重要載體——美術博物館,在收藏民族優(yōu)秀美術作品、提高社會大眾的審美能力以及文化素養(yǎng)上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建設美麗中國的總原則下,美術博物館正承擔著前所未有的使命為文化建設加薪添柴,本文通過對美術博物館的收藏與研究功能分析,試圖為美術博物館發(fā)揮更大的效用做出有益探索。
關鍵詞:美術博物館;收藏;研究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在國家、政府的倡導下,美術博物館迎來了新的發(fā)展高峰期。各地相繼出現美術博物館豐富著當地人們業(yè)余時間的文化活動同時,也通過對大量優(yōu)秀作品的展示,如《父親》、《開國大典》等。使人們對藝術作品過程全面了解你當時社會背景以及促進觀賞者審美欣賞能力以及價值取向上有了更深層次的發(fā)展發(fā)揮著積極作用,這對于全面推進中國夢建設、傳遞社會正能量,提高文化的現代化建設以及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傳承有著不可忽視的普及作用。在美的享受下,美術博物館對當代人疲憊心靈進行有效緩解以及凈化,是建構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1美術博物館的收藏功能研究
1.1美術博物館的收藏內容研究
館藏工作是美術博物館的基本工作內容以及運營基礎,通過相關數據的研究以及文獻參考,筆者對當今美術博物館的收藏內容以及收藏意義進行了以下總結:1)對歷史上知名藝術作品的收錄。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其中不乏創(chuàng)作水平精湛,藝術成就以及教育意義深刻的藝術作品。而這些難得一見的藝術殿堂中的奇葩,是美術博物館重點的收錄對象。通過對現今圖書館館藏內容的研究,就過表明歷史悠久、年代各異、界內認可度高的名家作品絕大部分由成立時間相對較長的大型美術館收藏,其中尤以中國美術館為代表,館內收藏了大量中國歷史上的精品,可謂“集大成者”的代表,在中國美術館內都能找到真跡。而成立時間短、規(guī)模限制、資金技術水平上受到局限的中小規(guī)模美術圖書館的重要特色便是對當地歷史上藝術作品的展示,這些分布零散、形式多樣的美術作品成為了中小美術作品的“鎮(zhèn)館之寶”。2)對現代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館藏。美術館的館藏工作中,現當代文學家的藝術作品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美術博物館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積極組織行業(yè)內部權威人士通過對界內知名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品進行嚴格的評審,收藏今人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價值出眾的代表作,也是豐富館內收藏的重要手段。
1.2美術博物館收藏的作用研究
無論是對我國歷史上藝術成就高、影響力大的藝術作品收藏還是對域內一定歷史時間段內具有本土特色的代表作品收藏甚至是對現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者們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有效收藏,對于美術博物館以及服務對象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擁有必要的收藏作品是美術博物館得以正常運作的必要保證。沒有足夠數量保證的美術博物館是無法掛牌成立以及滿足社會硬性需求的基礎的。其次必要的藝術作品收藏是對國家以及地區(qū)有限藝術資源無法集中管理的有效場所。優(yōu)秀藝術作品不像現金流水化成產的技術作業(yè),可以隨時、隨地、不限規(guī)模的生產,其本身產生就具有稀有性以及可遇不可求的特點,倘使分散在民間進行保存或者對其置若罔聞,美術作品很容易在歷史的變遷中流失,因此必須進行集中、權威的收藏,確保高質量的藝術作品不因各種不可知因素對其進行破壞。最后,對藝術作品的館藏是為社會大眾提供感知藝術魅力的重要平臺。藝術作品在藝術家手中以及個別私人收藏者的收藏下,無法對社會普通大眾進行及時開放,這就導致普通平民難以感受到我國源遠流長、多如繁星的眾多藝術代表作,其文化藝術修養(yǎng)以及必要的民族自豪感會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
2美術博物館研究功能的分析
學術研究功能是美術博物館更深層的職能之一,在傳統(tǒng)的運營過程中,學者與實際管理者對其并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定期的對外展覽以及做出必要的宣傳一直是美術博物館對社會例行的“公事”,深層次的全面發(fā)掘圖書館作用并沒有出現實質性的踐行。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以及信息技術的全面到來,對圖書館研究功能的重視與探索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對美術博物館研究功能的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文化含量的優(yōu)勢使得學術研究頻繁的開展。美術博物館由于對歷史時期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了集中的展示,這位相關學者對特殊時期藝術作品形式以及文化大家在不同年齡段的創(chuàng)作風格進行全面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實物參考。因此,針對博物館進行各種各樣的學術研究已經成為學界的必要選擇之一,各個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聚集在一起,對諸如《清明上河圖》、《女史箴圖》等經典作品進行作品選材、畫作構思、作品內涵深層解讀以及作品具體位置的擺設所傳遞出的相關信息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對于提高學界理論成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2)美術博物館通過與相關學術研究人員、學術研究組織的積極互動,能夠對館內藏品的價值進行更加精準的學術評估,從而提高本館的地位與影響。美術博物館可以組織相關學者以及研究組織對該館定期向社會開放的展覽專題進行研究,從而對本次展覽的價值進行準確、全面的評價,在時效性、目的性很強的研究指向下最大程度的向公眾展示出本次活動的學術價值以及現實價值;通過邀請權威人士對美術博物館內的藏品進行專題研究,對館內數目繁多、種類多樣的藏品進行專題研究,探究出館藏藝術品的深層價值,提高本館在業(yè)界的地位以及為展出奠定堅定地理論、學術支持;邀請相關學界權威長期進駐在本館內進行長期獨立的研究,并與此同時,定期的對社會大眾開展必要的學術講座。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拉近學者與普通大眾的距離,更能夠使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靈感,為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更能夠加深社會大眾對美術博物館的認知程度,提高普通群眾對走近美術博物館、感受美術博物館魅力的好奇心與主動性,從而提高美術博物館在社會的影響力做出必要的前期準備工作,實現學者、美術博物館、社會大眾三方共同受益的良好、互動模式,為提高全社會的藝術修養(yǎng)以及現代化、文明化社會的建構做出積極而有益的嘗試與探索,這對于提升本地區(qū)的文化總體實力以及競爭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3結語
美術館自身深厚的文化積淀與底蘊使其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承擔者對優(yōu)秀藝術作品集中收藏以及進行公共傳播,提高社會大眾對我國源遠流長、百花競艷藝術殿堂中各類思想價值以及藝術價值十分崇高作品的感知度,從而有效提高大眾的審美能力與水平,進而對美麗中國建設總方針下,公民文化權益的順利實現提供必要的平臺保障。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主管文化以及對美術館進行實際管理的工作者們必須完善圖書館管理方式,在不斷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以及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基礎上,為美術博物館發(fā)揮更大作用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總結,為美麗中國夢的實現積極貢獻出自己力量。
參考文獻:
[1] 嚴海晏.美術博物館與高校藝術素養(yǎng)教育[J].大學教育,2013(05):156-157.
[2] 陶學鋒,賴小科.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群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J].政策瞭望,2013(02):165-166.
[3] 梁熴.析新形勢下美術博物館的文化傳播[J].藝術科技,2012(06):364-365.
[4] 梁熴.論美術博物館的藝術教育[J].藝術科技,2012(05):165-166.
[5] 梁熄.關于美術博物館與大眾美術教育的思考[J].大眾文藝:學術,2012(2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