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說明:
《保路風潮一辛亥革命在四川》由研究四川保路運動史的權威學者鮮于浩撰寫。以通俗流暢的語言,圍繞20世紀初四川經(jīng)濟社會狀況和川漢鐵路籌建始末,闡述了保路運動的思想基礎、群眾基礎和組織基礎;以“破約保路”宗旨提出的依據(jù)及其實施為重要線索,再現(xiàn)了保路同志會掀起保路風潮、各界民眾積極參加保路運動、保路同志軍發(fā)動武裝斗爭以及四川各地反正獨立的歷史畫面,揭示了四川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導火線的內(nèi)在原因。在借鑒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書對四川省立憲派與革命派的形成及其與其他省革命派、立憲派的區(qū)別做了深入探討,對川漢鐵路的籌建及川漢鐵路公司的性質(zhì)進行了認真梳理與研究,從官、商、民三者互動的角度對晚清督川重臣、川路特別股東會、四川保路同志會之間的關系做了進一步剖析,使讀者能夠全面、清晰地了解四川保路運動的歷史真相、它在辛亥革命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歷史意義。
作者簡介:
鮮于浩,男,教授,歷史學碩士、博士生導師。曾留學法國巴黎高師一年。曾任人文學院副院長、院長,現(xiàn)為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人文學院學位分委會主席、院黨委委員,從事四川保路運動的研究30年,已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術論文發(fā)表,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曾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張雪永,男,1973年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歷史學博士,西南交通大學檔案館館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和主研省部級科研和教改項目多項,出版和發(fā)表專著、教材、論文30余部、篇,曾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
引起中華革命先,30年保路研究出成果
《辛亥革命全景錄》是一套大型歷史紀實圖書,采用史話體形式寫作,共13卷。由人民出版社牽頭,上海、湖北、江西、四川、廣東、江蘇、浙江、湖南、陜西、山西、云南等十余家地方人民出版社共同策劃編輯出版。其中《保路風潮——辛亥革命在四川》分冊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承擔組稿、編輯、出版工作。權威與通俗是該套叢書的突出特色。據(jù)介紹,該套叢書完全面向普通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以生動、新穎為特色,力求可讀性。為此,叢書采用史話體形式,每本均配以大量珍貴圖片,圖文并茂。為保證叢書的權威性,打造品牌,除在全國范圍內(nèi)挑選優(yōu)秀學者為作者外,叢書還將邀請全國著名的學者及相關各省的著名辛亥革命研究專家組成學術指導委員會,為叢書把脈。
以生動的形式講解100年前那段對中國的前途和命運起了重要作用的歷史風云,就保路運動發(fā)動的歷史背景、原因、經(jīng)過、結果、影響等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展現(xiàn)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保路風潮一辛亥革命在四川》一書,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黨人發(fā)動的辛亥革命及其促成的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yōu)楸尘?,就引發(fā)這次革命的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的醞釀直至四川保路同志軍的武裝斗爭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展現(xiàn)了中國革命歷史保路運動爆發(fā)前夕的四川社會狀況,保路運動的思想、組織基礎,保路運動的經(jīng)過,保路同志軍的武裝斗爭以及武昌起義后四川各地的獨立風潮。這一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的統(tǒng)治,而且為武昌起義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當時全國革命形勢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侗B凤L潮一辛亥革命在四川》作為保路運動較權威的文本,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亦有較為強烈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本書的出版有助于反映近年來辛亥革命史尤其是保路運動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必將推動相關領域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同時,也可以向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振奮民族精神,激勵愛國熱情,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
新中國成立后,史學界同仁對四川保路運動史的研究取得了大量進展。
《保路風潮——辛亥革命在四川》的精心撰寫,四川保路運動史研究的權威學者總結多年來在該領域的研究心得,廣泛搜集史料,在借鑒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見解,對四川省立憲派與革命派的形成及其與其他省革命派、立憲派的區(qū)別做了深入探討,尤其是對四川立憲派有別于其他省份立憲派的不同特點論述有理有據(jù);通過對川漢鐵路公司的籌建過程和川路股款的征收宣傳方式的探討,論述保路運動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四川保路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不是偶然的,因為在1911年之前,運動的思想基礎、群眾基礎和組織基礎均已具備,運動的領導集團也基本形成;四川保路運動的“破約保路”宗旨提出的依據(jù),在于四川立憲派人對“四國鐵路借款合同”第十六條的研究;從革命派與立憲派的活動、“合法”組織的“非法”抗爭以及“非法”組織的“合法”抗爭等視角入手,剖析保路運動期間官員、商人、民眾三大社會群體之間的互動,論述保路運動領導集團的性質(zhì)及其組織基礎;王人文、趙爾豐等四川地方政府官員曾經(jīng)同情、支持保路運動,是運動得以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晚清若干重臣均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川漢鐵路的籌建或辛亥四川保路運動,他們的舉措實際上從不同角度將清王朝推向覆滅的境地;等等。作者的上述見解是符合歷史實際的,是合理的。并專門提供反映保路運動的珍貴歷史圖片50余幅,以圖證史,在保證權威性的同時力求可讀性。
作為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建設專家,鮮于浩教授曾參加《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國家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工作,主持了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子課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保路運動”是他治學過程中長期關注的課題?!侗B凤L潮——辛亥革命在四川》是其在總結30年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于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推出的又一保路運動研究領域的學術專著。
為了確?!侗B凤L潮——辛亥革命在四川》項目的高效、順利實施,參照原新聞出版總署和財政部下發(fā)的《國家出版基金管理辦法》,四川人民出版社針對項目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應用于項目實施的全程管理,保證了項目的順利高效完成。同時,進行了相關的廉政制度建設,以制度保證了資金的??顚S?,不挪作他用。此過程所積累的經(jīng)驗,也有益于出版社其他重點項目的實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