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時,弓著腰,勾著手,似小雞啄米,一頓又一頓;害羞時,像抓癢癢,撓撓后腦勺,天真活潑;動怒時,齜著牙,紅著臉,頻頻抓臉。孫悟空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致于不用腦海深想也能搜索出這些經(jīng)典動作。
迄今為止,能把演孫悟空演得如此深入人心的,大抵只有六小齡童。好比你品了一口上等的女兒紅,再去喝其他酒釀,便會覺得索然無味。
李白登上黃鶴樓后,雅興大發(fā),欲賦詩一首,但看了崔顥的詩后,只能發(fā)出“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的感慨。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約莫是這樣的光景,他的孫悟空形象成為他人無法逾越的巔峰。
章氏猴戲第四代繼承人
從北京到武漢,過安檢時,安保看了看六小齡童的身份證,再對照真人,覺得不對勁,“這證件是假的吧,你不是叫六小齡童嗎?”六小齡童笑了笑沒有馬上作答,這個問題,他已經(jīng)回答了無數(shù)遍。
六小齡童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但他的原名章金萊卻鮮為人知。六小齡童這個藝名,不過是其家族寄予厚望的一個縮影罷了。
翻開章家的歷史,從曾祖父“活猴章”(章廷椿)到祖父“賽活猴”(章益生),再到其父“南猴王”(章宗義),“章氏猴戲”在中國已唱響百年、延續(xù)四代,是國內(nèi)外公認的“猴王世家”。
1959年,六小齡童出生于上海,大家所知道的,他是蒙古族后人,祖籍浙江紹興。但大家不知道,他僅僅是家中11個親生兄弟姐妹的其中一員。
父親六齡童起初并沒有打算讓六小齡童繼承衣缽,甚至沒有打算讓他去學(xué)演戲。而童年的六小齡童也并沒有表現(xiàn)出演戲的天賦。他身材纖弱,性格內(nèi)向,時刻不離母親左右,也很少走出家門。
六小齡童初學(xué)猴戲的藝術(shù)啟蒙老師不是父親,而是他早逝的二哥小六齡童。在病危住院期間,二哥只要精神好一點,就會給他講《西游記》的故事。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那充滿神奇的天上人間,把懵懂的六小齡童帶入了一個前所未聞的世界里?!爱?dāng)二哥搜腸刮肚把所知道的《西游記》故事全部告訴我之后,再也講不出新內(nèi)容了,他就每天給我一毛錢,讓弟弟到醫(yī)院拐角去租小人書看?!?/p>
小六齡童在彌留之際,對當(dāng)時僅有七歲的弟弟六小齡童說:“我就要死了?!?/p>
“死是什么意思?”
“死就是你再也見不到我了?!?/p>
“那要怎么樣才能再見到你?”
“如果你演成了孫悟空,你就能見到我了……”
這便是小六齡童的臨終遺言。數(shù)十年后,六小齡童仍然清楚記得哥哥去世的日子是1966年4月13日,而他的生日是4月12日。去世前一天,哥哥還在為他過7歲的生日,第二天卻與之永別了。
作為“南猴王”,章宗義希望自己所喜愛的中國猴戲得到延續(xù)。但是,兒子小六齡童已經(jīng)去世了。有一段時間,他總是把目光久久地放在他第11個兒子——章金萊身上。六小齡童記得自己12歲那年,他跟著被批斗的父親拉木頭去鋸板廠鋸板。在等待的間隙,父親就找個偏僻的地方,一招一式地教他練功。父親還從鋸板廠揀了細木條當(dāng)作金箍棒,手把手地教他舞棒。就在這行進的三輪車上,章家父子開辟了流動的課堂。
成名之后,曾有人問六小齡童,“你的父親教你練功是不是很嚴厲?”“你父親會像很多師傅那樣打徒弟嗎?”在六小齡童眼里,仁慈的“南猴王”是個“外婆師傅”。他笑著解釋:“父親對我很是溺愛。每次拿大頂,說要頂半小時,我剛頂十分鐘,父親看我流汗了,就心疼地說‘好了好了’?!?/p>
其實六小齡童真正學(xué)藝,拜的是上海戲劇學(xué)校的薛德春先生。有一次,不到早晨5點六小齡童就去了人民廣場等師傅教他。在等待的過程中,他突然想起前兩天練的單前撲。此前做這個動作都是在老師保護下做的,這回為什么不自己單獨試試看,難道上臺演戲也要老師保護不成?想到做到,他就開練了,結(jié)果還是功力不夠,用力過猛,頭砸到地上,前額摔出一個很大的口子,當(dāng)即暈倒。
老師來了,看到他頭破血流的樣子,大為吃驚,急忙問明白情況,知道他是為了練功才受的傷,這才長嘆了一口氣,把六小齡童送到了醫(yī)院,縫了8針。他邊指著頭上的紅帽子,邊說:“自此我的腦門中間永遠留下一條傷疤。后來便留了個偏分頭,有時則戴個帽子,有意將傷疤遮住。”
如今,“章氏猴戲”在中國已延續(xù)了四代,猴戲藝術(shù)已成為中國文化藝術(shù)的瑰寶。六小齡童說,猴戲藝術(shù)不單姓章,中國有很多猴戲藝術(shù)大師,流派也多。在影視文化逐漸發(fā)展的今天,最重要的是尊重猴戲藝術(shù),而不要將其看成純娛樂的東西。
十七年演繹一個角色
或許是因為哥哥小六齡童的離世,六小齡童才有機會接過猴戲文化的接力棒,并因此結(jié)緣《西游記》,出演孫悟空。但至今,他說,我情愿哥哥還在,也不演美猴王。一句煽情的話,引來粉絲們落淚無數(shù)。
從1982年到1999年的17年,六小齡童專注于完成電視劇《西游記》的拍攝,因此成為中國影視界第一位被載入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的人。
在多年塑造孫悟空過程中,六小齡童不斷研讀《西游記》原著,并把自己的心得寫成《六小齡童品西游》、《孫悟空讀西游》等書。書中以孫悟空的發(fā)展變化———猴的生物性、神的傳奇性、人的社會性、佛的神圣性為主線,對《西游記》原著逐章品讀,其間融入他長年塑造“美猴王”的經(jīng)歷和感悟,目的是為了普及名著《西游記》,也是為了弘揚“西游文化”。
在接拍《新燕子李三》之前,作為西游文化研究會的副會長,六小齡童有4年沒有拍戲,而是去了100所大學(xué)和200所小學(xué)弘揚西游文化?!耙粋€民族沒有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弘揚是可悲的,有了文化還去踐踏,是可恥的。”
六小齡童說,孫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唐僧師徒西行取經(jīng)最終功德圓滿,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奮斗”。但孫悟空的堅持和奮斗,何嘗不是六小齡童的另一個化身?
成名后的一段時間,六小齡童演過周恩來,演過太上老君,飾過醫(yī)生、父親和記者,但因為其“大師兄”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致于其他演員頻頻笑場,上映后,觀眾對其角色反應(yīng)也平平,后來他索性只演孫悟空?!拔已莶涣藙⒗细?,也演不了李云龍。但我能往精里做,只演一個孫悟空?!绷↓g童回憶當(dāng)年的拼搏,“用17年的時間,來沉淀一部戲,是值得的?!?/p>
如今,六小齡童已54歲,當(dāng)年機靈活潑的頑猴已不再年輕。有一次,他坐地鐵,兩名女孩在其身后討論他是不是孫悟空扮演者,并打賭輸者請客吃飯。出站后,六小齡童告訴她們,他確實是六小齡童本人。姑娘驚訝地問:“你怎么這么老了!”這句話像刺一樣扎在了六小齡童的心里。
后來這兩個女孩在他的官網(wǎng)寫了留言,說“我們不許你老,你在我們心中永遠年輕?!绷↓g童萬分感動。
此后每每在公眾場合,他總是穿著標志性的紅色襯衫,紅色運動鞋,連襪子也是紅色的。他說,紅色是國色,讓人顯得年輕,在戲曲文化中代表正義。這也便解開了他偏愛紅色的謎團。
而在此之前,他曾數(shù)次“被死亡”。在辟謠的同時,他引用網(wǎng)友的話揶揄道:“孫悟空長生不老,死不了?!?/p>
忙碌的“猴哥”,如今也憧憬和謀劃著另外一件大事,那便是籌拍電影版《西游記》,他將和美國導(dǎo)演卡梅隆合作,將西方先進的特技和中國元素結(jié)合,為觀眾打造一個全新的“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