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掉的仕途之路
從最初的“父親三部曲”,到好萊塢大片《綠巨人》,導演李安的作品中總少不了“父親”這個元素。而這些與父親矛盾沖突的靈感,都來源于他的真實感受。
李家當年在江西德安是大戶人家,李安的高祖及高祖父都是大財主,蓋了棟五進的大宅院,清咸豐年間,石達開帶部隊路經(jīng)德安,還在先祖家住過。到了祖父李賓雁出生時,家道中落,所有產(chǎn)業(yè)幾乎都被賣光。父親李升出生時,爺爺發(fā)了大財,家族又光耀起來。父親28歲就當上江西崇仁縣縣長,后調至教育部擔任主任秘書,經(jīng)歷內戰(zhàn),輾轉到臺灣,成為一名中學校長。爺爺臨終時托人帶了一句話給父親:“你在海外另起爐灶?!睆拇耍赣H便背負起了光宗耀祖的重任。
李安是長子,上有一對雙胞胎姐姐,下有弟弟李崗,士大夫思想的父親固執(zhí)地堅持著“兒子要讀書做官”的觀念。因此,李安和弟弟從小受到父親嚴格管教,板子挨了不少。在李安的印象中,父親有張撲克牌臉,不茍言笑、儒家范兒、嚴厲、固執(zhí)。
李安讀高一時,望子成龍的父親就迫不及待地拿回一張志愿表,要他選科目,以便安排最好的師資力量輔導他。上面幾百個科目,李安沒一個喜歡。父親問:“你喜歡做什么?”李安說:“我想當電影導演?!?/p>
所有人都笑了,李安自己也笑。那個時候,導演在很多人眼里根本不是什么正當職業(yè),拍電影更是遙不可及的事。按照父親的規(guī)劃,李安應該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
為了滿足父親的愿望,李安努力讀書補習。幫他補習的老師,全是臺灣中南部的名師。但父親對他的寄望甚殷,令他倍感壓力,最終患上“考試病”,連續(xù)兩年高考落榜。那兩年,家里愁云慘霧,責罵讓李安覺得每一天都像世界末日,他難過得甚至想自殺。父親看到兒子這個狀態(tài)也不敢再逼他,每天派李崗作跟班看著他。
兩個逆子
父親設計的道路已經(jīng)走不通了,站在人生拐角處,李安決定為自己的命運做一次主——他考取了中國臺灣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電影系。
在父親的印象里,這個專業(yè)和軍中的康樂隊沒兩樣。一心指望長子能擔負起光宗耀祖的責任,卻連大學都沒考上,還淪落為給人逗樂子的康樂隊隊員,父親覺得李家的臉都被這個不爭氣的長子丟光了。
藝專的校舍很簡陋,第一次送李安到學校時,看到學校的宿舍里老鼠正沿著柱子跑上跑下,一間小房間里擺了七張床、兩張桌子……父親難過得說不出話來,回到家忍不住大哭一場。
第一個學期快念完時,父親再次來到學校,問李安是否考慮重考。李安拒絕了,他認定自己這生就是屬于戲劇和電影。父親嘆了口氣,勉強同意。但雙方約定藝專畢業(yè)后,李安必須出國學習。
長子的事暫告一段落,小兒子李崗也到了高考階段。李崗比李安小三歲,在第一年高考失利后,他沒有重蹈哥哥的覆轍,第二年順利考入了臺灣大學。但父親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李崗選擇了海航專業(yè)。父親生平最討厭兩種人,一是演員,二是船員。兩個兒子卻偏偏鉚足了勁跟他“對著干”。
遵照約定,李安畢業(yè)后去了美國留學,卻依然選擇了電影專業(yè)。而李崗服完兵役后開始從商,雖然在事業(yè)上還算小有成就,可父親打心眼里瞧不起他的工作,認為從商跟做電影導演一樣,不是什么正當職業(yè)。
后來,世道不景氣,李崗賺的錢全賠光了,他干脆跟著哥哥朝電影方向發(fā)展,在家練習寫小說和劇本。他創(chuàng)作的《上崗》,被張艾嘉拍成電影并獲得成功,自己也準備當導演拍自己寫的劇本。
那段時間,一想到兩個兒子都成了“康樂隊隊員”,父親就唉聲嘆氣。
電影背后的父親
思想上的分歧讓父子間的溝通越來越少。李安回憶說,自考進藝專后的20年里,他與父親說的話加起來還不到100句。
盡管反對李安學電影,父親還是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給他買了16毫米攝影機;當他在籌拍畢業(yè)作品缺錢時,父親再次向他伸出援手;即使在他郁郁不得志地閑居家中六年里,父親依然邊嘆氣邊默默接濟。
“其實,父親一直不甘心!”李安說,即便是在得知他執(zhí)導的《理性與感性》獲得奧斯卡七項入圍后,這個固執(zhí)的老頭兒仍然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回頭:“小安,照這個速度,到你50歲時應該可以拿到奧斯卡獎,也許到時你就可以滿意,該回來教書了吧,做點正經(jīng)事?!?/p>
即使拍了《臥虎藏龍》,有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加持,李安還是說:“我可以處理電影,但我無法掌握現(xiàn)實。面對現(xiàn)實人生,我經(jīng)常束手無策,只有用夢境去解脫我的挫敗感?!狈吹故歉赣H,寫了卡片勸解兒子:“用力不要太深,著色不要太重。”
李安一開始就計劃將自己與父親的矛盾帶入電影中,然后一步步地通過電影削弱父親對自己的影響。到了《綠巨人》時,他特意安排了一場戲,把父親的影像暴力地炸開,以毀滅的方式來解決兩者的關系。意外的是,父親看后居然告訴他自己很喜歡。
《綠巨人》拍攝完后,李安感覺身體狀況有些跟不上拍電影的高強度,疲憊不堪,萌生退休念頭。消息一出,觀眾和媒體一片惋惜聲。
李安沒想到,這一次,父親竟破天荒地鼓勵他不要放棄?!八麊栁沂遣皇窍虢虝?,我說并無此打算。他告誡我說,若真的停下來,我會非常難過的,叫我快披上鎧甲繼續(xù)往前沖。要知道,過去他總是要求我別做電影了,就算得了奧斯卡,他也并不支持。”
父親的鼓勵給了李安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動力。父子間的僵局也似乎由此破解。
令人扼腕的是,一個多月后,87歲的父親突因心肌梗塞離世。父親走后的第二天,李安決定接拍《斷背山》。后來,他憑借這部電影獲得了第7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當老師可以有很多種方法
“父親是帶著遺憾走的,他一直煞費苦心,希望我們變成他心中的大器之才,可我們卻‘大逆不道’地堅持做了自己?!崩畎舱f,雖然父親不喜歡他做電影,但也是父親成就了他的電影:“父子關系是男性與男性之間的一種張力,沒有父親對我的壓力,也就沒有我影片中表現(xiàn)出來的張力。”
當李安被授予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名譽教授稱號時,他面對滿堂的學生紅了眼眶:“如果我父親能看到這一幕,他一定會很高興。因為我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終于沒有辜負他對我的期望——成為了一名老師。”
也是在這個時候,李安才明白,當老師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和專業(yè)上精心鉆研,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經(jīng)驗與體會,再將你從中學到的東西傳授給別人,幫助別人。
而他最好的學生,就是弟弟李崗。早在李安拍攝《臥虎藏龍》那年,李崗也開始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條子阿布拉》的拍攝。“雖然我們都在拍電影,但哥哥是教練,我是球員,我在挖掘題材,構思創(chuàng)作上都會向他請教?!弊罱K,李崗因此片獲得了不少獎項。
除了做電影導演,李崗還是著名的獨立電影發(fā)行人,并將與李安聯(lián)手施行“推手計劃”——在三年時間里,輔助青年導演拍攝10部影片?!袄畎仓雷约好值膬r值,但從來沒有把這兩個字用在商業(yè)上,以他的名望要幫一個青年導演拉到幾千萬投資不是難事。但他要幫你,你自己也要先爬到半山腰才行?!?/p>
這對“電影兄弟”目前有個一致的想法——加強與內地的合作,讓華語電影有更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