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的爆發(fā),致使上海從今年4月6日起關閉了活禽交易市場。6月起上海啟動了冷鮮雞試點銷售,但部分消費者認為,冷鮮雞看不到雞在宰殺前的狀態(tài),相比可通過毛色、羽毛疏密程度、精神狀態(tài)等來挑選的活雞,總有點不放心。
什么是冷鮮雞
究竟什么樣的雞可以稱為冷鮮雞呢?實際上,冷鮮雞是指對嚴格執(zhí)行檢疫制度屠宰后的雞胴體(指經屠宰放血、脫毛、去爪、去內臟后的雞體)迅速冷卻,使其溫度在1小時內降至0 ℃~4 ℃,然后分割、修整、包裝,在后續(xù)的加工、流通和零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0 ℃~4℃的溫度范圍內,保質期在7天內的鮮雞肉。
冷鮮雞、活殺雞、冷凍雞哪個好
目前,冷鮮雞已進入市場,上海市幾家大型冷鮮雞加工企業(yè)已經開始生產和經營冷鮮雞,范圍不斷擴大,品種也日益豐富。冷鮮雞與活殺雞、冷凍雞相比,到底哪個更好呢?
冷鮮雞 制作冷鮮雞的活雞在宰殺前必須由有獸醫(yī)資質的檢疫人員進行檢疫驗收,經過動物衛(wèi)生檢疫部門檢驗,出具檢疫合格證明后方可流通。病雞或異常雞是嚴禁屠宰銷售的,且需做無害化處理。冷鮮雞在屠宰、分割、包裝、冷藏、運輸、銷售過程中嚴格進行冷鏈控制,還需進行消毒處理,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并實現(xiàn)產品的可追溯。將活雞加工成冷鮮雞還能有效地預防各種類型禽流感的發(fā)生和擴散。在歐美國家,冷鮮雞的市場占有率接近100%。
此外,雞肉在屠宰后會經歷僵直、成熟、自溶和腐敗四個階段,成熟階段的肉品質量最好,口感最佳。冷鮮雞的肉質正處于成熟階段,多汁、柔軟、有彈性,且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為具有鮮味的小分子,因而味道鮮美,營養(yǎng)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活殺雞 又稱“熱氣雞肉”,與冷鮮雞相比,活禽進貨渠道多樣,普通消費者對活禽的健康狀況不了解,容易誤買病雞或劣等雞。一旦發(fā)生質量問題,產品信息難以追溯。而且,活殺雞沒經過預冷與消毒處理,易受微生物污染,因而保質期短,其肉質處于僵直階段,肌肉纖維僵硬,不易燒爛,不利于消化吸收。
冷凍雞 將經過屠宰的雞先快速降溫使其凍結,然后置于-18℃條件下儲存,可有效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保質期較長。冷凍雞必須經過檢疫驗收后才能流通,因而產品可追溯。但是,雞肉在冷凍過程中水分不斷流失,肉質變得干硬,香味減淡。而且雞肉在凍結過程中,細胞中的水變成冰晶,刺破細胞,一旦將雞解凍,水溶性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便隨之流失,營養(yǎng)損失較大,口味較差。
如何挑選冷鮮雞
消費者應到正規(guī)的超市、賣場或零售點購買冷鮮雞;首先查看冷鮮雞包裝是否破損;其次看清包裝上的生產日期、生產企業(yè)等信息;然后查看冷鮮雞銷售時是否在0℃~4℃的溫度條件下保存,若長時間脫離冷鏈保存,可能會腐敗變質。此外,優(yōu)質的冷鮮雞肌肉富有彈性,指壓后凹陷部位立即恢復原狀,色澤飽滿且無異味、無異物、無淤血;劣質的冷鮮雞肌肉彈性差,指壓后凹陷部位恢復較慢,顏色黯淡、新鮮度較差,并可能帶有異味、異物。
消費者在購買冷鮮雞后,如暫不食用,可將其密封后在冰箱中冷藏。需要注意的是,冷鮮雞保質期較短,需盡快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