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吃啥都沒胃口,最想念的就是小時候那幾道夏天的開胃良方。
蝦醬是膠州外婆家風味獨特的一道神奇海味,用極小的鮮蝦加很多鹽后發(fā)酵。外婆打的蝦醬最細最黏,呈深黃還帶著點紫紅色。打開廣口瓶的蓋子后,一股濃郁的腥臭直嗆鼻頭,但用來炒雞蛋、炒空心菜卻是鮮香十足,很咸,一小碟就可以過一大碗粥,是炎夏不錯的開胃小菜。等適應蝦醬的“個性”后,單就著白饅頭吃都很夠勁。
蝦醬太咸,多了也吃不消,佐粥的小菜除了常規(guī)的醬瓜、醬大頭之外,豆瓣醬窩窩就在乏善可陳的盛夏晚餐中隆重登場了,這可是奶奶最拿手的。她把顆顆飽滿的黃豆洗凈,用水浸泡一天后放在大鐵鍋里,先用旺火煮熟,再用小火煨上半小時,黃豆就會酥軟,豆香四溢;撈出瀝干水分后,拌上面粉,放在和面的大瓷盆里,蓋上幾層白粗布,捂兩三天后,黃豆表面就長了黃毛;用搟面杖把發(fā)酵的長毛黃豆搗碎,和著花椒、茴香面、辣椒面和鹽,做成窩窩頭,放在院子里鋪開的蓋墊上晾干即可。晾干后的醬窩窩奇臭無比,我總覺得像汗腳的人剛脫掉臭膠鞋的味道,極具殺傷力,連隔壁家的貓都避之不及,聞之旋走。別看醬窩窩聞著臭,吃起來卻有一股奇異的香味,能駕馭這樣的“重口味”。后來吃寧波籍的婆婆做的臭冬瓜覺得根本不在一個“臭量級”上。
今年夏天的熱據(jù)說是百多年來難遇,在遠離蝦醬和醬窩窩的南方,想念家鄉(xiāng)小菜之余,只能在上海吳江路買一串臭豆腐,蘸足辣醬,讓溫婉含蓄的臭味慰籍下思鄉(xiāng)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