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基本要求,是父母要在思想上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教育的核心作用是在于強化孩子的自尊心,鼓勵他自己管理自己;教育的原則是引導啟發(fā),而不是強迫命令。民主教育的具體做法是:
1.戴帽式的否定要少。孩子做的許多事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是與非”來衡量或指責。切忌用“你……不對”“你應該……”“你……不好”等句式。對于孩子的好奇心或探索意識父母應鼓勵。如果是明顯的錯誤,父母要著重講危害,少責罵。如果是一般性的不好行為,用一些“我建議……”“如果……更好”“我希望……做”等句式會更得當。
2.對孩子自己的事要多讓他自己決策。比如,穿什么顏色的衣服,使用什么樣的鉛筆橡皮,業(yè)余時間玩跳繩還是踢足球等。只要不是破壞性的行為、危害身體的活動或有損他人利益的事,就要少干涉。如果孩子大了,家里的大事也要和他商量。
3.事前提醒,事后少責。對于孩子做事可能出現(xiàn)的不利后果,如果能在事前提出來,事后孩子會體會更深刻。比如,對五歲的孩子在去祖母家或商店之前,提醒要注意的問題,必會減少麻煩,出了問題也容易糾正。對任何錯誤,事后說教太多都有不利的一面。
4.讓他自己總結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父母要著重看孩子的進步,不要把缺點講得過于突出,重要的是鼓勵他繼續(xù)努力。對于孩子來說,有時提出目標比指出方法更重要,因為目標容易掌握,運用方法比較復雜,他可以自己選擇方法。如果幫他選擇方法,一定要是孩子能理解和愿意的方法。
5.悉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不論事情的對與錯、好與壞,在傾聽孩子敘述時,都要讓孩子看出父母確實能分享和理解他們的喜悅或憂慮。孩子從這里體察到父母對他的真實情感,而愿意表露內(nèi)心,以便父母能夠及時掌握孩子的動向,及時教育孩子或修正自己的行為。
6.共同制定和執(zhí)行家規(guī)。每個家庭都有一定的家規(guī),有的是經(jīng)過父母有意識有目的明確提出來的,有的是按父母風格自然形成的。如果沒有一個前后一致、方法得當?shù)募乙?guī),孩子就不可能正常發(fā)育成長。在制定家規(guī)時,要讓孩子有參與感;在執(zhí)行家規(guī)時,父母與子女要用一個標準,父母有了缺點要敢于承認,努力做孩子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