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珍
閱讀與寫作是我們獲取信息和表達情感的兩種基本方式,閱讀是我們從外部獲取信息,而寫作是向外界表達我們自己。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通過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認識世界。但大多數(shù)人是從小學課本開始才以閱讀的方式來認識世界,也是從那時起才開始用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閱讀與寫作是分不開的,古語;就是說的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開始,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礎。而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培養(yǎng)一個人的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意義重大。
閱讀與寫作小學教育整合閱讀與寫作是相對獨立的兩個部分,它們又是緊密相連的,是文學第一要素語言來源的兩個方面。中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對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做過闡述,他認為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有效的整合閱讀和寫作并不斷優(yōu)化,才能實現(xiàn)“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小學語文教學要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目標,就要先認識清楚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是怎樣,小學生群體有哪些特點,小學閱讀什么寫作什么,然后是如何讀如何寫,如何實現(xiàn)改進和整合的目標。
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啟蒙,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育主要培養(yǎng)的就是人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近現(xiàn)代教育起步較晚,教育方式方法陳舊落后,目前小學教學還是擺脫不了填鴨式教育方法,單純的為教育而教育,而且閱讀與寫作是“花開兩處,各顯一處”閱讀只為理解服務,而忽視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在閱讀中積累的好詞匯、好句式,對寫作方法未作深入改進研究。
關于小學教育的教學作品更是五花八門,數(shù)不勝數(shù),讓人眼花繚亂,由于沒有明確的準入門檻,缺乏科學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兒童教學作品市場更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在選擇上難以做到科學規(guī)范,教材選用上不能完全切合實際需要!
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但個別地區(qū)由于種種原因,師資水平還是比較低,尤其是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農(nóng)村和山區(qū)的師資力量明顯薄弱,老師自身素質有限,不能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給予正確引導。
小學生正出去于身心萌發(fā)期,無論是從對事物的注意力、對事物的認知度還是對情感控制上,自我約束力和自我評價上都處于從懵懵懂懂到逐步形成自己風格特點的關鍵時期。興趣往往是他們自主堅持下去的動力,而現(xiàn)代教學卻忽視了這一點。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找到學生的興趣點有針對性的教,學生才會樂學、會學、在學習中體會掌握知識的快樂。
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就難以寫出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篇章。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過,他的作品大都仰仗于曾經(jīng)讀過的許多篇外國作品和醫(yī)學上的知識獲得的。葉老先生談到小學閱讀與寫作教育是也告訴我們:“小學生今天寫成的某一篇文章,其實就是他以前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積累綜合地表現(xiàn)。”所以說,一旦沒有了生活實踐的積累、思維成果的創(chuàng)造、語言文字的積淀,那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了。
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充分的閱讀積累做基礎,才有可能實現(xiàn)下筆如有神寫作境界。我們認識到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但是針對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他們有情緒波動大,識字有限,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對外界的認知也是懵懵懂懂,自我意識差等特點。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無論是從選材上還是教育方法上都要慎之又慎。
我認為要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結合現(xiàn)狀和小學生自身特點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嚴格選材,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空間
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多姿多彩,知識的獲取方式也更加容易和多樣化。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人生教育的基礎階段,對周圍事物缺乏準確的判斷,同時又富有想象力,敢于探索嘗試。所以小學老師要擔當好人生基礎教育啟蒙人的角色,為小學生閱讀把好選材關,不斷豐富學生課外閱讀空間、不斷地讓學生嘗試到知識的甜頭、不斷地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fā)起學生主動閱讀的愿望。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認知度,為學生做好選材和推薦工作。
二、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送給別人魚吃,還不如教給別人捕魚的方法。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解惑也?!币簿褪钦f老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授業(yè)倒在其次關鍵是傳道,說明老師首要的任務是傳授學習方法。無論是小學教育還是以后的高等教育,閱讀更多是為了積累知識和語言,而寫作是表達內心感悟。小學作為人生教育的伊始,對一個人的習慣形成影響重大,方法得當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小學教育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養(yǎng)成讀記結合讀寫積累,“不動筆墨不讀書”靈活運用的閱讀寫作的好習慣。讓學生在讀中有感悟,在創(chuàng)作中有升華。
三、激發(fā)和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熱情
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知識的局限性,注定小學生在寫作上具有隨意性、盲目性、可塑性強。所以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上首先要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熱情,引導學生在寫作上調動其情感積淀。其次在寫作時還要啟發(fā)學生運用閱讀中已有的語言儲備,對小學生迸發(fā)出的新觀點和創(chuàng)作靈感,給予積極肯定和鼓勵。
總之,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礎,對一個人的未來發(fā)展意義重大。閱讀與寫作相互獨立又密切相關,各有各的目的和作用,在運用實踐上又相互為用。閱讀與寫作就像是人的兩條腿,兩條腿成長平衡,人才能跨步向前,越走越遠。所以閱讀與寫作要平衡發(fā)展,抓準結合點才能實現(xiàn)兩方面的有效整合,才能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的突破。
參考文獻:
[1]謝淑茗.論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整合[J/OL].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
[2]丁先明.淺議如何改進針對小學生的閱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10).
[3]魯偉紅.新課標,新閱讀,新能力[J].考試周刊,2011,(37).
[4]劉勝田.探索新課程改革中的語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教師),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