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東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師生之間的語言互動溝通,互動的效果直接決定著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本文主要立足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語言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學實踐中應如何提高師生互動的語言溝通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溝通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動過程。教學活動的成效應與師生互動的效果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而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了解和運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可以算的上是一門基礎性語言學科,它更多地借助于老師的基礎輔導和指引,可以說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老師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材包含的內容是極其廣泛和豐富的,它涉及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各類社會現(xiàn)象,以及人類的各種情感。語文教師必須要對這些內容進行精確的掌握,了解各中的真實意義和情感狀態(tài)。另外,教師還必須具有能夠把這些內容背后的意義和情感價值傳達給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感染能力。只有同時具備這兩方面的能力,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課堂內容對應的美感和情感有效的傳遞給學生,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因此,在新的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順應課改的要求,除了要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還要注意強化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藝術修養(yǎng)。不斷地提高自己和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幫助學生學習和發(fā)展。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溝通藝術
1.對癥下藥,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對癥下藥,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對于像《少年閏土》《夜鶯的歌聲》等故事性強的課文,老師可以找一些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和表現(xiàn)的教學方法,如把課文內容編寫成課本劇,讓學生來扮演故事里的不同角色,引導學生去分析和揣摩教材故事中的故事背景、人物的性格特點等,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另外,在做課本劇的時候,老師要有足夠的熱情,要讓學生相信這件事情是有價值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劇情,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而對于像《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這樣的抒情類的文章,教師可以采用引導式的教學方式,讓以學生朗誦的形式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談談對文章的感悟。
2.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平臺
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要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平臺,可以向學生們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主動思考。當然,在上課前,教師要認真?zhèn)湔n,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偏向性,把握關鍵點,問題要涉及課文內容的重難點和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在設計問題時,要多用疑問式提問、發(fā)散式提問、鋪墊式提問,以及疏導式提問,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受到啟發(fā),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問題的設計流程要按照課文的順序來,要和教材密切相關,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以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效果。另外,教師在提問時,還必須注意方法,要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設定的問題都應該有所不同。而且老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以肯定、鼓勵為主,比如回答“回答的真好、你思考方式很獨特、你看問題很準確……”這些看似很平淡、樸實的話語其實對于學生提高自信心和保持對學習語文的熱情是有很大幫助的。它甚至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鼓勵他的成長,影響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教師還要盡量避免對學生過于嚴厲的批評,不要使用帶侮辱性的詞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此外,在小學這個特殊階段,教師還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給孩子創(chuàng)新的空間,多和學生溝通,鼓勵學生去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不要用陳舊的條條框框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運用豐富多樣的語言表達形式,活躍課堂
小學生由于年紀小,毅力不強,在上課時,往往會有注意力不能持久的時候。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運用豐富多樣的語言表達形式來活躍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上,教師講課要盡量避免語言的枯燥,要注意保持活躍,語氣要有熱情,要有動態(tài)性,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語言方法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如夾敘夾議,變換語氣和語調,時而緩和、時而急促,抑揚頓挫等,使課堂隨時保持一定的活躍度,讓學生們有興趣聽課,提高學習效率。
4.保持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可接受性
教師作為知識的化身,是要能接受學生的效仿和學習的。所以說,教師的言行必須規(guī)范化。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規(guī)范化就更加重要。因為小學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錯誤的教導有可能影響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水平。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語言的準確性,語音、詞語、語法的運用都要合乎規(guī)范。老師要時刻提醒自己,避免犯常識性的語言錯誤。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語言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由于小學語文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互動,還要注意學生的可接受性,要貼近孩子的生活,要容易被小孩接受和學習。表現(xiàn)手法上要更生動具體一些,要化抽象于形象。在選字用詞上,也要考慮孩子的能力水平,要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便于小學生學習。
三、結語
總的來說,我們所追求的其實是一種“以智慧開啟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靈碰撞心靈”的課堂教學師生溝通交流的新模式。其目的是要讓師生雙方都能夠在課堂上得到收獲,以此達到教學雙方的“雙贏”。而這種模式的實質就是發(fā)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目的性、情境性、全面性和雙向性的師生之間的一種互動行為。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語言互動并不是單純地為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也不是為了使語文教學的過程變得順暢,而是為了能更好地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讓學生更容易思考,思考的范圍更有深度和廣度。這是我們不斷去創(chuàng)新課堂的動力和出發(fā)點。
參考文獻:
[1]陳麗麗.淺談小學語文課堂語言藝術[J].現(xiàn)代閱讀,2012,(12):208.
[2]張利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講究語言藝術[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