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雅麗
“陜西真是一塊文學沃土,既滋養(yǎng)作家又滋養(yǎng)作品”,之前不認識也不知道青年作家段路晨,待有一天讀了她送來的兩本書《等待花開》和《緣起西大》,才知道寫作是這個年輕的女孩子從小就有的夢想,兩本書收集了她從小學到大學期間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的作品。之后,又認真細讀了她的幾篇散文,我發(fā)出了由衷的感慨:陜西這塊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隨時會涌現(xiàn)讓人不可小覷的創(chuàng)作人才。這也是我這些年關注陜西作家時發(fā)現(xiàn)的一個有趣現(xiàn)象,往往是名不見經傳,或之前并未見有什么作品,但突然間會像雨后竹筍般冒出尖來,或一部相當成熟的長篇小說,或幾部厚厚的散文集等等,而且,他們多不是作協(xié)系統(tǒng)內的專業(yè)作家,擁有各自的職業(yè)身份,寫作之于他們是心中的夢想,是心靈情感的一種表達。這種現(xiàn)象正體現(xiàn)了陜西作家對己高標準嚴要求,潛心創(chuàng)作的優(yōu)良品性。段路晨就是這樣一個冷不丁冒出來,讓我欣喜,讓我喜歡的用心靈傾訴的寫作者。
俗話說,文如其人。讀路晨的作品,可以看到她的心境,體味她的情感和思想。因為沒有過多的接觸和了解,僅僅一面的印象,所以只有從文中去了解她。通過文字,我看到的是一個熱愛生活,擁有夢想,有著堅定信念和思想主見的路晨;一個成熟和單純、激情和理性、細膩和灑脫并存的路晨。
《等待花開》是她19歲前的習作,無論敘事、抒情、寫人,甚或歌詞、畫作,從中可以感受到一個純情女孩的夢想和天賦。有人說,陽光來自我們的心,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會感應到世界的七彩。讀文識人,路晨是一個心中充滿陽光的孩子,周圍的一切,在她眼中都是喜悅的、多彩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即便普通的花草,在她看來也是“草送我一綠,花迎我一笑”般有了生命,因而她的寫作可以說從心中流淌,自然而然,簡單而美麗,生活的樸素與語言文字的靈動巧妙結合,我想說她是一個受上天眷顧的富有生命激情和寫作天賦的寫作者。
《緣起西大》收錄了她大學四年期間的創(chuàng)作收獲,正如劉煒評老師在《序言》中所說“路晨具有對語言文字的心手敏感,活躍且豐富的想像力、筑建情趣化意義世界的能力。”我想一則因其天分,二則因其積累。俗話說,心系一處人生方能走向純粹。路晨在高考選擇學校和專業(yè)時本因優(yōu)異的成績可以有更多更高的選擇,但她毅然堅持自己的文學夢想,在眾人不理解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只報了一所學校一個專業(yè)----西北大學中文系。及待進入大學,她更是心無旁騖,向著自己的目標執(zhí)著前行,向以賈平凹、遲子建為代表的西大作家群頂禮學習。四年的磨礪,天賦加勤奮使她成為這個方陣中的一名新秀,文學陜軍中又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讀路晨的散文,最明顯的感覺是她思想的成熟和文筆的灑脫。具體體現(xiàn)在情感和視角的細膩、抒情和敘事的舒展、語言和敘述的平易以及思路和思想的開闊等等。
首先,她的細膩不僅體現(xiàn)在情感,更體現(xiàn)在人與人、人與物的換位換境思考和同步體驗。熱愛生活的積極心境和珍愛生命的陽光心態(tài)決定了她觀察角度的與眾不同,無論對人、對事或對景、對物,路晨的感同身受就自然多于他人,這不單單是視角的不同,更是一個優(yōu)秀寫作者所應具有的平常心和平等心的基本素質。如《木塔寨》一文,她寫農民工兄弟,寫生活,沒有瑣碎,很從容,很陽光,從對農民工的認識、同情、理解,到寫他們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寫他們公交車上的讓座,寫水果小販從不短斤少兩,寫這個小社會的溫馨,寫他們的樸實厚道等。在心理上,作者與他們沒有距離,乃至結尾那種平等的、親人般的懷念,讓人溫暖和感動。無論寫今人、憶古人、寫景對物、敘事感懷,路晨的心境總是能保持人我、物我一體的體驗狀態(tài),這是很難得的一種境界,因而這種來自內心一體感悟的細膩視角便成了她寫作的一個顯著特點。
其二,路晨可以說掌握了散文需要鋪陳的技巧,文章的舒展流暢可見其寫作的功力。文中觀點雖層出不窮,但表現(xiàn)上卻沒有引經據典和搬弄概念術語,而是用生動鮮活的素材來佐證自己的見解。從容的敘事、自然的抒情、樸素的描寫,讀來大氣舒展。以情動人本是散文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她在《踏歌行》一文通過語言描繪將白園的景致和人物乃至寫作者的具體感受述諸于筆端,語言的形象美在此文中尤為突出,唯妙唯肖的描寫,給人以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形象逼真的美感,從而喚起人們的情感和想象。文中對白居易純真愛情故事的描寫,對人生縹緲的慨嘆,由景及物,睹物思人,或回憶、或敘述,如臨其境。結尾一段“縹緲的古曲凝噎,無聲勝有聲。白園古雅的九曲回廊,似乎在訴說著白居易因‘文升遷得禍的曲折人生,傾吐著依‘歌悲喜交縱的樂天性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所言恰成了白居易終生遵循的信條。兼濟之志,包括了儒家仁政、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廊壁密密麻麻地鑲嵌著《琵琶行》的全文石刻及現(xiàn)代文人墨客的吟詠詩作,白居易最終還是以其身體力行實踐自云‘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的‘文,流芳百世?!奔仁乔榫w的表達,又是點睛之論,然則鋪陳有度,抒情與敘事水到渠成。
其三,路晨文中語言的平易和敘述的凝練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讀來如品茶,清新淡雅,賞心悅目。人說,文章充實容易,平易難。路晨的散文傳遞的信息很多,但卻絲毫沒有給人零亂之感,反而開合有度,收放自如。語言上樸實無華,不堆砌,不追新,語言既靈動又平實。有人說,散文的整體風貌是滋潤人心靈的甘露。在路晨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閑適且散淡的生活狀態(tài),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筆調。她涉獵的題材很廣,但都離生活很近,看似漫不經心,厚實平易,卻往往滲透著文化含量、智慧和濃濃的生活趣味。如《周莊的橋》,寫景寫物,流暢而樸實。“那縱橫交織的河道上有著富貴人家自己的碼頭、自己的船只……唯有這橋,并非如此霸氣地獨占,是屬于大眾的,因為橋連同周莊的水、周莊的樹早已合為一體了。”語言凝練簡潔,平易中超越的觀念自然浮現(xiàn)。
此外,路晨散文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其思想的獨異。一則源于她用心的專注,一則得益于日常廣博知識的涉獵積累。她善于觀察現(xiàn)實人生,勤于思考生活現(xiàn)象,寫出來的文章多有大情懷,而少小情調。如《不奢求被理解》中“黃瓜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竟有南瓜這樣的蔬菜存在,在他們嘲笑著這樣的名詞時,南瓜在菜地的另一端默默地生長”;《第二的寂寞》寫亞圣孟子,文中“民事不可緩也,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以及“沒有孟子的第二,又何以襯托孔子的至圣,亞圣不意味著貶低,更換來一份清靜?!钡瘸3sw現(xiàn)作者對世界和人生的體悟。在她筆下流淌著思想與靈魂,如在《看佛》中她寫道“同樣的佛有不同的造像,由于時間年代、審美理念、技術水準、經濟情況的變化而表現(xiàn)出相似卻不一的面孔。與純粹的佛教信徒不同,我們看佛,就像是看自己,看的過程中看到了隱藏在內心的私欲,看到了面對人生禍福變遷的態(tài)度。而佛,永遠面含慈悲地看著蕓蕓眾生,佛看淡了世間的金錢名利,包容了紅塵的恩怨情仇。我想,親切和善的佛根本不會在意人們合影留下自己美麗的姿態(tài)吧?”以及“佛不語,相續(xù)樂。信仰是一種節(jié)制,一種美好的向往,無論我們宗教信仰是什么,重要的是心中有佛,心中有美,心中有道德的底線準則。也許,身邊的每個人都是佛,善待他人就是種修行。知足常樂,靜心隨緣,我們才能生活得安然快樂?!蔽淖珠g記錄著她理性的思考。
天地有大美,于簡單處尋。讀路晨的文章,可以感受到她內心的純凈和對生活的熱愛,文中的思想似乎超越了她的年齡,筆調的閑適從容也讓我刮目,或可說這是她勤奮積累知識積淀后水到渠成的結果,或可說作家的天賦她具備。出現(xiàn)一個好苗子著實讓人欣喜,唯期望路晨淡定、堅守,用心靈感悟,用本性寫作,前面的路很長,只要心中有陽光,就會照亮前程。
欄目責編 李東 謝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