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瀛
在曆史復習的沖刺階段,如何正常乃至超常發(fā)揮自己的水平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這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備考策略,請同學們注意。
一、確定恰當的目標比漫無目標重要
目標明確會使人胸懷遠大的抱負,能在失敗時賦予自己再去嘗試的勇氣,所以擁有恰當的目標是取得成功的基礎。如果所設曆史學習目標太低,會使我們沒有成就感,不利于激發(fā)自己努力學習并取得學業(yè)成績的進步;但目標也不能定得過高,避免萬一沒有實現挫傷自己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一般而言,基礎好的同學應以超越80分為目標;基礎一般的同學,以達到70分左右為宜;基礎較差的同學,能達到60分以上就可以了。當今高考曆史試題難度較大(近幾年難度系數都在0.5以下),如果其他科目成績不錯,曆史在考試中能拿到60分以上,考上二本院校應該沒有大的問題。因此,在最后的沖刺階段,對基礎較好、自信心較強的同學而言,具體的復習目標應該是回歸課本、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基礎相對不太好的同學,就要把復習范圍變窄,把知識結構簡化,更加突出主干知識,努力在考場上減少失誤,不必奢望查出和堵住所有的漏洞。
二、關注常考考點比盲目撒網重要
所謂高考??伎键c,就是指那些在曆年高考命題中經??疾榈臅咽分R點。以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全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新課標卷為例,近年來經常考查且試題分值超過30分的知識單元(以人教版教材為例)依次有:必修1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必修2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必修2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必修1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必修2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必修1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fā)展》,必修2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必修3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必修3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必修1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這就是說,在有限的時間內,認真復習、理解和掌握上述單元的曆史知識,必然會有效提高自己的高考曆史成績。
三、回歸閱讀教材比盲目做題重要
考前一個月,是高三學生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平時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希望通過大量做題來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以確保自己在未來的高考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希望通過大量做題,以保持自己的解題感覺和提高自己應對不同題型的能力,爭取在未來的高考中有超常的發(fā)揮;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因心中沒譜而大量做題,希望能在未來的高考中碰到做過的原題或類似試題,從而使成績有大幅度的提升。
毋庸置疑,臨考前適當做一些曆史試題,特別是做一些類型比較新穎的試題,確實能保持做題的感覺和速度,提高在考場上的應變能力。但我們不能盲目地做題,因為這樣一是費時、效率低。如有些試題反復考查做題者熟知的曆史知識點,有些試題則因繁難偏舊而讓做題者白費精力,有些試題又因標新立異而將做題者引向誤區(qū)。二是難以迅速彌補自己在曆史知識方面的缺陷。做題雖能查漏補缺,但速度慢、涉及面有限,遠不如依據教材系統(tǒng)梳理曆史知識來得有效。
或許會有人說,當今高考曆史絕大部分試題提供的是新材料、新情境,與所學教材上的基礎知識無關。這實乃一種錯誤認識,是當今曆史學習的大敵,同學們切不可受這種言論的影響。僅以2012年高考全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新課程卷為例,雖然曆史選擇題與非選擇題都為新材料、新情境試題,但解答這些試題時,無不或多或少地涉及曆史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如第40題就明確要求:(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燈誕生的曆史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影響20世紀交通信號燈重大改進的主要科技成果。(3)根據城市交通信號燈的發(fā)展曆程,說明技術進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第41題小論文題也明確要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沖擊一反應模式”。這里我們具體分析一下選擇題第32題:
32.1958年,美國一份評估中國“二五”計劃的文件認為,中國雖然面臨著農業(yè)生產投入不足與人口快速增長的壓力,但由于中蘇關系良好而可以獲得蘇聯援助,同時減少糧食出口,中國可以解決農業(yè)問題,工業(yè)也將保持高速發(fā)展。這一文件的判斷 ()
A.對中美關系的急劇變化估計不足
B.低估了蘇聯對華經濟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蘇兩國關系的基本走向
D.與中國工農業(yè)發(fā)展狀況不符
從試題提供的材料我們可以看出:本題實際上是考查學生對“1958年”這個特殊時間點中國經濟的認識。解題的關鍵在于把握好1958年前后中國經濟的基本走向,所以在讀懂題目含義的同時還要調用所學的知識。材料中文件反映的是美國對中國“二五”計劃發(fā)展的判斷。文件認為在此期間有蘇聯的幫助,中國可以解決農業(yè)問題,工業(yè)也將高速發(fā)展,這一判斷是不符合當時中國發(fā)展狀況的。1958年中國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犯了“左”傾錯誤(如“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工農業(yè)生產遭受重大損失而不是高速發(fā)展。中蘇關系與糧食出口都是次要原因,經濟上的“左”傾錯誤才是造成當時中國經濟遭受重大損失的主要原因,正確答案為D。其所考查的知識點是《曆史必修2》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中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曲折》的相關內容。
如何回歸曆史教材?回歸曆史教材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曆史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結合考試大綱和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回歸教材。如考試大綱對《曆史必修l》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中的第1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要求相當籠統(tǒng):“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睂嶋H上該考點涉及的政治制度是很多的。如果我們結合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問題就變得簡單了。也就是說,復習本課,我們只要理解和掌握“宗法制”和“分封制”,并由此“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就可以了。
第二,重視主干知識,注意對課本內容的總體把握。主干知識是指對曆史進程能夠產生廣泛影響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典章制度等,掌握了曆史主干知識就掌握了曆史發(fā)展的脈絡。同學們在復習某部分內容時,不妨先回憶相關章節(jié)甚至子目的標題、大事年表等,通過對這些“綱”的綜合、歸納,形成曆史的階段特征、基本線索。也就是將所學知識綜合化、系統(tǒng)化,做到高屋建瓴、綱舉目張。如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問題、中國共產黨自我完善的問題等都必須站在相當的高度才能駕馭。
第三,重視曆史事件的背景、經過、性質、結果和影響,從內涵和外延等方面把握曆史事件的本質?;A好一點的同學應抱著查漏補缺的心態(tài)去看書,才有新的收獲。具體做法可對照考試大綱強調的考試范圍,逐個對知識點進行背景、時間、地點、人物、過程或內容、影響、評價等的全面復述,以掌握課本對某些重要考點的準確表述,在考試時更多地使用專業(yè)術語答題。基礎不太好的同學就要學會舍得,可以把要看的內容中覺得重要的問題先找一個出來(比如重要的曆史人物、曆史事件、典章制度和曆史概念等)去復述、記憶,不一定要復述成完整的句子,但要抓中心詞、關鍵詞。然后再第二個、第三個如法炮制,能解決多少解決多少。
第四,縱向快速梳理,橫向廣泛聯系。高考前夕的回歸教材,決不是逐行逐字地看書,而是手翻腦想的“電影放映式”復習。這里要強調快速,以保證效率和思維的提升及知識的線索化。按20天的時間來規(guī)劃,前兩周將五本教材的主干知識比較細地“放”第一遍,第三周“放”第二遍,6月7日晚快速地“放”第三遍。橫向廣泛聯系是由某個重要的知識點或熱點進行由此及彼的聯系。這是適應小專題選擇題考試的最佳方法,也是自己理清線索的有效途徑。這樣,通過以線(線索)帶點(知識點)、以點(熱點)引線(一連串的知識)的方法,在考場上可以達到胸有成竹、運用自如的境界。
四、反思自身缺陷比盲目跟風重要
人無完人,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曆史的過程中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有的學生閱讀曆史教材的習慣差,只看正文,不看單元導言、曆史縱橫、資料回放、插圖、注釋、模塊鏈接、本課要旨、探究學習總結、大事年表等;有的學生記憶方法不科學,不能清晰準確地講清曆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動和業(yè)績,重要的曆史事件、組織機構以及與此有關的重要的時間、地點,更談不上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去歸納、概括、挖掘曆史事物彼此間的內在聯系;有的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考試時難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的學生閱讀能力差,對曆史材料解析題特別是文言文材料解析題無從把握;有的學生答題粗枝大葉,考試時會將題目看錯而導致不應有的失分;有的學生表達能力差,解題時是“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有的學生答題不規(guī)范,總是因丟三落四而失分……因此,考前沖刺階段,我們應認真反思自己在日常曆史學習和考試中所存在的種種問題,并努力加以克服。
克服自身曆史學習的缺陷,說來容易做到難。這里,除了受長期形成的一些學習陋習和定式思維因素影響外,還與部分學生心理浮躁、缺乏信心、缺乏毅力有關。特別是臨近高考,不少學生根本無法靜下心來復習,而是不遺余力地打聽各種命題信息,并為獲得某種所謂的“絕密信息”而沾沾自喜。實際上,所謂的高考曆史命題信息,或子虛烏有,或騙你掏錢,或是一些研究者的主觀臆測,是不能當真的。
實事求是地說,當今高考曆史命題確實存在關注時政熱點和史學研究熱點的現象。一些高考曆史命題研究者,常常據此推出一些所謂的高考押寶試題,由于猜得多了,可能會或多或少地巧遇到當年某些高考試題所涉及的曆史知識點。但這只是一種僥幸,只不過是“瞎貓碰到死老鼠”而已,同學們千萬不能盲目跟風,以免被忽悠。在即將到來的高考中,同學們如果有幸遇到平時練習過的所謂“熱點”材料或問題時,千萬不可沾沾自喜:或許它表面類似,實際上并不是;或許材料相似而依據材料所設計的問題是全新的;也可能是一語甚至一字之差,試題的解答方向已經改變了。說到底,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還得靠下真功夫。同學們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在知識、能力、思維、解題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盡力去彌補,就能贏得高考的勝利。
五、落實解題規(guī)范比答題無序重要
在高考前最后階段的曆史復習中,肯定會做不少曆史試卷或曆史試題??记白鲱}訓練是必要的,但不能陷于盲目做題之中,而應該有意識地反思自己在解題過程中是否做到了步驟化、規(guī)范化(如耐心閱讀材料、搜索材料、篩選材料、提煉觀點或要點,細心審讀試題中的時空條件、限制詞、答題詞等),要讓自己的解答規(guī)范有序、言簡意賅。對于做錯的題(尤其是基礎題),要找出錯誤的原因,努力減少因審題不細、解題不規(guī)范等非智力因素而導致的失分。
同學們在答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般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因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或不懂知識的遷移運用,該得的分沒有全得。二是審題能力不足,如抓不住關鍵詞、忽視試題中的時空條件、忽視制約答題方向與答題內容的限制詞、沒有弄清答題角度、沒有準確把握試題意圖等。三是缺乏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如閱讀原始材料的能力不夠;找不出材料中隱含的信息;特別是對一些圖片、地圖等非文字材料的挖掘不夠;答案不根據材料組織,或根本與題目無關等。四是不注意答題的規(guī)范要求,如卷面不夠規(guī)范,段落、要點不清;語言不規(guī)范,不用學科語言;隨意性較強,邏輯不嚴密;答題卡涂寫錯誤等。
因此,為提高曆史高考得分率,盡量減少考試中的失誤,同學們在日常復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訓練下列內容。
第一,規(guī)范填涂答題卡,謹防填錯(考號記錯、寫錯)、漏涂(考號寫后忘了涂,或漏涂科目,或某一題未涂)、錯位(考號涂錯位或選擇題涂錯位)、涂錯(考號寫的是“1”涂的卻是“0”,或明明選“A”卻涂成“B”)、沒時間涂(考試結束,卡沒涂完)。這里要特別強調:同學們考號涂完后一定要再檢查一遍;卷一做完后就把卡涂好,不要等到最后15分鐘再涂,以避免忙中出錯。
第二,主觀材料題答題要規(guī)范。(1)在答題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號化、整潔化?!岸温浠笔侵杆杌卮饐栴}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小問題及問題明確要求回答兩個或兩個以上角度、側面時,一定要堅持做到每個小問題、角度、側面都要自成一個段落,使段落分明、條理清楚。“提示化”就是在回答每個小問題、角度、側面時加上“答題詞”——原因、結果、理由、評價等,并加注冒號,之后再寫答案內容?!靶蛱柣笔侵富卮鹦栴}、角度、側面的各個并列要點時用①、②……分隔,使要點突出、一目了然?!罢麧嵒敝敢龅骄砻婷烙^、整齊潔凈。書寫答案時盡量使用高考指定用筆,字體大小要適中,防止過大或過小,不寫草字,最好用楷書或行書書寫。要做到卷面整潔、標點齊全、不涂抹、不畫箭頭、不加小注,勿將答案內容寫入密封線內。(2)答案在內容上要做到全面、簡約,即既要面面俱到,又要點到為止。“全面”指回答問題時做到要點齊全。回答角度明顯的按要求作答,碰到隱含角度時要注意運用發(fā)散性思維方法來確定。一般情況下,高考閱卷大約每個要點2分,也就是說如果某題分值為8分,同學們所回答的答案要點不能少于4點。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可比預測的要點多答1到2個要點,以免失分?!昂喖s”就是指回答問題的語言要簡潔明了、通俗易懂,要史論結合,要使用曆史學科語言,避免文學化語言。一般情況下,一個要點有2至3句話表述足矣。
六、形成良好心態(tài)比緊張復習重要
面對高考,同學們都會有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同時也會產生一些擔憂,擔心高考發(fā)揮失常,擔心高考時身體出現不利的狀況等,從而導致焦慮、失眠、煩躁等不良心態(tài),最終影響自己的高考成績。因此,認識自我、甩掉包袱,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高考,是高考中獲得理想成績的前提條件。
認識自我,就是在復習迎考中正確認識自己在曆史學習方面有哪些優(yōu)勢、有哪些劣勢,如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克服自己的劣勢。比如,如果劣勢是識記的曆史知識太少,那么就應充分利用考前沖刺階段中的“空閑”時間多記憶一些曆史知識;如果劣勢是不會撰寫曆史小論文,就要有意識地選做一些曆史小論文題,提高自己撰寫曆史小論文的能力等。
甩掉包袱,就是甩掉自己在學習與考試上的心理包袱,甩掉壓力和負面情緒產生的影響,保持心態(tài)的樂觀平和。說實在話,某些同學因種種因素影響或制約,會使自己在曆史學習方面存在某些劣勢。有些劣勢在教師正確指導和自己的主觀努力之下是可以改變的,但有些劣勢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彌補的。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接納獨特的自己,正視自己的優(yōu)勢,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如閱讀曆史文言文材料的能力不可能在短短幾個星期里出現質的提升,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的時間,而應學會一些“投機取巧”的辦法,以解燃眉之急,如利用刪減法巧妙摘抄材料中的某些關鍵句子回答相關問題等。這樣,我們可以通過放棄一些不容易迅速解決的問題,從而贏得時間來解決可以解決的問題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七、按部就班學習比盯住考試結果重要
高三曆史學習是離不開種種考試的,而考試的分數對每位學生來說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同學們在高三曆史學習階段不關注自己的曆史考試成績是不現實的,甚至是錯誤的。不過筆者在這里想強調的是,同學們如果在考前沖刺階段過于關注自己平素的考試成績,反而不利于未來在高考中取勝。原因何在?因為過于關注自己每次的考試成績,可能會使自己產生兩種不良心態(tài):成績理想則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曆史復習已經差不多了,進而放松反思,甚至放棄對曆史知識的復習和曆史學科能力的提升;成績不理想則垂頭喪氣,甚至因為自己曆史成績不好而對高考失去信心。
正確的做法,就是不論平索考試成績高低,都應以良好的心態(tài)堅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曆史復習計劃。就一般情況而言,考前20天應重點做兩件事:一是結合周練、強化模擬考試、高考曆史研究方面的信息和教師的授課進行查漏補缺,認真彌補自己在曆史知識和學科能力方面的缺陷;二是按3本曆史必修教材和任意一冊選修教材的順序,每5天閱讀一冊,將前面強調的回歸曆史教材真正落到實處。后10天除適當翻閱自己還不熟悉的曆史教材中的章節(jié)外,還應突出注意兩點:一是認真翻閱自己積累起來的“錯題本”,反思自己的失誤,總結經驗教訓,防止錯誤的再次發(fā)生;二是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與生物鐘,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即將到來的高考。
八、總結考試經驗教訓,提高應考技能
筆者在前面已經提到,任何一個高三學生在臨近高考前一個月不可能不關注自己的考試成績。但不論你如何關注考試成績,每當同學們走出教室,你的考試成績就已經定格,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因此,我們與其關注每次曆史考試的成績,還不如認真反思自己在考試過程中的種種失誤,借以提升自己的考試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考試心態(tài)??傊?,同學們應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做到考前重視、準備充分,考后及時總結、考有所獲,并結合老師的指導確定適合自己的應考策略,積累實戰(zhàn)經驗,提高考試的適應性和發(fā)揮的穩(wěn)定性。怎樣確保發(fā)揮穩(wěn)定呢?實際上,在知識與能力一定時,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應考的規(guī)范性。應考不規(guī)范,就會埋下一些失分隱患。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考完比較樂觀,有的分數估得挺高,可拿到分數通知單后卻大失所望。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應考不規(guī)范,如審題馬虎、主觀臆斷,忽視題中隱含條件,憑感覺答題;遇到簡單題或熟面孔的題,盲目高興或僅憑老經驗揮筆作答,結果造成本該得分卻沒得分;平時不注意表達的規(guī)范性,不能規(guī)范使用學科術語答題;習慣寫大意,要點不明確,沒蓁成檢查的習慣;等等。由于高考對解題表達規(guī)范要求較高,加之高考閱卷速度快,解題不規(guī)范就成了影響正常得分的主要因素之一。
關注考試,提升自己的應考技能,還應注意三個方面:(1)考試前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要有一個恰當的期望值,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tài),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在戰(zhàn)略上藐視考試,在戰(zhàn)術上重視考試,從而沉著冷靜地步入考場。(2)考試過程中應注意瀏覽全卷,做到胸有成竹;依次作答,敢于放棄;仔細審題,分清正誤;推測排除,相信直覺;對準題號,及時涂寫;以分定答,史論結合;善于表達,不留空白;做后檢查,系統(tǒng)補漏。(3)如果在考試過程中碰到不太熟悉的熱點材料,千萬不要心慌,因為萬變不離其宗,所謂的熱點一定會以所學知識為依托,如“三農”問題(含土地問題)、“兩型社會”問題等都是以相關曆史知識為依托的。因此,過好基礎知識關,掌握方法,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