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和
“我們誓以至誠,遵守法律,毫無保留地為民眾服務。如違反誓言,愿受天上神仙和有神靈物毀滅,讓我們被擊斃,遭雷劈,遭老虎咬死,家人分散,來世五百代遭受痛苦?!睋f,這是柬埔寨官員在申報財產時必須發(fā)下的毒誓。
官員腐敗是個國際課題,尤其是住房腐敗的現(xiàn)象更是屢見不鮮。
2011年6月,巴西媒體公布時任總統(tǒng)府民事辦公廳主任帕洛西在圣保羅市買下一棟房產,但房價遠高于他的經濟能力,因此要求帕洛西“解釋清楚”。最后,“說不清楚”的帕洛西在媒體的窮追不舍下只能辭職,接受司法調查。
6個月后,德國《圖片報》又曝出重磅新聞,披露時任總統(tǒng)武爾夫在2008年任下薩克森州州長期間,獲得了一大筆低息貸款用于購房。2012年2月17日,武爾夫辭職,惹禍的就是這棟房子……
在國外,官員在“房事”問題上的違規(guī)行為一經發(fā)現(xiàn),往往意味著十分嚴重的后果。然而,如何防患于未然,阻斷權力與私利之間的利益輸送,各國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權力越大,監(jiān)督越嚴
1766年,瑞典就開始實行政務公開,是世界上最早實施官員財產申報的國家之一。根據規(guī)定,公務員需將購買房產或大宗家庭資產的情況“廣而告之”,任何一個瑞典公民都有權查閱官員、企業(yè)高管甚至王室成員的資產和納稅情況。
一個多世紀后,1883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凈化選舉,防止腐敗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財產申報的正式法律。如今,世界上已經有120多個國家通過了類似法律。
各國官員財產申報的基本原則是:官職越高,限制越多;權力越大,監(jiān)督越嚴。其中,由選舉和“政治任命”產生的官員必須申報財產,而從事具體行政事務的一定級別以下的公務員則一般不需要申報——當然,無論申報方式如何,房產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
以美國為例,在龐大的行政部門序列中,編制不足75人的道德辦公室只能算是個微型部級單位。然而,它卻擔負著一年一度對聯(lián)邦行政官員財產進行審核的重任。能否通過這項廉政測試,決定著官員的去留。
美國的官員財產申報針對的是“政治任命”的官員,相當于中國擔任廳、局級職務及以上的官員。秘密財產申報則針對聯(lián)邦行政部門中職務不高但崗位關鍵且涉及獨立決策的雇員,如設備采購、許可證發(fā)放等崗位的公務員。
根據規(guī)定,“政治任命”官員的財產申報內容必須在網上公開,供民眾查閱,而秘密財產申報的公務員材料只對道德辦公室開放。
老婆、子女,一個都不能少
2012年8月,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首次公布了這屆政府的行政長官、行政會議成員的利益申報資料。
早在1997年回歸前,香港就有財產申報制度。現(xiàn)行申報制度是1998年9月推行的,政府高官、副手、行政會議成員等都需要申報,部分高官的配偶也被納入了申報范圍。
在《行政會議成員每年須登記的個人利益》申報冊中,有一項即為“名下的地產及房產”。按要求,申報的房產包括在香港及以外地區(qū)擁有的所有土地及物業(yè)。
根據申報結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擁有八處房產居于榜首,其中七處為其妻子擁有;特區(qū)行政長官梁振英擁有六處房產,排名第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各擁有四處房產,并列第三。
從這次申報來看,不少行政會議成員的房產都是和配偶共同擁有,或者干脆就在配偶名下。對此,香港專欄作家馬家輝并不以為意?!吧踔吝€有不少在親友名下的,比如注冊一個空殼公司,都是合法的避稅措施。”他說,“這個市場非常成熟,香港廉政公署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也很健全,若官員真有不法之舉,都很難規(guī)避。”
或許在香港將房產轉至配偶名下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但在俄羅斯,這種做法就常常會落下口實。盡管俄羅斯政府一直高調反腐敗,但不少官員早就在“斗爭”中覓得門道。他們通過家屬、親戚或者代理人的名義購買房產、汽車或股票等,借此規(guī)避檢查,這也正是“妻子收入比丈夫高”的重要原因。
2012年12月20日,總統(tǒng)普京在重掌克里姆林宮后的首次大型記者會上指出,俄羅斯政府主張禁止官員擁有海外賬戶和房地產。普京說:“如果其他國家的政治家能幫助我們查出違反(俄羅斯法律)的人,我們將向他們表示感激,甚至愿意為此頒發(fā)獎金?!?/p>
根據2011年俄羅斯官員財產申報的情況看,有100多名官員承認在海外擁有房產,例如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在阿聯(lián)酋、奧地利和英國均擁有房產,副總理兼北高加索聯(lián)邦區(qū)總統(tǒng)全權代表赫洛波寧在意大利擁有住宅和一處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的地皮。有分析人士認為,這還僅是冰山一角。
發(fā)誓歸發(fā)誓 貪污歸貪污
和上述國家、地區(qū)的官員比起來,在加拿大當官似乎要自由得多。在加拿大,三級政府均沒有官員財產申報的明文規(guī)定,官員沒有任何義務向任何部門說明財產數目、狀況和來源。不過,加拿大有明確的法律,確保官員收入、財產狀況的透明度可隨時受到監(jiān)督。
加拿大之所以不采取財產申報制度,是基于以下兩點考慮。首先,財產申報初衷雖好,其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仍系于申報官員的“人品”:廉潔的官員是否申報都不會作奸犯科,“手腳不干凈”者則必然會在申報中做手腳。其次,加拿大擁有號稱全球最嚴密稅務法規(guī)和稅務網絡體系,不論官員、平民、富人、貧者,任何人都很難出現(xiàn)巨額收入、財產來源不明的情況。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在一年一度的報稅中就會無所遁形。
確實,即使有相關法律,腐敗不一定就有所收斂。
1961年,印度頒布《個人所得稅法案》,政府將根據納稅情況來監(jiān)控官員資產。不過,在貪污腐敗盛行的印度,這一法案貫徹執(zhí)行得并不好。
2011年,一場席卷全國的“反腐敗絕食抗議”意外促成了印度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時年6月,總理辛格要求政府內閣所有部長申報個人財產,并在政府網站上對相關信息予以公開,以供公眾查閱。
當年9月,有70多位部長級別(相當于中國的省部級)高官公開財產。不過,民眾并不買賬,認為有專業(yè)會計師早就幫他們做好了賬面粉飾工作,這些都是用來糊弄老百姓和一些不明真相的媒體的。
柬埔寨國會2010年通過的《反貪法》第17條規(guī)定,議員、政府成員、國家反貪腐機構官員、公務員、軍警、司法官員、各政黨領袖等均為財產申報對象。上述人員如沒有按時申報財產將面臨1個月至1年的有期徒刑,并處以約25美元到500美元的罰款。
然而,在那些發(fā)過毒誓的官員群體中,財產申報情況仍不盡如人意。在透明國際組織公布的《2012年貪污腐敗印象指數》中,柬埔寨在176個國家和地區(qū)中位列第157位。
(李云貴薦自《看天下》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