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芳
摘要:對一例肉鴿蛔蟲病的診斷與防治情況進行了介紹,供參考。
關鍵詞:肉鴿蛔蟲??;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5.9; S858.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05-0013-01
蛔蟲病是鴿常見的寄生蟲病。鴿蛔蟲是鴿中最大的寄生線蟲,屬禽蛔科、禽蛔屬,蟲體長20~50 mm,蟲卵呈橢圓形,隨糞便排出。鴿子通常因為吞吃含有感染性蟲卵的飼料、飲水和保鍵砂而被感染。成年鴿往往是帶蟲者,3月齡以內(nèi)幼鴿病情較為嚴重,生長發(fā)育受阻,嚴重的可導致死亡。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一養(yǎng)鴿戶飼養(yǎng)肉鴿6 000余只,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不良,精神萎靡,下痢等癥狀。經(jīng)用抗生素治療不見好轉,后經(jīng)病理剖檢、實驗室檢查等確診為鴿蛔蟲病,采用左旋咪唑治療,效果良好。現(xiàn)將其報道如下。
1 臨床癥狀
鴿子患上蛔蟲病后,常便秘與下痢交替發(fā)生,糞便中有時帶血或黏液。鴿子表現(xiàn)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有時還會出現(xiàn)抽搐及頭頸歪斜等癥狀。平常鴿群應盡量采取舍內(nèi)離地飼養(yǎng),以減少鴿群感染蛔蟲病的機會;輕度感染時無可見癥狀,但實際上這些患鴿的生產(chǎn)性能已降低約10%,嚴重感染時,鴿的生長速度、生產(chǎn)性能和食欲等會明顯下降,甚至出現(xiàn)麻痹癥狀;患病時間較長時,病鴿體重減輕,明顯消瘦,垂翅乏力,常呆立不動,黏膜蒼白,表現(xiàn)便秘與拉稀交替,糞中有時還帶有血或黏液。羽毛松亂,趾部浮腫。啄食羽毛或異物,除頭頸外,體表的其他部分長羽不良,食欲不振,皮膚有癢感,有時還可出現(xiàn)抽搐及頭頸歪斜等神經(jīng)癥狀。
2 病理剖檢
剖檢病鴿6只,所有病死鴿剖檢癥狀相似,心、肺、腎的色澤、大小未見異常,回腸、盲腸、直腸也未見異常,有一只肝臟腫大,表面清晰可見有蟲體,十二指腸明顯增粗,蟲體呈淡白色,圓柱狀,兩端稍狹小。蟲體表面有紋理。腺胃乳頭無出血斑點;腸道蒼白、腫脹;剖開腸道,有20多條纏繞在一起約50 mm、呈淡黃白色的線蟲,短的也達14 mm長,幾乎充塞整個腸道。
經(jīng)驅蟲治療,除病重的4只鴿死亡外,余者1周后全部恢復。故確診為鴿蛔蟲病群發(fā)感染。
3 防治措施
預防該病主要應注意平時搞好鴿舍的清潔衛(wèi)生,尤其要及時清除糞便,要求1~3 d清糞一次,防止飼料及用水被鴿糞污染,并盡量避免鴿與糞便接觸,每日換飲用水。確保飼料和飲水衛(wèi)生;飼料不要撒在地上,要用食槽喂食。鴿舍、食槽以及飲水器等要每天清洗,定期消毒;最好能做到雛鴿與成年鴿分群飼養(yǎng)。同時要定期驅蟲,對鴿子進行驅蟲前,要使鴿子處于空腹或半空腹狀態(tài),或者在下午用半量飼料混藥投服,以確保驅蟲效果;一般雛鴿每2~3個月全群驅蟲1次;成年鴿每年驅蟲1次;信鴿于比賽前半個月驅蟲1次。在驅蟲的同時,于保健砂中加飼維生素A、維生素C,并用口服補液鹽飲水。及時清除糞便。驅蟲藥物可選用以下幾種:
(1)定期驅蟲。每隔2~3個月,給鴿群驅蟲1次。
(2)驅蟲靈,每次1/4片,1次/d,連服4 d。
(3)喂飼服哌曄嗪磷酸鹽,每次0.1 g,1次/d。
(4)石榴根煎水,讓鴿子自飲,既可防病,又可治病。
(5)內(nèi)服驅蟲凈(四瞇唑),每千克體重25~40 mg。
(6)內(nèi)服枸椽酸哌嘩嗪或磷酸哌嘩嗪,每只鴿子每次喂1/2片(0.25 g),1次/d,連續(xù)飼喂2 d。
(7)鹽酸左旋咪唑,每只鴿子每天0.5片(每片25 mg),要在晚上喂服,病輕的1次,重的2次。
(8)驅蟲后次日早上清除糞便,用0.1%敵百蟲對場地消毒。
(9)驅蟲后要增加飼料營養(yǎng),多喂含維生素A的多維素或魚肝油醫(yī)治腸道創(chuàng)傷。
(10)每只鴿子用0.02 g山道年,1~2 h再喂0.03 g甘汞或0.5 g硫酸鉀作為瀉劑,使寄生蟲隨糞便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