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良
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橋梁,從建筑材料上來看是五花八門,有些堪稱奇妙。
泥橋:在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有一座坐落于兩個村莊交界的溪水上的泥橋。有資料記載,該橋建于公元876年,高2.7米,寬1.2米,自重1噸多,橋身呈火紅色,全部材料是用從附近一個泥沼中挖出來的被當地人稱作“火泥”的泥土堆塑成的。它雖然沒有鋼材、木材等支架材料,但歷經漫長的歲月而沒有塌毀。這種“火泥”,有著比水泥更加堅實的特點,一旦凝固之后,任憑風吹雨打也無法使它剝落、變形。
草橋:在秘魯阿普里瑪河一帶,有一種名為“依素草”的野草。這種草韌性特別強,于是當地人便將依素草擰成繩索,在普里瑪河上架成一座簡易小橋,但這種橋只能用兩年。在美國切西莫拉河上,也同樣有一種草橋,它是河道兩岸的水草“紫苗菜”的枝葉互相連在一起天然形成的浮橋,人走在上面就像踩在柔軟的地毯上一樣。
紙橋:2007年7月,日本建筑師坂茂在法國南部的加爾東河一段寬度約10米的河段上建成了一座紙橋,橋身呈原木顏色,由類似扶桿的紙筒相互連接而成。建造該橋共耗費了281個紙筒,總重約7,5噸。該橋形狀類似石拱橋,兩端分別固定在略高于水面的沙石堆中。
塑料橋:在美國新澤西州派恩巴倫斯南部的馬利卡河上,有一座長17米的塑料橋。整個橋梁除了鍍鋅的鋼扣件以外全部使用回收的汽水瓶和咖啡杯建成,造價只有7.5萬美元。自建成至今,該橋已使用了8年多時間,各項技術指標正常,狀況良好。
尼龍橋:在保加利亞的尼沙瓦河上,有一座尼龍橋。該橋由6根梯形尼龍梁構成,橋上鋪設有柏油路面,大橋自身總重量為8噸,是同樣大小的鋼筋混凝土橋梁重量的1/7至1/6。該橋具有彈性好、耐腐蝕、易更換等優(yōu)點,其壽命也比普通橋梁要長得多。
(下小秒摘自《光明日報》2013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