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子
據(jù)網(wǎng)上資料,《孔老二》一書為上海市盧灣區(qū)教師進修學院《孔老二》編寫組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3月出版,插圖為張樂平和吳儆蘆,裝幀署名詹同渲,據(jù)說即漫畫家詹同。
《孔老二》作為一本辱罵性地介紹孔子生平和思想的通俗讀物,編寫水平還不錯,文字好,故事生動。盡管政治傾向鮮明,講孔子的事跡,卻都有出處,處處歪曲,卻非瞎編,顯見執(zhí)筆者的學問和文學功底,還有做學問的認真勁兒。
想來書是給兒童讀的,文字引人入勝,插圖精彩,字體大,紙是厚而軟的新聞紙,摸著舒服,不那么白,不會反光照花眼睛,字也不會透到背面去,而且好翻。一百多頁,幾萬字,教給人簡明的關于中國歷史、先秦思想、孔子及其周圍的人物,乃至春秋時期社會生活和習俗的知識。
其中孔子最后的老病孤獨是這么描述的:
過了幾天,孔老二勉強掙扎著起床,拄了一根拐杖,昏昏沉沉地倚在門口。
太陽落山了,一群烏鴉呱呱呱地亂噪。子貢來看他了。
“子貢啊,你怎么來得這樣遲?”
“我有點事,你近來怎樣?”子貢說。
“昨天夜里我做了個夢?!?/p>
“那一定夢見周公了?!?/p>
“不,我夢見自己坐在大廳當中、兩柱之間,按照殷族的禮節(jié),這是死后停放棺材的地方。我是殷人的后代呀。”子貢聽了,趕忙扯開:“老師總是念念不忘自己高貴的出身?!?/p>
孔老二沒有理會子貢的話:“我今年73歲了,這幾天毛病更重了,我一生追求的周公之道完了,唉,完了。”
說完,長嘆一聲,嗚嗚咽咽地哼起了自己的“挽歌”:
泰山就要倒了,梁柱快要斷了。
我啊,也要像草木一樣枯萎了!
七天以后,孔老二走完了他“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的窮途末路,帶著他的花崗巖腦袋,去見周公了。
巴金在“文革”期間,以蕭甘為筆名,無奈奉命,親自操筆寫《孔老二罪惡的一生》,關于孔子之死,文字如下:“公元前479年春天,在孔家店的陰暗角落里,73歲的孔老二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藥。這天清晨,他掙扎著起床,昏昏沉沉地拄著拐杖倚在門口。大地陽光普照,他卻覺得眼前一片漆黑。”“七天以后,孔老二終于咽下最后一口氣,帶著他的花崗巖腦袋進了棺材。”較之前書,文字干枯,顯有應付差事之嫌。
(左汝正摘自《中國故事·新視角》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