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很容易把忍讓與懦弱等同起來。以為忍讓就會吃虧,忍讓就是熊包蛋,是膽小怕事、不敢抗爭的表現。這實在是一種膚淺的認識。忍,其實是一種最強大的力量,所謂忍者無敵,便是這個道理。
關于忍,我們的祖先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和總結。孔子認為“小不忍則亂大謀?!薄澳苋套园病?。明代學士許明奎作《勸人百箴忍經》,也高度評價了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忍是多方面的。有欲望之忍,有處境之忍,有情緒之忍,有相處之忍。痛苦要忍,快樂也要忍。失敗要忍,得意更要忍。在外要忍,在家也要忍。喜歡要忍,不喜歡更要忍。別人傷害自己要忍,想不傷害別人更要忍。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有一本小說里說:人生就是要忍著過,只要忍一下,什么事都能過去。如果實在忍無可忍,那就從頭再忍。人這一輩子,忍著忍著就過去了。
什么事情當忍,什么事情不當忍,怎樣忍,忍到什么程度,依據每個人自身的學識。所以,忍的判斷很重要。判斷錯了,忍也就沒有意義。世上有“是可忍孰不可忍”之事,比如看到歹徒在強奸婦女,看到罪犯在殺人放火,誰都不能忍,而要見義勇為。可見,忍,也是要講原則的。
忍,是一種眼光,一種胸懷,是一種超脫,一種領悟;忍,是一種生活的技巧,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是一種處事的韜略;忍,是一種能力,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氣度,是一種美德。忍,不是軟弱,而是在軟弱的外表下深藏著剛強。
(秦湖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