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華 陳根林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建筑行業(yè)也迅速發(fā)展起來,本文就探究了建筑工程地下室具體的施工工藝。
【關鍵詞】建筑工程 地下室 施工工藝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是保證建筑物防止浸水和滲漏侵蝕的關鍵。施工工藝不到家,是出現(xiàn)滲漏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節(jié)點部位。因此,如何把握好節(jié)點部位的施工,無疑是關鍵中的關鍵。
1、柱支式地下連續(xù)墻 + 預應力錨桿局部采用噴錨基坑。
(1) 地下連續(xù)墻須在所有與樓面框架梁連接處預埋 PVC管,以便后工序鑿開與框架梁連接,改變以往使用梁盒預埋件的老方法,節(jié)省了大量的鋼材、簡化了工序。預埋件與鋼筋籠固定牢固。
(2) 預應力錨桿局部采用噴錨支護技術。-13.40m 以上全部采用加錨桿的地下連續(xù)墻,另每隔一軸連續(xù)墻加深至地下室底板以下巖層,其余位置采用噴錨支護結構: 各支護段采用C25 噴砼 ( 厚 200mm) ,分兩層噴每層厚100mm,加強筋為4Φ22。
2、逆作法總體施工流程。
地下連續(xù)墻→人工挖孔樁→吊裝鋼管柱→安裝部分首層勁性梁架→施工夾層及二層樓面→施工首層樓面→施工負一層樓面結構→邊挖邊施工連續(xù)墻上的錨桿→分層下挖并分層施工噴錨支護結構→施工樁承臺并由下至上施工負四、負三、負二及負一層夾層樓板結構;
3、柱支式地下連續(xù)墻施工。
槽段劃分長度為 4 ~5m,Ⅰ、Ⅱ期槽段間跳布置之間用剛性接頭連接。槽段開挖采用兩鉆一抓的造槽方法進行。先用沖擊鉆機施工槽段兩端孔作為導向孔,當造孔達到終孔深度后,孔內充滿泥漿,以此兩孔為導向,用液壓抓斗挖去陰影部分的土體,如遇到抓不到底的槽段,則用沖擊鉆機鉆進,達至終孔深度。
對于一些槽段尺寸較短或轉角而無法進行抓斗施工的槽段,由沖擊鉆獨立完成,其成槽施工過程主要采用先鉆進主孔( 1#、3#、5#) ,后劈打副孔( 2#、4#) ,再使用方型鉆頭削平槽壁的方式。造孔成槽監(jiān)控: 垂直度監(jiān)控: 液壓抓斗可利用自身糾偏監(jiān)控儀表控制; 沖擊鉆機每鉆進 1 ~ 2 米用直尺檢查一次垂直度。深度監(jiān)控采用測錘量測。
清底采用抽砂筒或循環(huán)泥漿清槽方法,對槽底進行清渣,提高成墻質量。在清孔過程中,不斷向槽內泵送優(yōu)質泥漿,以保持液面穩(wěn)定,防止塌孔。
(1) 槽內泥漿必須高于地下水位 1.0m 以上,并且不低于導墻頂面 0.3m。
(2) 清槽應不斷置換泥漿。清槽后,槽底以上 0.2 ~ 1.0m處的泥漿比重應不小于 1.3,含砂率不大于 8%,粘度不大于28S。
(3) 清槽后及灌注混凝土前,用測繩測量法檢查槽底沉碴厚度。一個槽段至少有三個測點,沉碴厚度≤50mm。
4、預應力錨桿局部采用噴錨支護技術施工要點。
在施工地下負一層樓面結構后,開始邊下挖邊施工地下連續(xù)墻上的錨桿,并逐層下挖逐層施工噴錨支護結構。實際施工中根據(jù)出土實際情況,除預留土方挖運的車道口外,其余地段均按 15 ~20m 為一作業(yè)段組織流水施工,分段跳挖并分段施工錨桿和噴錨支護結構。
預應力錨桿( 索) 施工工序為: 定孔位→鉆機定位、定角度→鉆孔→鉆機( 或空壓機) 清孔→下錨拉桿→清水沖孔→攪漿→注漿→錨板制作→張拉鎖定
(l) 錨桿( 索) 在地下連續(xù)墻上時,應按設計孔徑采用取芯鉆具或潛孔錘開孔;
(2) 錨桿機成孔,孔徑 Φ150mm( 或 Φ100mm) ,土層或強風化巖層段可采用螺桿鉆進,基巖段應采巖芯管取芯或用潛孔錘鉆進; 鉆孔施工至設計孔深后應采用漿泵或空壓機進行清孔,將孔內的鉆渣排出孔外;
(3) 按設計長度設置自由段,自由段采用薄膜紙包裹或用相應直徑的塑料軟管套住,使之與錨桿固結體分離:
(4) 將加工好的錨桿( 索) 連同灌漿管一起下入孔底(錨桿(索) 注漿采用底部注漿工藝) ,隨即在灌漿管外接高壓漿管,采用大泵量清水進行沖孔,直至孔口返出清水為止:
(5) 鉆孔用清水沖干凈后可開始進行灌漿,錨固體采用M20 水泥砂漿,為提高其早期強度可加入 5% 的早強減水劑;
(6) 錨桿灌漿應保持連續(xù)、飽滿,預應力錨索應封孔注漿并設置排氣孔,以使注漿壓力保持 0.3 ~1.0MPa;
(7) 錨固體達到一定強度后( 約7天) ,即可進行張拉鎖定,按設計總控制張拉力 10%、25%、50%、75%、100% 分 5 級遞增加載,1 ~3 級要求每級穩(wěn)壓 5min,4 ~ 5 級要求每級穩(wěn)壓10min,觀測并記錄每級的位移變形量; 最后一級穩(wěn)定后,卸荷并安裝錨具,重新拉至鎖定力后穩(wěn)壓 10min,此時鎖定并卸荷。
(8) 錨桿張拉時采用間跳張拉的施工順序,以避免對鄰錨桿造成影響;
噴錨支護施工要點包括:(1) 噴射工作面開挖及坡壁清理。
①、層工作面開挖深度至錨桿位置下 0.4m,除車道口外,沿基坑長 20m 左右,分段分層開挖錨桿及噴錨施工工作面,施工面要求寬約 6 ~8m,工作面以外每隔 10m 開挖1個沉淀池。
②、當開挖出工作面后,即采用人工修整坑壁面至齊整,保證坡面垂直平整;
③、清理出上層噴錨鋼筋網(wǎng)的接頭,以便與本層鋼筋焊接。
(2) 噴射混凝土及焊接鋼筋網(wǎng)噴砼的工序如下: 修整坑壁坡面→設立厚度標記及泄水孔→噴 30 ~50mm 厚底層砼→施工錨桿、綁扎底層鋼筋網(wǎng)→噴砼覆蓋底層鋼筋網(wǎng)→綁第二層鋼筋網(wǎng)、焊接加強筋→噴射 10cm厚面層砼
①人工修整好坑壁面后,隨即噴射厚 30 ~ 50mm 的底層砼,如土質較差土體難以自穩(wěn)時,則可先綁扎底層鋼筋網(wǎng)后再噴底層砼,但必須注意保持鋼筋網(wǎng) 30 ~50mm 的保護層;
②用短鋼筋或鐵線按@ 1. 5m 呈梅花狀在坑壁做好厚度標記,同時在有水滲出或砂性土層的地方設立泄水孔;
③錨桿施工完畢后,及時噴射混凝土覆蓋底層鋼筋網(wǎng),隨后跟進綁扎第二層鋼筋網(wǎng),并焊接水平通長加強筋 4Φ22;
④噴射面層砼,確保噴砼完全覆蓋住鋼筋網(wǎng)、加強筋及厚度標記。有錨桿的部位,應用薄膜紙包住錨桿頭,避免錨桿與噴錨面相膠結影響張拉結果;
⑤噴錨面完成后應適當灑水養(yǎng)護,噴錨面達到一定強度后方可進行張拉鎖定或預拉收緊。
(3) 錨桿頭止水處理
錨桿施工完畢,尤其在張拉鎖定或預拉收緊后,地下水容易順著錨桿滲漏。如地層含水量較大造成錨桿頭漏水情況嚴重時,可采取以下方法處理: ①施工錨桿時,在注漿時對孔口進行封堵壓漿,或在孔口段預埋注漿管,待張拉鎖定或預拉收緊后進行注漿處理; ②采用化學灌漿方法進行堵漏處理。
施工實踐證明: 柱支式地下連續(xù)墻 + 錨噴復合支護技術在深基坑逆作法施工中的應用是成功的。
(1) 該技術通過深淺槽相間布置、地下連續(xù)墻與錨噴網(wǎng)相結合組成圍護結構,再由垂直方向的鋼梁和錨桿來支撐,構成一個穩(wěn)定的空間支撐體系,保證基坑的安全和穩(wěn)定。
(2) 通過進入不透水層的連續(xù)墻淺槽段解決擋土止水的問題,以一定的間距設置柱支式嵌巖的深槽段解決支承問題,大大減少了施工困難入巖段工程量,直接節(jié)省工程費用達 300萬元。而穿越透水層的地下連續(xù)墻體完成后,又為人工挖孔樁施工提供了條件。
結語:綜上所述,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工藝是很復雜的,只有注意施工細節(jié),才能使建筑工程高效的完成。
參考文獻:
[1].陳先生.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J].廣西質量監(jiān)督導報,2008(4)公司地址:南京市棲霞區(qū)進取村153-26,郵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