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世紀奧斯汀小說的空前暢銷,不但為銷售商、影視人帶來了良好的業(yè)績,也使得當(dāng)時的小說家們對作家奧斯汀充滿無盡的猜想和好奇。他們依據(jù)對奧斯汀的理解和創(chuàng)作基調(diào),創(chuàng)作了大量關(guān)于小說家奧斯汀的傳奇和故事。在通俗小說家的作品中,以偵探奧斯汀的形象最為真實和豐滿。本文將對Barron創(chuàng)作偵探奧斯汀的思路和人物特點進行分析,以探究這部小說暢銷的主要原因。
關(guān)鍵詞:奧斯汀 偵探 真實
一、引言
19世紀歐洲文壇刮起了一股最強勁的颶風(fēng),奧斯汀小說一夜之間成為繼莎士比亞戲劇之后最受歡迎的文學(xué)作品。人們津津有味地讀著奧斯汀的小說,談?wù)撝≌f中主人公的性格,沉迷于反諷藝術(shù)的語言中。奧斯汀小說的暢銷,促進了影視作品的發(fā)展。小說被改編成電影被搬上熒屏,同樣收到了很好的反響。在這一時期癡迷于奧斯汀小說的還有那些通俗小說家們,他們對奧斯汀本人充滿了無盡的好奇和傾慕,于是紛紛以奧斯汀為藍本,創(chuàng)作出一部部富有想象力和文學(xué)性的作品。同奧斯汀的小說、電影一樣,這些以奧斯汀為主題的作品同樣受到了空前的歡迎和好評。在以奧斯汀為主題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的三位著名通俗小說作家Barron, Elyot, ORourke中,以Barron創(chuàng)作的奧斯汀最接近文獻記錄的真實度。本文從Barron的創(chuàng)作方式、創(chuàng)作特點及人物特點入手,探究其小說暢銷的原因。
二、Barron的創(chuàng)作方式
Barron小說中的創(chuàng)作場景一般為恬靜的鄉(xiāng)村,簡單的房舍,錯落的風(fēng)景,人們或玩?;蛘{(diào)侃地在狂野的草地上奔跑,鄉(xiāng)村的人們過著悠閑自得的生活。即使城鎮(zhèn),也于繁華中多了幾分沉淀和沉穩(wěn)。Barron小說筆調(diào)細膩,刻畫入微,情節(jié)生動有趣,扣人心弦。就這些特點而言,Barron小說中的簡所處的場所和表現(xiàn)與奧斯汀的寫作構(gòu)思較為接近。在一系列的創(chuàng)作中,Barron往往在腳注處注明奧斯汀的生活經(jīng)歷、奧斯汀的親戚朋友和著作等大量知識。這些翔實的資料,不斷喚醒讀者對奧斯汀的遐想,也增加了Barron小說的真實感和親切感。正是這些因素常常使得她的小說產(chǎn)生不同尋常的反響,由此引發(fā)讀者進行偵探般的聯(lián)想和思考。
Barron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創(chuàng)作簡·奧斯汀,并聲稱作為奧斯汀的忠實讀者,她創(chuàng)作的第一要素是尊重小說家奧斯汀的文學(xué)權(quán)威。在每一個神秘故事的背后,Barron都要表明自己“一生都是奧斯汀的崇拜者”,以此將自己與其他的學(xué)者和小說改編者進行區(qū)分。Barron的第一部疑案小說是在1996年發(fā)表的,當(dāng)時恰逢電影《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勸導(dǎo)》上映。由奧斯汀的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就如她的小說一般,受到了同樣熱情的認可和歡迎。觀眾們到電影院觀賞電影,追求視覺享受的同時,更對原作作者奧斯汀充滿了無盡的好奇和期待。Barron關(guān)于奧斯汀的小說在這樣一個全民迷戀奧斯汀的環(huán)境下出版,無疑給她的書籍帶來了出版史上的春天。正如她說:“這部小說在春天出版,使人們在觀賞電影,回味小說原作的同時,試圖對奧斯汀的作品進行再發(fā)現(xiàn)。對于這種明顯的預(yù)見和市場的把握,我有時會受到指責(zé),有時會被忽略”(就像一名神秘的“偵探”)。無可否認,電影的火暴上映為Barron的小說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在三位通俗小說家中,Barron的偵探奧斯汀的暢銷情形是最特別的。人們紛紛購買她的小說,大多源自每位讀者在看過小說和電影之后,心目中都形成了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全能而神秘的“奧斯汀”形象。也可以說,Barron的疑案小說的暢銷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近期影視作品對小說原作的改編。但是,Barron的小說也不是簡單地對奧斯汀小說進行了重新創(chuàng)作,而是她將自己的靈感和才華堅定地付諸對奧斯汀的創(chuàng)作中。
三、Barron的創(chuàng)作特點
Barron承認作為奧斯汀的忠實讀者,她采用的是第一人稱的直接敘述方式,而不是奧斯汀多種體裁的寫作方式。忠實并不一定要追隨。寫作方式的改變,其實是在體現(xiàn)自己的風(fēng)格,也是為了吸引自己的讀者像她一樣成為奧斯汀的堅定追隨者。
在創(chuàng)作疑案小說中,Barron聲稱從奧斯汀細膩的創(chuàng)作特點來看,她具備一名偵探家的特點,是解開謎團,破解迷霧的最佳人選。Barron 辯解道,奧斯汀在寫作中善于刻畫人物,善于巧妙地捕捉人物的情感,這是她受到讀者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奧斯汀的反諷語言,讓人讀來忍俊不禁,每一個敘述都使讀者如臨其境。
“她有理解他人動機的先天才能,她的眼睛善于捕捉細節(jié),她的耳朵善于傾聽,她極富想象力,她能輕而易舉地推斷出過去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這是她偵查犯罪案件的基本素質(zhì)?!雹俑匾氖?,Barron稱以奧斯汀的性格她會津津樂道于這類工作。我們幾乎不可否認:“一個擁有無比智慧并對人性有著深入洞察力的女人是樂于與犯罪分子進行心理格斗的?!雹贐arron認為,奧斯汀不僅能夠成功攻破一樁樁毫無頭緒的疑案,也能寫出極具懸疑性的偵探小說。在《諾桑覺寺》中有這樣的引述:“在奧斯汀生活的年代,小說創(chuàng)作被認為是輕薄的,因為只是描述每天平淡單調(diào)重復(fù)的日常生活,她的讀者基本為家庭女性……如果奧斯汀生活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社會,她也會創(chuàng)作大量的偵探小說?!保ā皞商健眾W斯?。?/p>
四、偵探奧斯汀的特點
無論我們是否同意這種說法,Barron都在試圖推翻我們對奧斯汀的原始印象。Emily Auerbach說,Barron是在顛覆我們腦海中關(guān)于奧斯汀的“沒有戲劇性和冒險經(jīng)歷”的浪漫神話。作為一名偵探,Barron筆下的奧斯汀必須近距離細致入微地觀察每一具尸體,參與每一起受害者死因的調(diào)查,對每一個線索進行取證核實,甚至在擁擠的人群中、飛馳的地鐵里開槍(瞄準一個目標,而不是一個人)。奧斯汀要與令人憎惡唾棄的男人女人進行直接接觸:神秘的間諜、無恥的叛徒、風(fēng)騷的名妓、變態(tài)的婚外戀者、風(fēng)流的女演員等等(Barron 多次引用奧斯汀小說中拿破侖年代的情境)。奧斯汀工作突出,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的男性的眼光,小說中Barron 采用了一個最令人難忘的間諜和冒險家“ Rogue紳士”,而熱切追求奧斯汀的Lord Harold Trowbridge,在第七期Jane and the Ghosts of Netley的文末就死掉了。
在奧斯汀完成偵探任務(wù)的閑暇之余,她就開始思考當(dāng)今的讀者最好奇什么,對什么最感興趣,是她自己、她的長相和她的家境,還是她對女性角色的觀點?當(dāng)然,讀者更可能會關(guān)注奧斯汀對寫作和愛情的想法。
在對女主人公奧斯汀外表的刻畫上,Barron拒絕美化她。Auerbach說,從視覺上講,自19世紀末到今天人們一直在美化奧斯汀的形象,美化她的頭發(fā),甚至夸大她的胸。而在Baron的小說中,沒有誰評論奧斯汀的長相,奧斯汀的體形,她對奧斯汀外表并未做細致的描述。Barron的奧斯汀偶爾為自己“紅腫”的膚色而感到遺憾,不時會想起人老色衰 (在第一卷中她已27歲)。只有在奧斯汀30歲生日臨近時,Barron才為我們大體地描述了奧斯汀的形象:“我穿著借來的過時的禮服,我的頭發(fā)打著卷貼在額頭上,我再也回不到18歲的妙齡時代,我的臉無比瘦削,最難看的要數(shù)我那凸起的鼻子,我的膚色比十年前也粗糙得多……然而,我的眼睛還是熠熠生輝的?!雹墼贐arron的筆下,奧斯汀的外表只在30歲生日時才被提及,但那時已是紅顏已去,青春不在。形象與內(nèi)涵的反差,更增加了讀者對偵探奧斯汀的崇拜和喜愛程度。
五、結(jié)論
Barron創(chuàng)作的奧斯汀源于對奧斯汀本人的尊重,對傳記的深入分析與理解,同時更是對奧斯汀形象的一個大膽創(chuàng)新與嘗試。她觀察到奧斯汀細膩的寫作風(fēng)格,因而賦予了奧斯汀一個偵探家的身份。在奧斯汀小說流行,相關(guān)電影盛行的時期,Barron不依賴外貌而是才智和能力去刻畫的奧斯汀,為讀者提供了全新的體驗和感受。這是Barron創(chuàng)作的偵探奧斯汀暢銷的主要原因。
① Barron, Stephanie. Jane and the Unpleasantness at Scargrave Manor. Bantam books, 2008: xi, 187.
② Jackson, Wess. Genius of the Place. Counterpoint U.S.,2011:130-31.
③ James Edward Austen-Leigh. A Memoir of Jane Austen(2ed edition).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260.
作 者:高海燕,碩士,菏澤學(xué)院外國語系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xué),語篇分析。
編 輯: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