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沉
英語課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學好這門課,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發(fā)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英語課教學的質量呢?這就要求我們要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改革教學方法,把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素質作為英語課教學的根本。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是學生學習的前提,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用漢語促進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形成。這種新的語言環(huán)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教師在授課中,要根據(jù)教學的內容,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語言場景。如不同時間對不同人的問候、提出和回答不同的問題等。在這些場景的人物對話中,教師要把學生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句型,合乎情理的自然融入其中,從而完成由基礎知識向語言技能的轉化,使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二、重視語言訓練
學生用英語向老師匯報值日情況,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一種好的方法。學生在匯報中可介紹本班的好人好事,講述一些簡單的新聞,敘述到校人數(shù)和請假人數(shù)、衛(wèi)生打掃情況等。學生準備好后,征求老師意見,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并讓其他同學進行試聽,促進其用詞的準確性和發(fā)音的正確性。課本中的語言材料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基本材料。學習前,用精辟通俗的語言介紹課文的背景,這樣可為學生的學習打好鋪墊,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達到設疑、解惑、培養(yǎng)聽說能力的目的。學生聽完介紹課文大意后,再通過多媒體進行語音訓練,學習單詞的正確發(fā)音,能強化他們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
教師教課文時,首先要讓學生自己通讀課文,讓他們在讀中掌握單詞、詞組、句型和語法。然后教師提出與課文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在進行思考后進行回答。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要讓其他學生評判,教師再進行總結。這樣做,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敘述課文也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之一??谡Z能力提高后,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一定會提高,同時,還會為學生今后利用外語進行交際打下基礎。敘述課文可用課文中的語言敘述,也可用日常語言敘述。在敘述中,教師要讓學生注意語法規(guī)范,發(fā)音標準,單詞替換準確。敘述可分組進行,目的是讓每個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都有機會得到鍛煉,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加強聽、說訓練和課外閱讀
聽說訓練是《英語課程標準》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須十分重視的一環(huán)。學習英語強調語音標準、語法正確,要達到這個要求,就必須加強聽力訓練。教師要讓學生每天邊聽邊練習,每天都要有一定時間讓學生聽錄音,先聽所學內容的全文,然后再練習比課文內容難一些的文章,來鞏固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訓練的結果,就會使學生在模仿中把語音、語調標準化,逐漸具有敏銳的聽的能力和流利的說的能力,為課堂內外的英語交流掃清障礙。
大量的閱讀有助于擴大詞匯量,掌握語法知識。如果只靠課堂上課文的學習,是很難達到閱讀目的要求的。為此,教師必須給學生創(chuàng)設課外閱讀的條件,鼓勵他們進行課外閱讀,讓他們懂得閱讀的意義所在,幫助他們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同時,要求學生對閱讀的內容做好記錄,寫出讀后感。對學生寫的讀后感,教師要定期讓學生進行交流,使他們各自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實踐證明,哪些學生閱讀面寬、語言實踐量大,哪些學生的理解能力就強,英語的學習成績提高就快。
四、鞏固基礎知識
沒有基礎知識的掌握,就沒有基本能力的提高。教師絕不能只強調能力的提高,而忘記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要讓學生每天根據(jù)自己的情況盡量多掌握一些單詞,日積月累,久而久之,掌握的詞匯量就會豐富。在學生掌握單詞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做一些有代表性的練習題。在做題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找出規(guī)律,使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講評試卷時,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評、學生聽,學生做試題、教師講答案的方式。普遍存在的問題可在課堂上統(tǒng)一分析,個別的問題在課余時間單獨解答,然后教師分別出一些與問題有關的試題讓不同的學生去做。這樣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既節(jié)約了學生的時間,也能使他們對所出現(xiàn)的問題印象深,改的快、改的徹底。
總之,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教師本身的素質是密切聯(lián)系的,要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本身就一定要不斷提高,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不斷學習汲取新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湯莊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