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娟
摘 要: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進人的成長與發(fā)展。在當前的教育中,還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學生找不到自己的優(yōu)點、缺少自信;家長期望過于單一、過高;教師以成績區(qū)分學生,好心辦壞事?!百p識教育”是充分肯定學生,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其不僅有勇于進取的信心,而且有不斷進取的動力。本文通過詳盡的、典型的教育實例,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才能把教師的賞識作用發(fā)揮出來,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guān)鍵詞: 賞識教育 現(xiàn)代教育改革 教育方法
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引進新的觀念,采用新的方法教育學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們的差異,喚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fā)。我們試圖借鑒前人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經(jīng)驗,把“賞識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從“賞識”入手,創(chuàng)造有利于每個學生成長的條件,使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覺醒,從而煥發(fā)出生命的巨大潛能。教師的賞識是實現(xiàn)以人為本、和諧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把教師的賞識作用發(fā)揮到極致,取得較好的效果呢?如何使賞識教育成為現(xiàn)代教育改革中的一劑良藥呢?
一、捕捉每個學生的被賞識點
首先,教育者要以賞識的眼光評價受教育者。我們應(yīng)該堅信每個學生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無論他們做什么事,做得如何,都要能看到他們值得肯定的地方,并給予肯定的評價,激起他們的進取心。一般的教育認為“不努力就不會成功”,而賞識教育的觀點是“不看到成功就不會努力”。這樣看來,真正的賞識教育是無條件的。其次,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才能。例如有些學生思考能力欠佳,但動手能力很強。有的學生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比較好動,做作業(yè)卻比較認真。
二、正面強化學生的優(yōu)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志。對自己賞識是自信的基礎(chǔ),是幫助學生形成自信心、培養(yǎng)自賞能力的重要手段。
楊寬同學剛?cè)雽W時,字寫得很糟糕。父母很擔心,每次回家寫字時,總是嘮嘮叨叨,后來幾次找我商量該怎么辦。我說,不用擔心,我們可以正面強化他的優(yōu)點,幫他找回自信,慢慢引導,相信他會進步。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每次寫完字后,我并不挑剔地指出哪些字寫得不好,讓他改正,而是非常仔細地在這篇字里找出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字用紅色的筆圈上,然后親切地說:“你這個字寫得很好,堅持!”他信心倍增。后來,他寫字時就老盯住那個被紅筆圈上的字,照著寫。這樣我開始圈兩個、三個……更多,漸漸地楊寬的字寫得越來越漂亮。
三、學會寬容、真誠地善待每一位學生
在課堂上,沒有厲聲的訓斥,沒有嘮叨的說教,有的只是燦爛的微笑,親切的話語,使學生的心靈得到觸動,錯誤得以改正,這就是寬容。教師的寬容,可以緩和師生之間的緊張局面,使學生轉(zhuǎn)變逆反心理,防止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使“嚴”收到最佳的效果。
四、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
合理是指目標要具體,難度要合適,一般來說,我們往往習慣于提出一些遠大目標,認為這種目標穩(wěn)定而持久,殊不知學生如果感覺力所難及,就會失去信心與動力。在教學中,我們應(yīng)該充分考慮這一問題,為這些有習得無助感的學生專門確立一些可望而又可即的目標,讓他們明白只要做,就會成功。這樣,學生就會慢慢樹立信心,強化學習動機。
五、家校同步,家長參與賞識教育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贊揚,如果領(lǐng)導夸獎我們一句,我們一整天就會自我感覺良好。成人尚且如此,何況還沒有成熟的孩子。但是,如今的家長卻把孩子的成績、分數(shù)、名次看得太重,無論孩子怎樣努力,家長永不知足,只會天天念叨“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讓孩子們疲憊不堪,沒有學習的成就感。
我們清晰地看到,隨著升學競爭的日益激烈,學生在家里受批評多、受表揚少,受諷刺多、受鼓勵少。原因是,家長對學生的要求、期望太高,總是用放大鏡看孩子的缺點。結(jié)果是,孩子沒有了上進心,增加了自卑感,從而產(chǎn)生了無所謂的心理及逆反心理。
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與其說是學生的問題,不如說是家長的問題。
我們要利用家長會,通過調(diào)查問卷,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將“賞識教育”的實施計劃傳達給家長,與家長達成共識,與家長密切配合。并且在每次家長會上,完成常規(guī)式的匯報工作之后,我見縫插針地向他們介紹一些賞識理念、賞識經(jīng)驗,給他們讀一些小文章。通過學習,家長們都說,沒想到教育孩子還有這么多學問,看來真該好好學習學習。通過這一實踐,我認識到,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沒有家長們的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是難以獲得較佳效果的。
“賞識教育”給學生、給教育事業(yè)帶來巨大的收益,它以其特有的魅力沖擊了抱怨教育的痼疾,喚醒了許多人的教育智慧,并得以迅速傳播,它成了我們現(xiàn)代教育改革中的一劑“良藥”。當然,任何藥方都不可能包治百病,賞識也不可能使教育中存在的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應(yīng)該說,“賞識教育”只是給老師和學生一種思維方法。如何把握一個度,什么該賞識,什么不值得賞識;怎樣把握賞識與批評的關(guān)系,對問題嚴重的學生還要不要一針見血、直截了當?shù)嘏u?和顏悅色地批評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嗎?……這些問題,有待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思考和總結(jié)。
參考文獻:
[1][德國]卡爾·威特.卡爾·威特的教育.光明出版社.
[2]張萬祥.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魏書生.為師從教不可不聽的演講.河海大學出版社.
[4]周弘.把求知的快樂還給孩子.河海大學出版社.
[5][意大利]德·亞米契斯.夏丏尊譯.愛的教育.譯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