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詩歌具有短小精煉、朗朗上口、有音節(jié)有韻律等特點,自古以來詩歌,包括詞、曲、賦等,便和養(yǎng)生保健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經(jīng)》中,提到可以入藥的草木鳥獸魚蟲的名稱有260多種。
明代《本草綱目》把大量古人詩詞文賦和名言佳句信手拈來,巧妙地鑲嵌在著作之中,以文載道,相得益彰。如在介紹栗子的吃法時,引用了蘇轍的“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在解釋當歸“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時,則引出了“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胡不歸”的詩句來。在形容枇杷時,又用了楊誠齋的“大葉聳長耳,一枝堪滿盤”這兩句詩。像這樣的例子,書中隨處可見。這種以詩明物的手法,起到了詩配畫的藝術作用,讀來興趣無窮。
《本草綱目》還收有大量風格質(zhì)樸,語言清新的醫(yī)性詩歌。如:“天生靈草無根干,不在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梗青青飄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時須在七月半。選甚癱風與大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鐵幞頭上也出汗?!边@首詩把中藥浮萍能治療各種風癱雜癥的功用、服用方法概括得淋漓盡致。婦科要藥郁金香,李時珍用一首小詩概括了它的來歷和藥物價值?!耙劣衅娌荩挥艚?,越自殊域,厥珍來尋,芳香酷烈,悅目怡心。明德唯馨,淑人是欽?!?/p>
不為良相,則為良醫(yī)。我國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都和醫(yī)藥有著不解之緣,許多行之有效的保健養(yǎng)生好方法、好經(jīng)驗散見在他們的著作中。其中,有不少是以詩詞的形式保存著。例如,明代學者鄺露在他的著作《赤雅》中收載一首五言詩:“避色如避難,冷暖隨時換,少飲卯時酒,莫吃申時飯?!币庠诟嬖V人們:要想健康長壽,應當節(jié)制房事,隨氣候變化及時更換衣裳,清晨不飲或少飲酒,日未落不要忙著吃晚飯。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的著名醫(yī)學家陳念祖撰寫的《醫(yī)學三字經(jīng)》、《醫(yī)學實在易》、《時方歌曲》等醫(yī)學普及讀物,文字暢美,通俗易懂。如《醫(yī)學三字經(jīng)》中《咳嗽》一篇,用三言詩的形式將咳嗽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描繪得清清楚楚:“肺如鐘,撞則鳴;風寒入,外撞鳴;癆損積,內(nèi)撞鳴。誰治外,六安行,誰治內(nèi),虛癆程。挾水氣,小龍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細味,一齊烹,長沙法,細而精?!睂⒎伪茸麋?,撞之則鳴,通俗而生動,留給人的印象極深。
在賞析優(yōu)秀的中華詩詞作品時,我們時常會發(fā)現(xiàn)其中養(yǎng)生保健的記敘,細細讀來,怡情又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