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紅
時至今日,《良友》已經(jīng)作為一種都市文化符號載入中國的出版史。它記錄時尚,記錄生活,記錄那個年代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民國時期中國都市文化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雜志這一媒介形式產(chǎn)生于城市,具有構造和凝聚城市共同體的天然功能。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商業(yè)繁榮,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達,是當時中國新聞業(yè)的中心,誕生了為數(shù)不少的出版物,《良友》是其中反映都市時尚化程度最高的一種。1926年《良友》畫報由文化商人伍聯(lián)德創(chuàng)刊于上海,1945年???。在那個科技落后、信息匱乏的年代,《良友》的誕生無疑給讀者帶來劃時代的震撼。它就像一本生活素描,全景式記錄了這一時期上海等一些中國都市的生活場景,是城市精神追求與時尚的引領者和建構者。也正因這份都市畫報制作考究,內(nèi)容精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記,在當下的懷舊潮中被認為是一部最具歷史價值的民國畫史。
一、精美的印刷和獨特的版式凸顯時尚氣質
《良友》畫報在創(chuàng)刊之初,就將自己的刊物定位于中產(chǎn)階級市民的時尚雜志。在這樣的辦刊理念下,《良友》畫報特別重視刊物的印刷質量和版式設計。一開始設計的就是九開大本,版式非常大氣;用紙上先是道林紙,后又改為銅版紙;印刷上初為銅版印刷,后又改用最現(xiàn)代化的影寫凹版印刷;人像照片則采用彩色膠印。從印刷質量上保證了雜志內(nèi)容的清晰和圖片的細膩。新聞學家薩空了在《五十年來中國之畫報》一文中將它譽為“中國印刷最精美之畫報”。
圖文并茂的版式設計是《良友》的另一亮點,也是中國現(xiàn)代書刊設計進程的一次重要革命?!读加选氛J為,圖片新聞較之文字新聞有其天然的優(yōu)勢,即更逼真、更直觀、更形象,他們提出“……宣揚之道,文字之功固大,圖畫之效尤偉。蓋文字艱深,難以索解;圖畫顯明,易于認識故也。”畫報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生動、直觀、真實地記錄了那個年代中國的社會狀況,為后人了解當時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提供了珍貴而精彩的圖片資料,這種以圖說事的視覺傳播客觀地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帶給觀者“雷擊”般的感覺。
二、花樣的封面女郎與服飾彰顯時尚魅力
封面是雜志的面孔,一本雜志能否吸引讀者首先在它的封面。幾乎所有的現(xiàn)代時尚雜志都以女性來設計封面,《良友》亦不例外?!读加选穭?chuàng)刊號的封面刊登了胡蝶的玉照,開創(chuàng)中國雜志以名媛為封面的先河。據(jù)統(tǒng)計,在《良友》共計172期雜志中,有161期的封面是摩登女郎照片。這些美麗的女性包括電影明星、青年學生、名媛閨秀、畫家、體育明星等。她們在《良友》上眼波流轉、搖曳多姿,演繹著大上海的萬種風情,她們的舉止、裝扮、服飾,乃至于一個眼神或者表情,都成為當時中國最流行的時尚美學元素。
服飾是時代和潮流的語言?!读加选贩饷媾傻姆椬罹邥r代感,縱觀《良友》畫報,仿佛就是一部中國現(xiàn)代服飾的演進史?!读加选贩饷媾稍谧?,服飾裝束風格也隨之變換。各種時裝包括短裝、便裝、西式晚裝、運動裝、泳裝相繼登場。改良的無袖高領旗袍備受封面女郎們的青睞,這種旗袍是中西服飾文化交匯融合的產(chǎn)物,由傳統(tǒng)的直線裁剪改為收腰的曲線剪裁,腰身越收越窄,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女性身體的曲線美。女郎們的發(fā)型最初是劉海兒發(fā)髺,接著是“五四”時期流行的學生頭,后來是長短不一、各種樣式的波浪卷發(fā)。玻璃絲襪、高跟皮鞋也開始在封面女郎的腳上偶露崢嶸。正是通過封面女郎的展示,《良友》掀起了一輪輪的時尚潮流,將流行、時髦的衣著、發(fā)飾介紹給讀者,向讀者傳播著服飾時尚的理念。
三、推介現(xiàn)代生活方式和消費,引領時尚潮流
與世界同步的城市節(jié)奏使民國時期的海派文化呈現(xiàn)出顯著的國際化特色。隨著西方舶來品和舶來文化的輸入,西方的各類生活方式也傳入上海,并開始滲透民眾生活的各個方面?!读加选酚迷絹碓蕉嗟恼掌臀淖滞平樯钆c消費的新思想、新觀念,倡導現(xiàn)代文明生活方式,成為中國時尚和潮流的引導者?!读加选返?期和第8期發(fā)布了嬰兒大賽的廣告,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選秀活動,通過嬰兒比賽,推廣一種衛(wèi)生的育兒方式?!读加选返?0期推出“最新式住宅陳設”,展示了幾幅當時最為流行的家居裝飾照片,引導讀者用當時最時尚的元素來布置家庭,提高生活品位。第99期舉辦了“標準女性”的評選,從入選的胡蝶、宋美齡、何香凝、丁玲等10名女性來看,她們都是新女性的代表,向讀者推廣了一種向上的生活方式。第102期題目為 “二十四小時之生活”的圖片描述了一名上海中產(chǎn)階級的一天,這是《良友》為更多急于提升生活品質的基層民眾展現(xiàn)的理想生活范式,在潛移默化中引領讀者形成都市現(xiàn)代生活方式。第120期刊有“新女性” 圖片6幅,把現(xiàn)代女性從事的職業(yè)如播音員、打字員、接線生、美容師等推介給讀者,鼓勵女性讀者走出家庭,從事現(xiàn)代社會中一些新興的、力所能及的職業(yè),推廣都市新女性的生活方式。
同時,《良友》導引、示范著讀者進行娛樂與休閑。如1932年組織了《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1934 年舉行了限于國內(nèi)旅游的良友讀者旅行列車,從1935年開始,又組織了 “良友海外觀光團”,這種“攝影+ 旅游”的活動已經(jīng)具有鮮明的現(xiàn)代時尚色彩。電影作為上海最為時尚的娛樂方式之一,受到了《良友》的持久關注,包羅萬象的電影專題是良友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這些五花八門的娛樂休閑方式,正是雜志編輯受到西方社會的啟發(fā),為讀者開出的新生活 “處方”,營造出都市生活中休閑娛樂的輕松感。
此外,《良友》通過攝影圖片和文字報道不定期地刊登巴黎、倫敦和紐約等歐美各大時裝中心國際時裝發(fā)布會的消息,將最新的國際時尚潮流傳入更多的普通家庭。對美容產(chǎn)品蜜粉、美容膏、香粉、香水、指甲油的廣告以及化妝技巧的刊登比重不斷加大,并不厭其煩地教授“美容新法”和奉送各種“美容指南”,引導大眾消費。
正是在對各種現(xiàn)代生活方式和消費的推介中,《良友》引導國人用時尚元素提升自身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追求個性的舒展。
四、關注新聞時事,提升時尚品質
《良友》畫報雖然定位于市民時尚雜志,但對新聞時事的關注始終如一,這使其在時尚外衣的包裹下透出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和歷史的厚重感。1926~1945年,這20年的中國,風云變幻,戰(zhàn)亂四起,《良友》將其攝影機的鏡頭觸及硝煙彌漫的戰(zhàn)斗現(xiàn)場和風云變幻的政治領域,準確把握新聞,主動報道時事。正如畫報第三任主編馬國亮所說:“《良友》畫報能暢銷五大洲,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對時事的重視。每月發(fā)生的重大新聞,幾乎都可以從畫報中找到如實報道的照片?!薄读加选访科诰O有固定的國內(nèi)新聞播送專欄,民國時期的國內(nèi)重大時事均在其列,如蔣宋聯(lián)姻、濟南慘案、梁啟超逝世、移葬孫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京劇史上極具意義的梅蘭芳赴美、魯迅先生之喪等,《良友》都作了詳盡報道。同時,《良友》對國際時事亦給予高度關注,總是以迅捷的反應速度報導世界各國最新的政治局勢和風云一時的國際人物,而且報道面廣、信息量大,真正見證了民國時期中國乃至世界的風云變幻,給后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對研究中華民國史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五、刊登文學作品和美術佳作,為時尚增加文化內(nèi)涵
作為畫報,《良友》雖然以圖為主,但并不妨礙它在內(nèi)容上加入文學元素。創(chuàng)刊伊始,《良友》就刊登各種文學作品,包括鴛鴦蝴蝶派作家盧夢殊的長篇連載《鬼火烹鸞記》和劉恨我的《春夢余痕》以及一些舊體詩歌。隨著新文學的崛起,短篇小說、散文成為《良友》溝通新文壇的主要渠道。許多文學大家都曾為《良友》撰稿,如田漢的《荊棘之路》、郁達夫的《上海的茶樓》、茅盾的《春來了》、丁玲《楊媽的日記》、巴金《玫瑰花的香》、老舍《抬頭見喜》、林語堂《談畫報》等。此外,《良友》還刊登了大量對國外生活、國外旅游進行描寫的散文隨筆,有黑光的《夏威夷》、玉河的《詩一般的希臘》、張若谷的《巴黎一晝夜》等、,他們的作品使廣大讀者接受了更多的文化熏陶,獲得了美好的閱讀體驗,也大大提升了雜志的文化品位。
《良友》作為一本以視覺圖片傳播為主的刊物,對美術和攝影的重視貫穿始終。在《良友》眾多的欄目中,美術與攝影方面的內(nèi)容自始至終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读加选樊媹罂d了數(shù)百幅美術作品,并對全國美展進行跟蹤報道,大大促進了美術的傳播與發(fā)展。在攝影方面,《良友》不僅刊載大量攝影圖片,還經(jīng)常介紹世界攝影的一些流派、技術以及中外攝影界的新動態(tài)、新情況,并大膽地刊載品位高雅的人體攝影作品,從內(nèi)容與形式上促進了現(xiàn)代攝影的發(fā)展,提高了讀者的審美趣味。
時至今日,《良友》已經(jīng)作為一種都市文化符號載入中國的出版史。它記錄時尚,記錄生活,記錄那個年代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民國時期中國都市文化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單位:《遵義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