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朝
設計思路:
鑒于投擲項目的安全性和場地限制,采用完整投擲動作設計的游戲較少,因而設計投擲類游戲應先從思維上突破局限。安全問題必須要考慮,那么場地及規(guī)則是否可以改變,增加一些競爭和娛樂元素呢?以推鉛球為例,投擲規(guī)則要求投擲者必須在投擲圈內完成動作,一個場地每次只能容納一個練習者練習,每投擲一次就得丈量一次成績,不然學生不能清晰感知自己的投擲效果,如此一來,以一個45人的班級為例,一節(jié)課每人輪流練習不到3次。游戲設計,可以考慮把原來的投擲場地倒置使用,把在投擲圈完成的動作改為在平坦地面上完成,場地要求降低一些;把原來的投擲圈作為投擲落點,投擲難度提高一些。
設計方法:
1.把原來的投擲圈作為共同的投擲目標區(qū)(當然,投擲圈內和周圍要鋪一些廢舊體操墊保護場地,最好是把場地移到沙池邊,用呼啦圈之類放在沙池內作為投擲目標區(qū)),如圖1,在扇形投擲區(qū)內畫若干條間隔15cm的投擲線。
2.根據初步測試成績確定每個學生的投擲起始線,投擲線較近的同學靠左站,提高投擲安全性。
3.投中目標區(qū)的每人次得1分。
4.把學生分成4個學習互助組,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每次比賽的投擲次數。
5.把一個練習周期設計成一個完整的比賽游戲,學生可以根據上一次的練習效果來決定自己下次課的投擲線,投擲線每提高一個間隔,第一次投中時另外獎勵3分。
6.通過積分累計評出單次比賽冠軍組,一個周期結束時,按總積分結果評選出總冠軍組,再根據每個學生投擲線的變化量評選出個人前三名,成績相同的按同名次算,并給予適當表揚和獎勵。
設計優(yōu)點:
第一,確保投擲安全。在小于90度的扇形投擲區(qū)內,學生在技術相對穩(wěn)定的前提下參與,擲出的球體目標落點一致,球體擊中人的可能性極小。第二,保證動作完整。游戲是在一種完全自然狀態(tài)下完成投擲動作,相比負重和抗阻練習而言,投擲動作沒發(fā)生任何改變。第三,關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根據個人初始成績確定投擲起始線,最后根據投擲線變化量確定個人冠軍,小個子同學也一樣有機會贏,每個人成功的機會均等,相對公平,充分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符合新課程理念。第四,提高練習密度。倒置場地可以容納約12名學生同時練習,大大提高了練習密度。第五,練習效果清晰。每次投擲有沒有投中目標一目了然,無需丈量,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投擲效果。第六,增強練習趣味。得分區(qū)相對較小,無論是仰角還是平角,對出手角度要求更高,增大投擲難度同時也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
教學效果:
通過一個完整周期的游戲教學,既可以讓教師根據比賽情況把握練習的整體效果,又能夠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投擲線的變化情況,較清晰地看到自己成績的變化,較為具體地感知成功的過程和喜悅,有效提高了學生在整個練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學生練習很開心,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