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美
今年,廣州老牌名校真光中學高一年級計劃開設兩個女生班。每天,女生要穿旗袍上學,還將學習家政、社交等淑女課。(見《南方都市報》)其實中學、大學開設女生班、“淑女班”已經(jīng)不是新鮮事,武漢、上海的一些學校已經(jīng)有過這方面嘗試。
應當說,從教育學生成長的角度講,女生班通過開設一些適合女生學習的特色課程,比如禮儀、社交等,的確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女生的獨立自強意識和自信心,能夠提升女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女性氣質,培養(yǎng)女生的淑女性,讓中學女生少一點中性化色彩,這也是近年來一些學校開設“淑女班”的主要目的所在。但是,要求女生班女生每天必須穿旗袍,把旗袍當成事實上的“班服”,筆者以為這樣的要求和做法完全沒有必要,相反,強制要求女生班的女生每天穿旗袍上學,其實是走進女生氣質教育誤區(qū)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并非女性穿上了旗袍就都能顯得有氣質,女性氣質是從其言行舉止中體現(xiàn)出來的,而不是通過身上的服裝表現(xiàn)出來,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
再者,從教育科學角度說,女生班開設的特色課程都很好,然而不應當只限于女生班的女生學習,而應當對全校女生都開放學習。提高女生氣質和獨立自強意識,不應只是提高部分女生的氣質和獨立自強意識。
事實上,目前學校教育中缺乏的男生風度教育、女生氣質教育和男女性別行為教育等,需要對全體學生補課,而不是簡單地開設女生班,只提高部分女生,準確說是經(jīng)濟條件好的家庭的女生的氣質。否則,少數(shù)人享有的特色教育,也是不公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