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提倡“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老黃?!笔礁刹俊4祟惛刹磕_踏實地、默默無聞,甘于奉獻、任勞任怨,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業(yè)績,是干部隊伍的主流和基本力量。但是,在改革浪潮里中流擊水,既需要“老黃?!笔礁刹康摹绊g勁”,也需要“獅子型”干部敢想敢干的“闖勁”。
擅長改革攻堅的“獅子型”干部本應委以重任,但實際中卻可能得罪人,在推薦選拔干部時也可能得票不高。這是因為,在有的地方,個性鮮明、說話直接者,可能“不會做人”;做事有魄力,雷厲風行者,可能“不夠靈活”。相反,一些善于推諉塞責、文過飾非的“鴕鳥型”干部,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孔雀型”干部,“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干事”的“病貓型”干部,卻通過包裝、化裝、偽裝,成功“上位”。讓能干事者有機會、干成事者有舞臺,要求組織部門知人善任,莫讓“獅子”如“千里馬”一般,“ 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釋放改革這個中國最大的紅利,除了繼續(xù)提倡“老黃牛”精神外,迫切需要一大批有魄力、敢創(chuàng)新的“獅子型”干部。
(摘自《人民日報》 韓文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