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經(jīng)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會議部署“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引人注目。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在近幾年被熱烈討論,一方面說明它在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它存在的風險。
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含義
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它有多種含義,它首先是指人民幣跨境流動的開放和管制取消,其次包含了儲備貨幣資金跨境流動和交易的開放、管制取消,也包括主權貨幣(本幣、儲備貨幣之外的貨幣)跨境流動和交易的開放、管制取消。我國人民幣資金充裕,鼓勵、允許人民幣自由流出到境外從事資本項目投資,允許境外人民幣資金流入境內進行資本項目投資,風險不大。人民幣是我國創(chuàng)造的貨幣,只要對人民幣資金出入進行有效的規(guī)范、管理,就可以有效控制風險,故不必對人民幣資金出入采取嚴格的管制或禁止。
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風險
(一)傳統(tǒng)意義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風險
傳統(tǒng)意義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風險首先源于貨幣地位的不平等。當今的國際金融秩序,是美元等儲備貨幣壟斷國際金融利益的不合理體系,由于紙幣地位的不平等,存在很大差異,也因此存在不同風險。一是國際信用和發(fā)行權的差異。美元、歐元等貨幣是儲備貨幣,具有國際信用,可以獲得鑄幣稅,在全球流通,發(fā)揮貨幣的基礎職能,而其他貨幣是非儲備貨幣,沒有足夠的國際信用,不能自由流通和兌換。二是兌換與被兌換的差異。貨幣的本質是匯兌——匯率的本質是非儲備貨幣與儲備貨幣的兌換比率。在國際經(jīng)濟和金融活動中必須使用儲備貨幣,而不能使用非儲備貨幣,儲備貨幣進入任何國家,可以兌換為非儲備貨幣,而非儲備貨幣原則上只能在本國兌換儲備貨幣,而且是有限制和管制的兌換,不能自由兌換為儲備貨幣或其他貨幣。非儲備貨幣出了國門以后,本幣不能自由兌換其他貨幣。三是持有的差異。不少國家擔心國際金融安全,因為其持有大量美元、歐元金融資產(chǎn),由于全球貿(mào)易、資本流動、金融交易以美元、歐元來計價,而這些金融資產(chǎn)的價值會嚴重縮水,各種金融交易和價格劇烈波動也會導致嚴重匯兌損失和交易虧損,這些都會導致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國家的金融利益損失,導致債務危機、匯率危機、資產(chǎn)價格危機和銀行危機。
(二)在儲備貨幣項下的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風險
一是虛擬資產(chǎn)的差異。儲備貨幣國家虛擬經(jīng)濟龐大,各種金融資產(chǎn)是當年經(jīng)濟規(guī)模(GDP)的數(shù)十倍到一百多倍,而非儲備貨幣國家大多以實體經(jīng)濟為主。虛擬資產(chǎn)的價值超過實體經(jīng)濟的規(guī)模有限。目前,全球各種虛擬資產(chǎn)價格是GDP的100倍左右,每天全球僅外匯交易量就達到4萬億美元-5萬億美元。這都是以儲備貨幣來計價和結算的,這些投機資本一年交易量的2%-3%到非儲備貨幣國家進行投機,非儲備貨幣國家的實體經(jīng)濟也承受不起。二是匯率價格的差異。儲備貨幣國家,在當初確定自己的匯率時,往往把自己的匯率價格定得很高,把非儲備貨幣的價格定得很低,其實就是通過匯率來掠奪非儲備貨幣國家的資源和消費品。在金融經(jīng)濟開放的時代,儲備貨幣國家的企業(yè),可以通過歷史的匯率制度廉價收購非儲備貨幣國的資產(chǎn),購買資源。更重要的是,在競爭中處于資產(chǎn)實力的優(yōu)勢地位。三是投機與被投機——沖擊與被沖擊的差異。20世紀90年代以來,從日本泡沫經(jīng)濟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基本都是儲備貨幣的投機資本蓄意沖擊一國的匯率制度,或者蓄意沖擊一國的匯市和股市,而很少有非儲備貨幣國到儲備貨幣國進行投機沖擊的。即使在儲備貨幣國家本土的投機,最終損失的,也是那些持有儲備貨幣的非儲備貨幣國家。
推進人民幣和主權貨幣資本項目無風險可兌換的探討
正因為資本項目可兌換存在風險,人們對資本項目可兌換提出了諸多前提條件,但所有這些理論,都是對儲備貨幣來說的。如果資本項目可兌換,針對的是本幣和主權貨幣,情況就大不相同。
(一)不與強者玩的資本賬戶開放,沒有風險
對于非儲備貨幣國家來說,資本項目可兌換必然存在風險和危險。但是,如果本國資本項目可兌換,不涉及儲備貨幣,或者說不涉及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只涉及其他貨幣,或者就是本幣的跨境流動,也就不必擔心開放的風險。
如果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在弱者之間,或者對相對于本國是弱者的市場或國家進行開放,那也不存在任何外部風險。因為弱小的國家無論是其經(jīng)濟和金融規(guī)模對相對強國來說,都不會產(chǎn)生沖擊和危害;如果是對等的市場開放,對非儲備貨幣進行資本項目可兌換,不存在任何風險。即使對強者開放資本項目,如果是對等的有控制的開放,也不存在風險。問題在于過去發(fā)生危機國家的開放,沒有采取對等條件,往往是不對等的。如果純粹是本幣資金的跨境流動,人民幣外流之后的回流,也不會對國內經(jīng)濟和金融產(chǎn)生威脅,因為國內的人民幣資金規(guī)模和資產(chǎn)規(guī)模遠遠超過了跨境流動的規(guī)模。
(二)以主權貨幣進行對等的資本賬戶開放,沒有任何外部風險
基于上述認識改變思路,選擇一種新穎的方式實行資本項目可兌換,不僅有利于促進本國資本的跨境流動,同時又可以避免開放的風險。這個思路就是:以主權貨幣為貿(mào)易結算和投資工具,相互進行對等或交換條件的開放。其含義就是兩國允許對方的貨幣到本國進行資本項目投資,各自的銀行可以開立和接受對方貨幣的信用證、保函和對外擔保,而不必使用第三方貨幣。
在國際上,我們真正擔心的是美元形式的短期資本或投機資本,因為美元全球泛濫,規(guī)模巨大。一般發(fā)展中國家的實體經(jīng)濟和虛擬經(jīng)濟承受不了美元或歐元金融資本的自由進入。但是,如果我們允許的是非美元、歐元等貨幣,就沒必要擔心。尤其是,如果與不同國家簽署協(xié)議,允許主權貨幣在雙方的企業(yè)和銀行進行貿(mào)易結算,允許到對方國家去投資股票或債券。這樣做,可以規(guī)避對美元的使用,推進本幣的國際化,也實行了資本賬戶的開放,有利于對外貿(mào)易和投資的發(fā)展的同時又無風險。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