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軍事戰(zhàn)略的變化,一系列疑問也浮出水面:美國戰(zhàn)略重心轉移到亞洲,這對臺灣意味著什么?美國政策的改變將令臺灣從中受益嗎?在華盛頓的再平衡戰(zhàn)略中,是否有臺灣的一席之地?
臺灣并非孤島
臺灣方面有人曾表示擔心,華盛頓雖然曾稱要加強與亞太地區(qū)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政府的關系,但臺北可能并不在其中。“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安保關系變得現代化了,日本也正在加緊國防建設。再看看美國和韓國之間的安保合作,他們聯合軍演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至于美國和澳大利亞、菲律賓、新加坡、印度的關系,甚至是美國和越南的關系,都在不斷加強。但臺灣呢?美國政府的態(tài)度似乎是:‘哦,你們和大陸的關系還不錯,繼續(xù)保持吧。我不知道這是否符合美國戰(zhàn)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qū)的政策。”
臺灣島內對奧巴馬政府的批評更加激烈,有些人指責美國總統(tǒng)在執(zhí)行“綏靖”政策,并稱面對著“在亞洲闊步前進的大陸”,“奧巴馬在擠眉弄眼地向北京示愛”。
然而,盡管在美國重心轉移政策中的地位的確不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臺灣就被遺忘了。首先,美國最高層級的官員反復表達華盛頓對于臺北的支持。在國會聽證中,時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表示,“轉向亞洲政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與臺灣保持有活力的、多層次的非官方關系。為此,美國仍將大力、持續(xù)地維持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wěn)定”。2011年11月,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表示,“我們與重要的安保和經濟伙伴臺灣保持著強有力的關系”。那么,具體而言,美國重心轉移到亞洲,對于華盛頓和臺北的關系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政經關系升級
政治方面,美國正在提升與臺灣的“非官方”關系。正如坎貝爾解釋的,“我們正在積極探索提升與臺灣會議級別的方式”。努力已經開始收獲回報。2011年9月,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庫馬爾前往臺灣,討論貿易和政治問題。他成為了五年內前往臺北的最高級美國官員。2012年,美國軍方發(fā)布了一張臺灣“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非正式”訪問五角大樓的照片。楊念祖披露,“在2012年,我至少19次前往華盛頓,并與對應的官員展開了相當高層次的對話”。
除了提升雙邊接觸的等級,美國還繼續(xù)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尤其是國際民航組織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這對臺灣來說意義重大。美國還一如既往地抗議聯合國中確定臺灣政治地位的提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于2012年9月宣布,來自臺灣的訪客可以按照免簽證計劃享受到免簽待遇。
美國和臺灣之間的經濟關系非常具有活力。盡管全球的經濟重心有所轉移,臺灣依然是美國第十大貿易伙伴,“2011年雙邊總商品貿易額達670億美元”。同一年,臺灣是美國的第十五大商品出口市場(第六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和第十大商品進口地。
2013年2月,美國和臺灣同意重啟中止了六年的貿易與投資框架協(xié)定對話。造成此前協(xié)商中斷的原因是美國出口含有瘦肉精的牛肉引發(fā)了爭執(zhí)。2012年7月,臺灣放松了對美國牛肉的禁令,并希望對話能夠為臺灣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鋪平道路。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是臺灣對外事務的當務之急,也是避免在全球市場被邊緣化的重要舉措。因此,貿易與投資框架協(xié)定的重啟是臺灣的一大突破。
安保合作:低調且緊密
《與臺灣關系法》、“六項保證”、三個聯合公報,以及一系列聲明、宣言和秘密承諾,指引著美國與臺灣的安保關系。對這些文件的細致分析已經多如牛毛,簡直可以說這些分析是自相矛盾和令人困惑的。
2011年,臺灣是全球最大的美國國防產品買家。盡管美國官方并未將重心轉向亞太與對臺灣的大規(guī)模武器交易直接聯系起來,但美國的再平衡戰(zhàn)略常常被用作對臺武器交易的理由。2010年和2011年的軍售可謂是“可以與《與臺灣關系法》生效以來的任何時期相比,甚至要比任何時期數量都更高”。
美國官方沒有排除未來繼續(xù)進行軍售的可能性。2012年4月26日,一位白宮官員撰文指出,“考慮到臺灣受到的軍事威脅與日俱增,額外出售戰(zhàn)機的計劃應得到嚴肅的考慮”。他補充道,政府將很快決定“采取何種方式解決臺灣的戰(zhàn)斗機短缺問題,包括出售美國新制造的戰(zhàn)斗機”。與此同時,無論是哪個黨派當政,臺灣當局都表達了對美國戰(zhàn)斗機的興趣。
坎貝爾曾指出,“與臺灣的安保關系也許是美臺關系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元素”。然而,雙方關系中關鍵的元素仍然不那么引人注意。例如,雙方長期以來在情報共享上合作愉快,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臺灣“安全局”一道,使用聯合建造的設施監(jiān)視著大陸的軍事情報。有人推測,雙方的情報合作可能會進一步加深。據媒體報道,臺灣可能和美國共享耗資13億美元建造的預警雷達所獲得的數據。
一位接近美國軍方的人士私下向筆者透露了華盛頓和臺北是如何更加接近的:“雙方文職和軍方的高級代表會進行定期的協(xié)商,但你們不會讀到這方面的消息。謹慎地維護與臺灣關系的代價之一就是,令人們產生了臺灣正在被拋棄的印象。事實是我們有著高級別的會談。(軍事關系)非常健康。我們之間有情報交流,會相互對國防需求做出評估,軍事訓練在持續(xù)進行。我們不會談論這些事情。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謹慎,也許我們應該稍微多談論一些這些事情。軍事關系遠遠不只限于軍售,需要更多渠道解決更多問題,達成更多的合作計劃?!?/p>
針對美國不愿公開談論雙方軍事關系的問題,楊念祖解釋道:“我們并不是要躲避媒體,但問題是人們需要知道的內容有多少?!彼娴?,夸夸其談安保方面的進展會激怒大陸。
除了雙邊安保關系的加強,臺灣還從美國向亞太地區(qū)的轉移中間接得利。臺灣“國防部”歡迎美國海軍將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軍事力量劃分從目前的五五開調整為更加傾向于太平洋的六四開,稱他們“歡迎任何有利于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的措施”。新的軍力分配將令臺灣在緊急關頭受益。此外,導彈防御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加強臺灣的安保實力。美國將在西太平洋額外部署兩套高級雷達系統(tǒng),盡管官方稱新系統(tǒng)針對的是平壤,但同時也有可能追蹤臺灣沿岸的事態(tài)進展。
利益與挑戰(zhàn)并存
美國將戰(zhàn)略重心轉向亞太,臺灣可以從中獲利。再平衡也許有助于臺灣避免在全球市場上遭遇邊緣化的命運。如果臺灣在島內繼續(xù)實施經濟自由化和多黨制民主的政策,他們就將成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的優(yōu)先候選人。美國戰(zhàn)略重心轉移還可能有助于臺灣提高其在國際社會的參與度。如果美國加強與臺灣的政治關系,那么其他國家也很可能跟隨美國。
針對大陸軍備的增長,美國對臺灣防務的承諾也有助于提高威懾力,進而加強臺灣的安保能力。臺灣在面對大陸時討價還價的能力也可能得以加強,從而能夠在更為有利的位置上與大陸展開談判。正如楊念祖所說,美國對臺灣的軍事支持對于“海峽兩岸的和平接觸是至關重要的”。
誠然,美國戰(zhàn)略重心轉移可能令臺灣獲益頗多,但這同時也伴隨著許多挑戰(zhàn)。美國的新戰(zhàn)略可能會造成預期之外的后果。矛盾的是,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警示:原意是為了促進和平的再平衡,可能會增加西太平洋地區(qū)沖突和動蕩的可能性。正如觀察家所注意到的,當前的美國政府拋棄了過去的長期政策,“直接將美國扔進了南中國海眾多無關緊要小島的十分復雜的法律爭議之中”。與此同時,在東海的島嶼爭端中,華盛頓也明顯傾向日本,美國“通過加強在東海的軍力”,以及在中國周邊簽署眾多軍事協(xié)定,“毫無必要地挑戰(zhàn)了北京”。
美國的舉動可能會導致北京對華盛頓和臺北均做出回應。畢竟,大陸也在緊密地注視著事態(tài)的進展,并且“警覺著美國對臺政策的任何變化”。由此看來,美國的再平衡戰(zhàn)略可能成為另一個問題,而不是亞太地區(qū)問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