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萃
尋找中的對仗之妙
一個男孩想要一只小狗做伴,可是他的爸爸媽媽,還有親朋好友不愿意,他們想給他的是金絲雀或者烏龜……一只小狗想要一個小男孩做伴,可它找到的主人都不如意,要么冷漠,要么懶惰,要么愛得過火……
于是,小男孩和小狗,一個從這邊,一個從那邊,開始了他們的尋找之旅。由此,本書有了兩個封面——期待中的男孩和期待中的小狗。畫家是如何體現(xiàn)的呢?畫面上,小男孩的背景是黑色,衣服是彩色,仿佛在暗示他的內(nèi)心世界有無限的熱情想要給予;小狗剛好相反,彩色的背景,黑色的皮毛,似乎也暗示它的內(nèi)心向往幸福的世界,想要有人愛它。仔細(xì)看圖,你會發(fā)現(xiàn)小男孩的頭發(fā)和小狗的頭部形狀幾乎一樣,小狗的背景隱藏著小男孩面龐的輪廓,此外,小男孩背景的黑色和小狗的皮毛相互呼應(yīng)……另一個巧妙之處就是封底條形碼的設(shè)計。畫家把條形碼“掛”在了小狗的項圈上,成了它的身份識別卡,似乎也寓意著這只小狗對小男孩來說,獨一無二。
小男孩為什么想要一只小狗?小狗為什么想要一個小男孩?在兩個扉頁上,我們看到了同樣的場景:小男孩和小狗分別望著同一群牽著狗的孩子,方向卻是相反的。畫家這么處理,或許是想說:看的人不一樣,視角不一樣,想法和感受也就不一樣??吹絼e的小朋友都有狗,小男孩很失落;看到別的小狗和主人一起玩,小狗很孤獨。小男孩和小狗都被畫得很小,躲在一角,偷偷地扭過頭去看。他們的“小”,突出了其他男孩和小狗的快樂,反過來看,他們的愿望也就顯得越發(fā) “強大”,那么,踏上尋找之路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小狗想要一個主人,但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主人呢?在小狗的故事中,左頁是它的現(xiàn)實生活,右頁是它的夢想。夢想中的主人總是以灰色的剪影出現(xiàn),這個細(xì)節(jié)的安排既來自想象的世界,也體現(xiàn)小狗心目中的主人的模糊形象,它只知道自己想要撫摸和愛護。只有一次,灰色被彩色代替了——三個小孩給它穿上牛仔衣,打上花花結(jié),拋給它兩個彩色的皮球。可是,小狗還是逃跑了,因為那并不是它想要的“愛”。
在尋夢的過程中,總會碰壁,總有失望。小狗夢想著和人接觸,有人愛它,所以它的背景總是彩色的,然而在尋找的過程中,它一次又一次失望、離開,再嘗試、再失望、再離開……直到它開始害怕。在遇到貓的那頁,代表小狗夢想的灰色剪影沒有了;下一頁,追隨在小狗身后的彩色背景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略帶憂傷的灰色,同時,當(dāng)一個人來到小狗身邊時,它也顯得狐疑和害怕。到了小狗和男孩相遇的前一頁,背景畫面又出現(xiàn)了色彩,是的,小狗感覺到了什么,它又燃起了希望——它終于找到了它想要的小男孩!
在小男孩的故事中,他有一群熱心的親友,他們一會兒給他貓,一會兒給他魚。畫家雖然沒有描述他們的具體形象,但是他們的手總出現(xiàn)在畫面左側(cè),動物們也總是朝向小男孩。小男孩一直背對那些親友,加之黑色的背景,可見小男孩并不喜歡那些動物,那些親戚們根本不理會他最想要的寵物是什么。以至于當(dāng)哈大叔給他兔子時,他痛苦地掩面跪在地上。最有趣的是畫家還把哈大叔的雙手畫成一個心形,不過這位熱情的大叔完全沒有注意到小男孩的心情。絕望的小男孩逃走了,他要自己去尋找。
雖然在各自尋找,小男孩和小狗的故事也總是彼此呼應(yīng)。比如,小男孩不喜歡貓的冷淡時,小狗就遇到一個冷漠的主人;小男孩不喜歡烏龜太靜太慢時,小狗就遇到一個只會把它拴在院子里的懶主人;小男孩不喜歡金絲雀嘰嘰喳喳的公主派頭時,小狗就遇到三個把它打扮來打扮去的小孩……在小男孩的故事里,畫面背景總是黑色,暗示孤獨和寂寞;而到了小狗這兒,背景顏色隨著它的經(jīng)歷總在變化,忽而綠,忽而藍,忽而橙,忽而紫……
小男孩經(jīng)歷了失望悲傷,小狗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他們在故事的中間相遇了。與此同時,畫面的背景也變成了溫暖的黃色,快樂幸福、歡呼雀躍,他們終于找到了彼此!小狗高興地?fù)湎蚰泻ⅲ泻⒏吒叩嘏e起了小狗,它們的未來像這幅畫的背景一樣,充滿了陽光和明亮的色彩。
這本作品不僅形式新穎,從兩邊往中間講讀故事,對小孩來說實在是吸引力十足;而且創(chuàng)作技法也非常別致,畫家用不同顏色和材質(zhì)的紙將人物形象剪出來,再拼貼在一張用作背景的大紙上,這樣的方法和民間剪紙一模一樣。在中國和西方,剪紙均不少見,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就創(chuàng)作了許多剪紙。采用剪紙拼貼的技法,讓這個故事不但有著單純質(zhì)樸的氣息,而且不同民族的讀者讀到它都會感到親切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