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浩
摘 要: 生命在于運動,堅持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預防疾病。本文就如何引導大學生自我鍛煉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大學生 自我鍛煉 運動方式 運動強度
生命在于運動,堅持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預防疾病。對于學習壓力日趨加重的現(xiàn)代大學生來說,適當?shù)剡M行身體鍛煉是具有好處的,表現(xiàn)為能提高運動素質(zhì),做到勞逸結合,充分開發(fā)智力。
大學生一般都是靜坐在教室、實驗室、自習室,低頭彎腰學習與工作的,長期采用這種姿勢,又不參加身體鍛煉,往往會引起各種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經(jīng)衰弱,胸腔狹窄,肌肉軟弱無力、心臟疾病、便秘等。大學生要經(jīng)常參加身體鍛煉,因為身體鍛煉可以使心臟和胃腸都得到良好的鍛煉,使大學生精力充沛。同時,身體鍛煉還是一種積極性休息。這時腦細胞各有分工,進行身體鍛煉時,管理肌肉活動的精神細胞處于興奮狀態(tài),而思考問題的神經(jīng)細胞則處于抑制狀態(tài),得到很好的積極性休息。
一、原因分析
由于有些大學生缺乏體育運動知識,缺乏科學的鍛煉方法,因此進行鍛煉時要因人、因時、因地,根據(jù)自己的年齡、性別、工作與學習特點及自身的健康狀況安排鍛煉的時間和進度,充分考慮季節(jié)、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對鍛煉效果的影響,運動量、運動強度也要由小到大,并在鍛煉過程中逐漸積累經(jīng)驗,掌握好適宜的運動量,以期達到自我身體鍛煉的最佳效果。不顧人體的生理特點,一味地追求大運動量,不按人體各器官不同的最佳發(fā)育期選擇有針對性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不注意全面發(fā)展的鍛煉,擾亂體力和腦力勞動的生物規(guī)律,運動沒有規(guī)律;不注意運動環(huán)境和運動衛(wèi)生;心血來潮,不能善始善終地突發(fā)性鍛煉等都是有礙健康的鍛煉方法,應及時糾正和避免,因為身體鍛煉是增進青少年身體發(fā)育和增強體質(zhì),如果鍛煉方法不當,違背人體發(fā)展規(guī)律,就會適得其反。
二、解決方法
大學生自我身體鍛煉的目的和需要是復雜多樣的,有時是為了情感宣泄,有時是為了健身,有時是為了從緊張和精神壓力中解脫出來,有時是為了提高運動技能和技巧,有時是為了病后康復或生長發(fā)育,有時是為了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傊谶x擇身體鍛煉的手段、方法時,要考慮到自身的特殊需要,做到擇其所用。例如:為了娛樂可選擇游戲性體育活動;為了宣泄情緒可選擇刺激性強的運動項目;為了克服心理應急和消除神經(jīng)情緒緊張,則可選擇游泳、日光浴等運動方式。
1.有氧鍛煉法
有氧鍛煉法是指鍛煉者在鍛煉過程中沒有負氧的情況下進行身體鍛煉的方法。這種鍛煉方法運動負荷適中,可以有效提高心血管和呼吸機能,促進新陳代謝,并減少脂肪的堆積,如長跑、競走、游泳、騎自行車、耐力體操及節(jié)律操、徒步旅行等。
2.娛樂消遣法
娛樂消遣法是指為了尋求生理上的放松,歡度余暇而進行的鍛煉方法。這種鍛煉方法運動強度不大,令人輕松愉快,具有消除疲勞的特殊功能。有些活動適合體質(zhì)較弱者,若終身堅持能夠達到增強體質(zhì)的目的,如散步、旅游、郊游、踏青、登山、日光浴等。
3.保健養(yǎng)生法
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很多保健養(yǎng)生法,如氣功、導引等,深受廣大鍛煉者的喜愛。這種鍛煉方法講究內(nèi)外統(tǒng)一,神形兼顧,要求身體的外部活動與內(nèi)在氣血運行一致,使身體與衛(wèi)生保健結合,達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4.睡前的身體活動
睡前鍛煉往往收效甚佳,這是因為睡前身體活動的作用能在睡眠全過程中得到維持,尤其是做一些加深呼吸的運動,如活動膈肌或擴胸動脈。這種運動能使人體整個系統(tǒng)充氧,處于較好充氧狀態(tài)的人,不僅睡眠好,而且解除白天疲勞的速度會大大加快,使身體得到很好的恢復。特別是對失眠的人,睡前鍛煉可治愈失眠癥,很有必要。睡前活動給身體帶來的熱量排放不僅能促進全身代謝,而且運動后的良性疲勞會通過一夜的睡眠得到恢復。特別是睡前鍛煉后洗個淋浴,將使你非常舒服地進入夢鄉(xiāng),這對神經(jīng)衰弱患者無疑是最好的入睡良方。
三、把握好運動的強度有利于鍛煉
研究證明,鍛煉強度小于50%的沒有明顯的鍛煉效果,大于80%的屬于運動訓練的強度。對于一般人來講,身體鍛煉時脈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間為宜。每個人都應根據(jù)自身的實際,選擇對自己較合適的運動活動和時間,講究實效,切實可行。選擇身體鍛煉的內(nèi)容時,應隨季節(jié)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安排,不必一次確定不再更改,可先初步?jīng)Q定后,試行一段時間,如感到有必要,也可以進行調(diào)整或變更,但不宜變更太多。制訂出鍛煉計劃后,就應自覺遵守,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姚鴻恩等主編.體育保健學(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ISBN7—04—009448—7.
[2]趙斌,方昌智,陳上越主編.體育保健學(3版).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ISBN7-5633—0842—5.
[3]榮湘江主編.體育康復、運動處方、醫(yī)務監(jiān)督.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ISBN7-5633—2992—7.
[4]王步標等編著.人體生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ISBN7—04—00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