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
小盤谷:兩江總督蝸居地
中國人自古就有建園之風。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市,小隱隱于林。每一座園林,都是一座終南山,進可以取仕,退可以歸退。小盤谷得名于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名篇《送李愿歸盤谷序》。韓愈因為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友人回盤谷隱居之時寫下文章,發(fā)心中塊壘。而周氏家族主人周馥,雖然在得小盤谷時,已貴為兩江總督,但是卻依然郁郁寡歡不得志,這似乎是所有中國士大夫都一直在遭遇的問題。
小盤谷建于清光緒三十年,它最早的主人是兩淮鹽運使徐文達。徐文達調(diào)任兩淮鹽運使時,因為思念家鄉(xiāng),于是在揚州大樹巷參照家鄉(xiāng)的宅園開始造園。不過好景不長,園子建好后,來不及享受,就因為債務問題不得不收手。在光緒三十二年,小盤古迎來了它的新主人——李鴻章的幕僚、洋務運動的中堅,兩江總督周馥。
周馥從未想把這打造成“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深宅大院——“少年匹馬逐跳丸,白首蝸眠一室寬”,在購得小盤谷時,周馥在這首名《蝸居》的詩篇中寫下對小盤谷的定位。在為家國打拼了一輩子之后,周馥只想把這兒當成一個頤養(yǎng)天年的蝸居之所。整個園林由宅和園兩部分構成,中間由長長的火巷隔開。
只是現(xiàn)在的宅成了旅館,園成了公園。
宅很小,按照“修舊如舊”的理念,只設計了5間套房。每個房間都有一個很雅致的中文名:樵歌、龍翔、山居、梅花、瀟湘——所有的房間名都是來自中國古琴譜。當夜幕降臨,每個房間燈光亮起時,這兒就成為了一個水上昆曲戲臺。羅裙輕舞、水墨腔開唱,足不出戶就開始享受視聽盛宴。
夜游園:秉燭夜游不知返
很難得,會所的主人仰慕周氏家族的風雅,于是日喧就成了舉辦雅集的場所。很遺憾,在“梅花”午睡醒時,不但錯過了小盤谷的日落,更錯過了天井日喧中舉辦的古琴雅集。正在懊悔時,主人示意我穿過火巷,由宅入園?!皠e埋怨,夜游園,小盤谷好戲正上演!”
揚州園林多以疊石取勝,個園石頭疊石模擬春夏秋冬,何園疊石呈現(xiàn)片石山房。同為揚州名園,小盤谷的疊石當然也不甘人后。小盤古疊石最得意的作品就是腳下的這座假山。假山不高,但山脊上高低不一的臺階卻營造出“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效果。臺階高低不平,寓意人生求學之路崎嶇,人生之路坎坷。但是周馥似乎害怕這求學之路的艱辛嚇退了子孫,一邊說“學海無涯苦作舟”,一邊鼓勵他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10米不到的“求學之路”邊,修了一面圍墻,上面開了幾扇窗戶。有的窗形似如意,有的狀如錢眼,有的做成官印——這是周老爺子給子孫畫的一張大餅:使勁讀書吧,顏如玉會有的;黃金屋會有的。不知是周馥的精神勝利法得當,還是小盤谷風水好。周氏一族從小盤谷走出后,在仕途、實業(yè)、學術上三豐收,成為了聞名海內(nèi)外的名門望族。
登上山頂后,就置身園子的最高點。假山不高,卻讓人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山頂上有一四角亭,亭下有石桌一張,石凳四方。亭子中掛的燈籠隨著晚風搖擺,亭中的燈光也隨著樹影婆娑。本想手捧手機充書卷學周氏后人做書香門第,但無奈燈光搖花人眼,只得放棄紅袖添香夜讀書的遐想,靜坐涼亭看風景。
右則,圍墻如層巒疊嶂的山峰營造出“高聳入云”的景觀;左則,一汪清澈的潭水在微風輕浮下烘托出“驚濤拍岸”的效果。就一會兒功夫,心中一覽眾山小的優(yōu)越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處不勝寒的擔憂。正好正前方有一臺階可以下山,于是趕緊下山。但是,幾米高的山,卻讓人感覺“上山容易下山難”。那山道又是山洞,又是隧道,還是魚腸,最要命的是沒有光??目呐雠鱿律胶螅糁蹲谑噬峡催@假山,竟然生出九死一生的感覺,因為那黑漆漆的洞口,就如深不見底的虎口要將人吞噬。事后碰到小盤谷的室內(nèi)設計師陳衛(wèi)新,問起這假山,才知道這兒便是小盤谷赫赫有名的“九獅圖山”。據(jù)說當大雪覆蓋假山時,假山會呈現(xiàn)出九頭獅子的形狀——小盤古就是憑借這一景觀奠定了自己江南名園林的地位。
雖然,沒有雪中游園,但是有在黑燈瞎火中從“獅口脫險”的經(jīng)歷,游園已無遺憾。
煙花三月,揚州聲聲慢。無需踏破鐵鞋去尋夢里揚州,只需在丁家灣的深巷中游走,邂逅滿園優(yōu)雅出巷來的小盤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