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曹雪芹是詩人同時也是畫家,這特殊的雙重身份使得他在創(chuàng)作小說時,自覺不自覺地帶著詩人、畫家的眼光與審美標準,從而使得這部作品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格調(diào)與美感——如詩如畫。本文通過有關黛玉繪畫性特征的情節(jié)、場景的文字描寫,抓住畫面主要構(gòu)成的背景“竹”及神態(tài)“哭”,從而深掘黛玉人物形象所蘊含的文化象征意味。
關鍵詞:林黛玉 繪畫性特征 文化象征
一、瀟湘館里的竹——高潔之士的抗爭與堅守
阿英對改琦“紅樓畫”的評價甚高,認為其畫面生動,線條秀挺,“能以相當準確反映人物性格的為數(shù)不少”①,比如其繪的《黛玉》。圖中黛玉身形瘦削,姿態(tài)優(yōu)雅,竹枝的映襯,增添了其眉眼間的憂郁。在另一幅“黛玉葬花”中,改琦同樣選擇以秀麗挺拔的翠竹為背景,這樣一來,黛玉孤直傲岸的神態(tài)也就呼之欲出了。畫家在構(gòu)思一幅畫時,對背景的選擇是有他特殊的考量的。比如畫名士,往往襯之幽林遠壑,以顯其“高士之節(jié)”。那么,改琦為什么著重用“竹”來襯托黛玉呢?顯然他是受到曹雪芹的啟發(fā)的。在文中,曹雪芹繪制了一幅幅清雅迷人的黛玉圖,大多就是以竹為背景的。
竹挺拔、堅韌、有節(jié),這些自然特性經(jīng)過文人情感的融注,傳統(tǒng)文化土壤的浸潤,衍生出深厚的象征意義?!拔嶂異鄯蛑?,以其有德也。彼其群而不黨,直而不撓,虛乎有容,潔然自高,溪壑幽閑足以遂其性,霜雪嚴寒不能變其操,此子猷所以一日不可無,而七賢、六逸恒于是乎游遨也。”②可見,竹被賦予了剛直不屈、孤高清雋等文化蘊涵的。
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瀟湘館幽美迷人的景致第一次出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前一帶粉垣,里面數(shù)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曹雪芹以綠色為基色,再繪以竿竿翠竹,雜以“粉垣”、梨花、芭蕉,便繪成了一幅“翠竹清幽圖”。這幅景物寫生中的主要景物便是竹,怪不得寶玉不禁擬道:“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彼鲋镆彩侵?。誠如脂硯齋所批:“‘尚字妙極!不必說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猶字妙!‘尚綠、‘猶涼四字,便如置身于森森萬竿之中?!雹蹫t湘館這樣幽雅絕塵的典型環(huán)境是為黛玉精心設置的,秀麗的鳳尾竹不僅用它清疏淡雅之美描繪出“瀟湘妃子”脫俗的氣質(zhì),更用其不屈不折之氣詮釋出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性格特征。
曹雪芹以竹為畫面背景來映襯黛玉,凸顯出黛玉高標賢貞的品質(zhì),烘托出她的孤獨,讓竹的文化內(nèi)涵深入于黛玉的體中,使竹成為黛玉生命的延伸。這是對黛玉的塑造,也是對她身后一個個高潔之士的塑造。
第三十五回有這樣一段描寫:“一進院門, 只見滿地下竹影參差, 苔痕濃淡, 不覺又想起《西廂記》中所云:‘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冷冷二句來, 因暗暗嘆道:‘雙文、雙文,誠為命薄人矣!然你雖命薄, 尚有孀母弱弟, 今日林黛玉之薄命, 一并連孀母弱弟俱無……于是進了屋子, 在月洞窗內(nèi)坐了。吃畢藥, 只見窗外竹影映入紗來,滿屋內(nèi)陰陰翠潤, 幾簟生涼。黛玉無可釋悶,便隔著紗窗,調(diào)逗鸚哥作戲?!雹苓@幅生動的“黛玉逗鸚哥”圖多么的詩意,這樣詩意的畫面是以參差竹影為背景的,在窗外搖曳的竹影下,我們仿佛看到了黛玉眉眼間那淡如青煙的縷縷哀愁。黛玉是孤獨的,古往今來,孤獨仿佛就是高潔之士心理狀態(tài)最好的寫照,有著如屈子“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般的孤寂。在曹雪芹敘述中,我們知道黛玉是愛竹的,“我心里想著瀟湘館好,愛那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比別的更覺幽靜?!雹菟龕壑窳种碌挠难胖常鼝壑窳譃樗炀偷淖杂傻目臻g,讓她與現(xiàn)實保持一定的距離,免受世俗的紛擾,細細品賞她的那顆寂寞心。那么竹能成為“黛玉圖”的背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翠竹遮映的寂寥凄清的環(huán)境,畫出了黛玉的孤獨,也畫出了文士的孤獨。竹承載著文人們千年的孤獨記憶,并烘托出一種隱逸文化氛圍。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到唐代李白等詩人的“竹溪六逸”,從宋代蘇東坡的“居不可以一日無竹”到清代鄭板橋的“茅屋一間,天井一方,修竹數(shù)桿,小石一塊,便爾成局”,中國文人士大夫隱逸文化由成熟走向了鼎盛,而“竹”也成為這種“孤獨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竹與黛玉顯然已合二為一,更何況“瀟湘妃子”本來就是竹的前身。在竿竿翠竹的映襯下,一幅幅或夜坐、或嘆氣、或迎日送月、或低低飲泣的黛玉生活畫卷躍然紙上,她的孤高、她的不妥協(xié)、她身上影射出的千年文士的孤獨和堅守也顯得更為深刻動人!
二、黛玉的哭——中國文士的心靈寫照
《紅樓夢》中的“黛玉圖”除了以竹為畫面的主要背景外,黛玉的神態(tài)也是畫面的精華所在。在曹雪芹繪制的許多“黛玉圖”中,顰兒有一個共同的神態(tài),那就是哭。
第二十六回,黛玉在怡紅院受了氣,“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墻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雹薏苎┣塾盟利惖墓P調(diào)營造出如此詩情畫意的場景:點點蒼苔、幽幽花徑,善感的顰兒在花陰下低低哭泣,花兒、鳥兒這樣的“無情”之物看到憂傷的黛玉頓時也變?yōu)椤坝星橹恕绷恕K鼈優(yōu)轺煊竦陌轺煊竦臏I水而幽鳴。正如詩中所云:“顰兒才貌世應希,獨抱幽芳出繡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雹呷伺c物情感的交織造出了一種“詩境”,這也是中國畫所要表現(xiàn)的特點之一。“黛玉哭花陰”是《紅樓夢》甚至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寫哭寫得最美的、最詩情、最富畫感的一段文字了,與《聊齋志異》中嬰寧的笑相映成趣。
周汝昌曾說:“東坡‘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早成名言;但我要為之進一解:不妨說成‘詩即是畫,畫即是詩。雪芹擅此二長,所以他的文字兼有詩畫之美?!雹嗳纭澳橇主煊褚兄矙跅U,兩手抱著膝,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⑨。曹雪芹用他慣常的畫家筆觸,白描出黛玉含淚時的情狀,生動且傳神,怪不得脂硯齋忍不住批道:“竟畫出‘金閨夜坐圖來了?!?/p>
黛玉善泣、愛哭,哭成為黛玉的標志之一。曹雪芹“比比如繪”地畫出黛玉之哭,匠心何在?他想寄自己、寄千古文人的悲哭于黛玉形象,用黛玉之悲泣畫出他們心里的沉重。
《紅樓夢》是曹雪芹沉痛絕望的一支悲歌,他泣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⑩這里有他的無奈、沉痛,與古代文人的歌哭相通,劉鶚在他的《老殘游記》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萬艷同悲者,千芳一哭,萬艷同悲也?!彼麄儭坝猩硎乐星?,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11}。所以他們并不是為自己而哭,而是為生命深處的使命感而歌哭。而黛玉的那聲聲悲泣、種種哭狀正是曹雪芹主要用來表達這種千年不變的情感體驗的。
黛玉葬花,畫面隨著文字流動,意境隨著《葬花吟》深遠。沉哀入骨的哭聲、吟詩聲是畫外之音。曹雪芹設計這個葬花的情節(jié)靈感可能來自唐寅?!端嚻詳X馀》云:唐寅“軒前庭半畝,多種牡丹花,開時邀文徵仲、祝枝山,賦詩浮白其下,彌朝浹夕,有時大叫痛哭。至花落,遣小■一一細拾,盛以錦囊,葬于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黛玉之哭、黛玉葬花與唐寅之哭、唐寅葬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相同的。他們是為時代而歌哭。他們沉痛的喊聲與嘆息是為王朝的沒落而發(fā)出的。《紅樓夢》這曲挽歌是曹雪芹為清王朝送行,他對時代有著近乎殘酷的清醒認識,與此同時,他又感到無比沉重,這種矛盾的心理使得他畫出的黛玉哭態(tài)帶有一種絕望的意味。為時代歌哭,黛玉哭出了志士文人心靈的又一層沉重感。
陳衡恪在評論文人畫時,曾說過:“不在畫里考究藝術上功夫,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眥12}一幅幅凄美哀傷的“黛玉悲泣”圖“凝聚著千古文人生命意興和審美情感”,是他們心靈的寫照,這便是畫外之音?!霸邝煊裥蜗笊希覀兎路鹂梢钥吹角Ч盼氖抗馒櫚憧~緲的身影,聽到他們探索、徘徊的足音和隱約、悠長的喟嘆?!眥13}這也是畫外之音。
曹雪芹在畫瀟湘館內(nèi)的黛玉生活畫卷時,用他畫家的筆墨呈現(xiàn)出一幅幅詩意且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象征意味的“黛玉圖”。畫上竹林幽幽,畫上黛玉淚水漣漣,畫外文士喟嘆、文化悵然……
{1} 洪振快:《〈紅樓夢〉古畫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頁。
{2} 陳元龍編:《歷代賦匯》,江蘇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5頁。
③④⑤⑥⑦⑨⑩ 曹雪芹著,脂硯齋評,鄧遂夫校訂:《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校本》,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第267頁,第523頁,第378頁,第426頁,第426頁,第431頁,第74頁。
⑧ 周汝昌著,周倫玲編:《紅樓藝術魅力》,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頁。
{11} 劉鶚:《老殘游記》,劉德?。骸秳Ⅸ樇袄蠚堄斡涃Y料》第1 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3頁。
{12} 陳衡恪:《論文人畫之價值》,原載1921 年出版的《繪學雜志》第二期,選自《中國畫討論集》1932 年版。
{13} 孫敏強:《作為中國古代文士心靈史的象征》,《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 卷第4 期。
作 者:蔣雯,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藝學。
編 輯:趙紅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