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濤
摘要:隨著我國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務員隊伍已成為政府行政管理的主力軍。在當今日益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公務員要適應現代化的行政管理,做出正確的行政抉擇,樂觀、勇敢和公正的思想品德是必不可少的。這些寶貴品德的養(yǎng)成,離不開公務員道德建設的培養(yǎng),離不開自律與他律的配合。而制度文明和道德的適度法制化,則是公務員道德建設的根本出路。
關鍵詞:公務員;道德建設;自律與他律;制度文明
[中圖分類號]:D6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7--01
公務員一詞是外來語,最初譯自英文的Civil Servant(或Civil Service)一詞,中文也有譯作“文官”。政府制定的各項惠民政策最終要靠公務員個體的行為來完成。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使他們形成一種“為民”的義務,是各級政府及領導干部應牢固樹立的觀念。在當代的行政倫理研究中,公務員應具備什么樣的道德品質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問題。
一、公務員應有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指人們比較穩(wěn)定的道德意識、道德意志和一貫的心理性格特點。無論古今中外,個人美德一直是人們所贊賞和向往的境界,節(jié)制、勇敢、誠懇、樂觀、禮貌、仁慈、智慧、信義等不勝枚舉。這些美德都是人們所具有的,更是公務員所應具有的優(yōu)良品質。不過,對于公共生活以及公共管理活動而言,樂觀、勇氣和仁慈的公正尤為重要。
第一,樂觀。樂觀是一種進步的活力,它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生活方式。追求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價值,良好的公共生活離不開政府高效的管理。一個政府沒有活力,它是難以高效運轉的,人類公共生活的改善也無從談起。公務人員的樂觀品質與政府的活力密切相關。美國的行政學家貝利概括:“一個政府如果沒有許多樂觀的政府官員在其中發(fā)揮作用,那么它很快就會變成憤世嫉俗者操縱的把戲、個人的擴張和寄生蟲們的溫床。”
第二,勇氣。毛澤東把樂觀同勇氣相連。勇氣作為公務人員思想品德的關鍵是無私的勇氣,即私人利益的取舍和私人感情的犧牲。公務員作為一個只能為公眾利益而行動的公職人員,必須擯棄個人的好惡和愿望,來決定其職責中的具體事項。
第三,仁慈的公正。“敢于一視同仁、不雜私念的勇氣如果并沒有導致一種公正和仁慈的行為和態(tài)度,那么這種勇氣是沒有價值的?!比蚀群凸秊槭裁催@么重要呢?因為它們和公務員所掌握的行政權力的功能緊密相連。在于對社會公共產品和政府的公共服務進行權威性的再分配是行政權力的重要功能。社會公平程度和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是衡量這種功能的重要尺度。實現分配的公平,在操作上不容易把握,而分配者的仁慈則是分配行為公正的重要保障。
二、公務員道德建設的兩種機制
行政倫理的根本問題就是公私關系的問題。公共管理職位自從與社會相脫離后,就產生了角色沖突問題。領導干部、公務人員在公私利益面前時刻都面臨著道德選擇。由于角色沖突,公務人員時刻面臨著牽動良心的倫理抉擇。
倫理抉擇的后果主要體現在公務員的道德行為上。公務員在行為選擇時,尤其是在沒有他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會受自己道德的約束,這就是自律;從社會整體來看,公務員的個人抉擇又會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制約,比如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等,這就是他律。公務員道德行為是自律和他律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公務員道德思想建設必須充分利用自律與他律機制,實現自律和他律的統(tǒng)一。
(1)自律的機制
“自律”在行政倫理學中又被稱為“行政良心”,是行政主體履行公共責任的道德要求,也叫做責任心。行政良心的主要作用就是促使行政者在面臨道德困境時,能夠按照社會上公認的倫理規(guī)則做出判斷,選擇正確的道德行為。一個典型的行政學例子,就是普通公務人員在接到一個來自上級的錯誤指令,如何執(zhí)行的問題。
自律機制是對現存體制缺陷的一種彌補,單純依靠公務員的“自律”并不能保證公務員道德建設水準。自律作為一種主觀的自我約束,如果沒有制度、法律等外部條件的支持,公務員的自律機制遲早會出現問題。利己動機和機會主義一直就是人類的頑疾,難以根除。僅憑靠個人自覺,不足以保證人們合乎道德規(guī)范地行為。梁漱溟先生曾說過:“此種完全聽任于自覺自律,徑直將人生行為準則寄托于人們的感情要求,其結果造就了君子,勢必也成全了小人。”
(2)他律的機制
“他律”是指存在于個體外部的有形和無形的約束,無形的約束多指道德、輿論和信仰等約束,有形的約束主要是指法律、規(guī)章和組織的約束,多表現為道德責任和義務。他律是一種外部壓力,能夠促使自律能力不強或者缺乏自我約束的人遵守道德規(guī)范,盡量拋棄不道德的行為,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
所以,要搞好公務員道德建設,就必須運用好自律和他律這兩種機制。兩者的精密結合、相互作用,目的就是賦予行政主體在社會結構中擁有相對獨立性。行政主體的這種獨立性主要是通過科層制度的權力自主性來實現的。當然這個問題比較宏大,是行政倫理研究的重要課題,在這里我們不能仔細敘述。
三、公務員道德建設的出路
在自律和他律的基礎上尋找制度的文明,使公務員道德適度制度化,倫理適度制度化是公務員道德建設根本出路。對于加強公務員的道德建設而言,思想教育是基礎性的手段,制度建設尤其是制度創(chuàng)新、制度文明則是根本性的措施。制度建設比起思想教育,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遠性。只有抓住根本,不斷推進制度建設,為公務員道德建設提供制度保證,才能真正地糾正不正之風,做到標本兼治。
在具體的道德建設中怎樣建構制度文明呢?相關責任部門需要做好以下三點工作:第一,建立健全各種強制性的制度體系,特別是法律制度。制度文明的核心是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支撐就是法治支撐;第二,建立健全政治制度內部的道德約束機制。對于當權者,特別是黨政一把手的道德監(jiān)督,要格外重視;第三,約束道德的制度本身要不斷變革和創(chuàng)新,要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制度道德不道德,根本的標準就是這個制度是否實現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最大化。實現人民的權力監(jiān)督,而且是有效地監(jiān)督,這樣的制度才是道德的制度。公務員的道德建設需要的是一種既能約束權力腐敗,又能保證人民的各項權力不受侵害的、道德的文明制度。
參考文獻:
1、美特里L庫珀《行政倫理學:實現行政責任的途徑》M 第123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M】北京 ,商務出版社, 1997年版。